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高山地区蘑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据福建省德化县菇菌开发办公室林富师、童双利在高山地区反季节栽培蘑菇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

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整个工艺流程要适当提早。培养料建堆日期在7月下旬,稻草发酵(包括前、后发酵)需22~25天,8月中旬进床播种,播后40天左右开始出菇,在10月上旬采菇。

(二)菌株选择

采用福建省蘑菇菌种推广站杂交菌株As2796。该菌株有耐低温能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

(三)大棚的搭建

搭建蘑菇塑料大棚,南北走向,留南北两扇门,四周覆一层塑料薄膜,顶上每8~10厘米开设0.5米×0.5米大小可开可关的通风口,薄膜外用厚5~8厘米的五节芒或其他草类编成草帘覆盖,草帘外再用遮阳网覆盖。蘑菇大棚内设床架5层,床架长度因场所而定,床架宽1.6米、层高0.55米,每座大棚面积250米 2 左右。

(四)培养料堆制发酵

1.配方(按100米 2 计算)

干稻草15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碳铵6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石膏40~50千克,石灰30~40千克,水适量。

2.预堆

干牛粪预堆5~7天,每2~3天翻堆1次。堆料前2~3天将稻草浇水预湿,以便吸足水分。

3.室外发酵(前发酵)

(1)建堆 先铺一层2.5米宽、25厘米厚的稻草,再铺一层厚2厘米左右的牛粪,这样一层稻草一层牛粪,各6层左右,堆高约1.5米,顶呈龟背形,并充分浇水。

(2)翻堆 前发酵要求根据天气、堆温变化情况翻堆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5天、4天、3天、2天。第一次翻堆要浇足水分并均匀加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第二次翻堆时料堆缩至宽2米、高1米,并改善通气条件;第三次翻堆时要加入石灰,调节水分和料的生熟度,注意改善通气条件;最后一次翻堆时需在底部和中间埋树杆作通风道。料堆后期忌淋雨。

前发酵的优质培养标准:料呈深咖啡色,生熟度适中,草柔软而有弹性,且有韧性不易拉断,含水量在62%左右。

4.后发酵(二次发酵)

将室外发酵好的培养料运进菇房,把菇房封闭,外面用铁桶加水点燃,使之产生蒸汽送入菇房,料温升到60℃左右维持6小时,再把温度降至50℃左右保持3天,打开窗门,把废气排出,自然降温。

经二次发酵的优质培养料标准:表层和内部可观察到白色有益的真菌和放线菌,培养料呈黑褐色,柔软而有弹性,有香味,不粘手,无氨味,含水量为62%左右。

(五)铺料与播种

要求将蘑菇料均匀地铺在各层床架上,边铺料边平整,做到厚薄均匀、松紧一致。厚度为20厘米左右。待料温降至26℃时方可播种。播种量为每平方米播撒500毫升菌种1瓶,要均匀一致,播种后用薄木板轻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以利于菌丝萌发吃料。播种后3天内,尽量少通风,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下,菌丝24小时就恢复,72小时萌发蔓延,保持相对湿度,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菌种萌发和菌丝吃料。3天后,菌丝已萌发并向培养料表面生长,应逐渐加大通风,促进菌丝迅速生长,抑制杂菌的出现。

(六)覆土管理

待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检查菇床是否有杂菌和害虫,若有杂菌和害虫应及时处理,并加强通风,保持培养料表面干燥。覆土材料就地取材,首先把土挖好、备足,在覆土前3天,用石灰粉播撒在覆土材料上、拌匀,然后覆土,覆土厚2~2.5厘米,第二或第三天开始喷细水于覆土层,含水量为62%左右。覆土后经18~20天,开始发现绿豆大子实体。此时,因高海拔山区日夜温差大,菇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注意通风,保湿,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水分管理是关键,当菌丝扭结成小菇蕾时,要加大喷水量。

(七)采收和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时应及时采收,采菇时要轻轻旋转采下,避免打断周围小菇蕾的菌丝,造成小菇蕾死亡。菇采后立即处理根土,上市销售或加工。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水3天,然后继续按上述管理,以便再出菇。 dVSFiyZHNE3nEvRzY6Nc1i5pBux8/PlMNNipDfFrGBek5oW+b9vS51tACcX3fx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