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法

利用日光温室自然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增产幅度大等特点,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日光温室大棚的外形与建造

大棚一般为斜坡形,长50~60米,宽8~10米,竹木结构或竹、水泥杆结构,或水泥预制骨架结构,四周围墙全部由泥土构筑,东西走向,南北两面土墙每1~1.5米留一直径40厘米左右的通风口,大门可留在东西山墙面或北面土墙上,棚膜采用PVC无滴专用塑料薄膜(见图3)。

图3 日光温室示意图

(二)原料与处理

原料以麦秸为主料,配方为:麦秸100千克,鸡粪或猪、牛粪30~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2千克,加水堆闷沤制。堆料时先将麦秸预湿,选平坦地平铺宽1.2米、长30米左右,铺一层麦秸撒一层预湿过的鸡粪,鸡粪要撒均匀,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加水溶化后拌入麦秸料中,堆高1.5米。建堆时应上底和下底一样宽,堆上面覆盖草帘或薄膜,以利保温保湿。7~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料温达60~80℃,将中间的料翻到外围,上下及四周的料翻到中间,即“熟夹生”的堆闷方法。过5~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堆内温度60~65℃,隔4~5天进行第三次翻堆,约18~20天,原料已基本发酵好,这时即可将料送入棚进行二次发酵。

(三)棚内自然二次发酵

发酵的适宜时期在8月底至9月底,太晚自然气温降低,棚内温度不能升至55℃左右。如生产中错过最适季节,则可采用外部导入热蒸汽法进行二次发酵。进料前,先将大棚封密严实,棚内地面整平并撒生石灰,地面喷洒少量水使地面潮湿,然后将发酵好的原料移入棚内中间畦床上,将料建成长堆形,堆宽1.2~1.5米,堆高1.5米左右。料含水量达60%~65%,手握指缝中可见水滴,缺水时少量补水。堆建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这样通过日光温室大棚和棚内覆膜两次塑膜的集温作用,在晴天情况下棚内温度可达45℃以上,料内温度可达55~65℃,在该温度下再自然发酵3~5天,促使原料进一步腐熟,同时充分杀灭料内和棚内的害虫及杂菌,可大幅度提高菇的产量。

(四)降温播种

原料入棚在55~65℃条件下维持3~5天,即可打开大棚的通风口降温,大棚膜上面覆盖草帘遮光,并将棚内的料堆散开,使料温降至30℃以下即可开始播种。将发酵好的料平铺于棚内畦床上,畦宽1.2米左右,长依据棚的长度而定,铺料厚15厘米左右,15千克/米 2 ,铺料后将料整好均匀撒入麦粒菌种,每平方米用菌种一瓶,播后用木板将料面压平,使菌种和料紧密结合以利发菌定植,上面覆盖旧报纸或农用地膜,保温保湿,以利发菌。

(五)发菌期管理

9月初播种后棚内温度在25℃以上,菌种萌发早,生长快,但要防止高温烧菌,温度不超过32℃,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整个菌丝生长期棚内要黑暗,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通风良好,防止料面失水过多,15~20天菌丝可长至料厚的2/3。此期应防止料面失水,失水过多可喷雾状水补充,但不能喷水太多。菌丝发育期个别料面有杂菌出现,要及时清除并用杀菌药剂处理,防止杂菌扩散蔓延。

(六)覆土及出菇管理

覆土应选择吸水、透气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每立方米覆土内加石膏粉4千克、石灰粉3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发酵麦糠5千克,在覆土前3~4天料拌匀,喷洒800倍的敌敌畏和200倍的甲醛溶液,堆成方堆上覆膜,封闭24小时后散堆散气使用。第一次覆土在播种后15~20天进行,厚1.5~2厘米,使土层料面均匀一致,中间稍微高出,并保持土层潮湿,每天通风30~40分钟,一般10~15天即可见到幼菇。如9月初播种,则10月初开始出菇。以河南的气候特点,此时外界气温正适宜双孢蘑菇生长。出菇期以调控棚内水分和透气性为主,每天喷雾状水2次,通风3次。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收第一批菇后,及时清理床面,清除死菇及残根,然后覆土,填平坑凹及土层较薄处,覆土厚0.5厘米。每采收一茬菇,都要覆上一层薄土,使覆土层最后达到3厘米左右为止。 pRR/j6Yb19P+p1bRiE0QdBnS2HQb/sLxRNAparXnNU4S+9X68pooWAys9pFxTD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