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双孢蘑菇反季节栽培法

双孢蘑菇是一种低温型菇菌(见图1),出菇温度在15~18℃,常规栽培以秋冬季节为宜。但据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局环境保护监测站张铁军(2009)报道,2008年他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围场县,利用其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盛夏高温酷暑季节(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达38℃),栽培反季双孢蘑菇获得成功,栽培规模20000米 2 ,产量在10千克/米 2 以上。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图1 双孢蘑菇

(一)菌株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AS2796品种。

(二)培养料及其配方

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主要由稻草和牛粪及少量的辅料组成。

(1)稻草 要求色泽鲜黄,干燥、无霉变。

(2)牛粪 必须是没有经过自然发酵的牛粪,晒干粉碎后使用。牛粪和稻草的比例为1∶1。

(3)辅料 过磷酸钙1.5%,石膏粉1%,石灰粉1%。

(三)搭建菇棚、菇床

1.菇棚

选用通风透光、交通方便的荒地或休闲农田建菇棚,菇棚规格长50米、宽10米、高4.5米,用竹木作骨架,按常规蔬菜大棚搭建。

2.菇床

在棚内用毛竹搭建长8米、宽1.1米,高2.9米的出菇床架,每架搭建5层菇床(也可根据菇房的高度适当增、减菇床面)层间距0.6米,下方留有0.2米的床腿,菇床间距0.8米,每架菇床的使用面积是40米 2 。隔层用3厘米×3厘米孔的尼龙网绷紧扎牢,在两架菇床之间的棚壁上设有40厘米×25厘米的长方形通风孔。

(四)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的发酵可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两个阶段。

1.一次发酵(也叫前发酵)

(1)预湿稻草 于4月中、下旬开始进行。首先把稻草铺成宽2.5米、厚0.2米、长度适宜的底层,边喷水、边踩、边加干稻草,使其湿透并吸足水分,堆成高1.5米的垛,堆放2天,每天在表面喷水2~3次,保持草垛的湿度内外一致。

(2)建堆 稻草预湿2天后其含水量在65%~70%,以用手拧稻草后滴4~5滴水为宜。把预湿后的稻草铺在地面上,厚度0.3米,宽度2米,长度根据场地自定,然后在稻草的表面撒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用小水喷淋使石灰粉等辅料溶入稻草内部,再均匀撒上6~8厘米厚的碎牛粪,然后再铺上一层稻草,以此类推直到建至1.7米高料堆,所建料堆上下尽可能垂直,堆顶覆盖一层牛粪呈龟背形。

(3)翻堆 翻堆的要点:内料外翻,上料下翻,主辅料混合均匀,充分抖松透气,并及时补充水分。先后共翻4次堆。当料温达60℃以上,维持一段时间后,温度开始下降时,立即进行翻堆。由于河北省围场县在4月、5月温度还较低,根据实际情况第1次翻堆在建堆后10天,第2次翻堆在第1次翻堆后8天进行,因当地风大气候干燥,第2次翻堆后用草帘四围盖料堆,达到防晒保温保湿效果,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第3次翻堆在第2次翻堆后7天进行,翻堆的同时每隔1.5米左右插直径10厘米的木杆造通气孔,以利于料堆内外空气交换,同时散发出氨气和有害气体。第4次翻堆在第3次翻堆后5天进行,共发酵30天,料温达到65~70℃,含水量在65%。一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腐熟标准为:无粪臭味、氨味和酸味,粪被草料充分吸收,稻草呈棕褐色,用手轻轻拉即断,pH值为7.5左右。

2.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

(1)培养料进棚上架 一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进入菇房的前一天,要把菇房清理干净,地面撒石灰杀菌消毒。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把培养料运到菇棚的外面,集中人力,尽量缩短菌料进棚时间,最好每棚一天全部上料完毕。顺序要先从上层至下层铺放。铺放时要求菌料疏松,混合均匀,厚度30厘米,铺成略呈拱形的料面。

(2)加热发酵 上料完成后密闭菇棚8~10小时让菌料自然升温,达到棚内温度均匀的效果;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12~16小时使空间和料温均达58~62℃,维持该温度36小时后,适当减少蒸汽供量,把料温降至50~55℃,再维持该温度36小时(也可根据培养料一次发酵腐熟程度灵活掌握),即可停火自然降温一天后,适当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40℃,之后打开全部风口通风,降至常温进行培养料整床播种。

(五)播种要求

1.整床播种

当料温降至30℃以下时便可整床播种。播种时间:6月上、中旬。播种前挑选出质量好、菌丝洁白健壮、不老化的优质菌种,播种量每平方米料面播1.5~2瓶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播种后要轻轻压实,使菌种和培养料接触紧密,既保湿透气又利于菌种萌发。

2.发菌管理

播种后,主要是控制好菇棚温度、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尽早定植。正常情况下,播种后第2天菌种开始萌发,控制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75%,前3日一般不通风,3天后菌丝向料面延伸,此时可适当通风,7天菌丝布满料面,即可打开全部风口通风,但棚内湿度要控制在75%左右,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到培养料的3/4处时准备覆土(从播种到覆土需要18~20天)。

(六)覆土出菇

1.覆土

为了避免覆土中杂菌污染和虫害侵蚀,取地表50厘米以下黏性较大的生黄土,打碎大块土,1米 3 土掺入25千克新鲜无霉变的稻壳以增加覆土的透气性,同时加石灰粉调覆土的pH值为8~8.5,三种物料翻倒拌匀后,再充分加入足量的水使土湿透,闷堆3天后覆土,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用干净的取土工具取土后,轻撒在料面上,覆土的厚度要掌握在3~3.5厘米,覆土后不须马上喷水,棚内要适当通风换气,以促进菌丝上土,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0%~75%,经过17~20天的管理,菌丝生长到土层的3/4时,开始喷结菇水。

2.出菇管理

土壤调水后菌丝扭结生成原基,开始出菇。结菇水要掌握偏大、偏重的原则,喷水须将整个土层喷透但以不漏入培养料为最佳;喷水后应加大通风,2~3天后覆土表面形成菇蕾。幼菇生长期间关键是要控制好棚内温度及湿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18℃,相对湿度为80%左右。由于栽培季节时值7、8月酷暑炎热季节,出菇期间,为了保证双孢蘑菇低温出菇的特殊条件,张铁军采用出菇棚外架设遮阳网遮阳、网下棚顶上铺设三道微喷水管喷水降温。在每天温度较高时段来临前,关闭菇棚通风口开启微喷设施,以利降温。

围场县山区地下水温度只有8℃,达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使出菇棚内温度保持在15~18℃,同时节省了购买降温设备的资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七)采收与采后管理

双孢蘑菇从现蕾到长成成品菇大约需要6天,当双孢蘑菇菌盖直径长到3~4厘米时,要及时采摘。采摘下的菇要及时切割下带泥菇根,冷藏保存或及时上市出售。每一潮菇采摘结束后,应根据菇床表面覆土干湿状况,灵活掌握棚内通风和床面喷水量,控制好湿度,创造良好的出菇环境,促进下一潮菇生长。 NEbp2FpVni71RkANQttP/+ugkIS93Oix98BlH4ayFYaF85Wl9K2QuDwiU1sgxB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