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望远镜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
2.进行水准测量时,在哪些立尺点上要放置尺垫?哪些立尺点上不能放置尺垫?
3.什么叫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4.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在水准测量中各起什么作用?
5.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
6.水准仪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什么是主要条件?为什么?
7.什么是水准器的灵敏度?
8.使用水准仪应注意哪些事项?
9.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哪几种?其检核条件是什么?
10.电子水准仪采用了哪几种自动电子读数方法?
11.与普通水准仪相比,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各有哪些特点?
12.设 A 点为后视点, B 点为前视点, A 点高程为86.338m。当后视读数为1.332m,前视读数为1.021m时,求 A 、 B 两点的高差?并绘图说明。
13.将图2-47中的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入记录手簿(表2-4),计算出各点的高差及 B 点的高程,并检核。
图2-47 水准测量观测数据
表2-4 水准测量手簿
14.图2-48为附合水准路线的简图及观测成果,已知点高程已填入表格中。试分别用测站数和按距离在表2-5中完成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图2-48 附合水准路线的简图及观测成果
15.设 A 、 B 两点相距100m,水准仪安置在 A 、 B 两点中间,测得 A 、 B 两点的高差 h AB =+0.224m。仪器搬至离 B 点3m附近,读取 B 点水准标尺读数 b =1.446m, A 点水准标尺读数 a =1.695m。试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为什么?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表2-5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