有人说,得了病一半靠医生,一半靠自己,这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像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通过自我调理对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帮助。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以下几个好习惯,就能轻轻松松控制血压。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应早睡早起,不要在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或者观看刺激性影片,保持平稳心态,帮助入睡。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患者应适当进行活动,可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等。
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高血压患者宜用温水洗澡,冬天时水温在40℃左右,夏天则可以在30℃左右。因为寒冷可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易使血压升高。出门时注意保暖,看天气穿衣服,保持冷暖适宜。
3.按时按量服药
不少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服药不定时不定量,想起来则服用一次,忘记了则好几天才服用一次;还有一些患者则根据血压的升高下降时断时续地服药,一旦血压升高则服药,血压下降,则停止服药。
这些习惯都是不好的,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而且还会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至今尚无彻底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的良方妙药,众多的降压药只能控制血压,一旦停服,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要有服数年乃至数十年药物的思想准备。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显得终日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殊不知因为精神紧张、过度忧伤往往使血压升得更高和难以控制,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想要尽快控制病情,情志调养是必不可少的。
1.正确对待病情
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正确对待疾病,对于病情既不能紧张,也不能任其发展,因为太在乎容易导致情绪起伏不定,忽喜忽悲,焦虑、紧张等,不在乎又容易导致病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并使并发症发病率大大增加。
高血压患者应当保持心态平和,听从医生的指导,主动配合治疗,才能尽快地使血压得到稳定。
2.心情要舒畅
俗话讲“笑一笑,老变少”。由此可见,心情开朗、乐观的人更容易身体健康、心胸阔达。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情绪波动,这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反,如果高血压患者终日处于兴奋、紧张或忧伤之中,对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液黏度增加,使原已升高的血压继续上升,诱发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少看刺激性电影或电视剧
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喜欢看电视剧或者电影,尤其是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过多地观看惊险、凶杀、悬疑、恐怖的电视剧或电影,容易跟着剧情发展产生恐惧、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对于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因此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在日常饮食中,也要悉心照料。饮食过于清淡,会导致营养缺乏,过于油腻,又容易使血压上升,使病情难以控制,对身体健康更不利,因而,健康饮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营养平衡。
1.饮食要求低盐、低脂肪、低热量
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如果同时伴有心力衰竭和水肿,还应减少食盐量。烹调时少用油脂,尽量采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一般每日用油量小于25毫升,忌吃油炸、油煎食品。因为过多的热量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食用足够的蛋白质
高血压患者,即使是肥胖者,健康的膳食结构也应该包括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因为动物蛋白所含氨基酸与人体的需求相符,是植物蛋白所不能替代的,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鸡蛋、牛肉、羊肉、牛奶等。
3.多吃水果、蔬菜
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果、蔬菜等。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多吃蔬菜、水果还有利于降血脂、利尿、降压,同时也可以防止限制饮食所带来的饥饿感。
常吃的蔬菜、水果有菠菜、白菜、胡萝卜、南瓜、茄子、黄瓜、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
4.多吃鱼、大豆及其制品
鱼类蛋白可降低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可改善血液凝固机制和血小板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进而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大豆中的谷固醇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故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这些食品,有很好的降压、瘦身效果。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长期情志抑郁、精神过度紧张,以及饮酒过度、嗜食肥甘而导致肝肾阴阳失衡造成的,所以中医治疗高血压重在调理阴阳平衡。
特效穴位 :曲池穴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
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其经气最盛,故通调经络的作用当为之最。刺激曲池穴可调和气血、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病等多种病症。
取穴定位
【 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 取穴 】屈肘,在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尖垂直点按穴位1~3分钟,以产生酸痛感为宜,双臂交替进行,每日按摩1~2次。
特效穴位 :行间穴 ——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行间穴为肝经“荥”穴,“荥主身热”,故可主治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所致疾病;肝经“荥”穴配五行属火,故取之既可疏肝解郁、调气和血,又可清泻肝胆、平肝息风。
取穴定位
【 定位 】在足背部,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取穴 】正坐垂足,足背第1、第2趾缝端凹陷处。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端垂直按压穴位,或做前后推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