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袋栽香菇模式为福建省长汀县南山英海食用菌研究所首创。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佳、产量高、高温易出菇、管理省工等优点,是目前最先进的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的方法,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很好,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菌筒制作:12月至翌年2月;覆土转色:3~4月;出菇管理:5~12月。
该研究所以“南山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温型极高、菇体大、菇肉厚实、菇柄中生、菇形圆整、产量高的特点。能盛产优质夏秋菇,极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
1.培养料配方见表2。
表2 香菇菌筒制作配方
菌袋长65厘米,菌筒长约52厘米。
2.工艺流程
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
1.选场
海拔较高、环境干净、夏季凉爽、周围有竹木的山沟亦可;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最好是泉水)、土质疏松、排灌容易、无白蚁、方正大块的晚稻田更好。且要交通方便,搭荫棚材料易得,在送鲜菇收购或离加工处较近的地方建棚。
2.整畦
畦宽1.4米,畦沟0.5米,畦高0.2米,要求全场畦面同一水平。
3.搭棚
一般每两畦立一排柱于畦沟边,柱高2.7米,其中埋地0.5米,棚内高2.2米。再用竹尾、竹片、细木棍、竹枝等纵横架密,上面覆盖杉枝、芒萁、茅草等(如果覆盖遮阳网则更佳),遮阴度为三阳七阴或二阳八阴。棚四周可围密(夏季南北面可稀疏些),棚外围可栽长藤蔓的豆、果、瓜等经济作物。以利遮阳和增收。
1.覆土材料
“潮泥沙”掺3%石灰粉;半泥半砂的“砂包土”掺3%的石灰粉,火烧土。上述三种材料任选一种皆可,每亩(666.7米 2 )用量5000千克左右。
2.畦面处理
畦面整平直后,撒一层石灰粉,再铺一层较粗的砂,砂面上撒少许茶子饼粉(旧菇场或白蚁多的场地应先施药防除)。
3.脱袋排场
菌筒脱袋后,紧密平放在畦面上(转色较好的一面朝上),畦的两边横排,畦的中央纵排,畦的四周留50~70厘米的空位以便操作。
4.覆土操作
先用铁锹将畦沟泥土铲至畦的四周空位上,整平,再将湿润的覆土材料撒施在菌筒表面,厚度1厘米以上。
5.覆盖薄膜
先按相距0.8米,在畦面上拱一根竹片,在弓形竹片的最高点纵扎一根竹片,再在竹片上覆盖薄膜(单畦用2~ 2.5米膜,双畦用6~7米膜)。薄膜上面用塑料带固定,塑料带两端绑在竹片外弯部分,使薄膜边缘距菌筒15~20厘米,如果薄膜较宽触地,应由内向上折叠再用塑料带固定。
6.清理出菇面
菌筒完全转色后用棕扫把或尼龙丝扫把反复打扫,并用水冲洗,将出菇面清理干净,将菌筒下面的空隙填满。若不急于出菇,并且菌筒又未显蕾,也可推迟清理。还可将菌筒扎洞增氧在室内转色后再搬到菇场脱袋覆土。
1.调温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夏秋菇,着重于夏季的降温工作,例如适当加厚荫棚覆盖物,最好在荫棚外围栽种长藤蔓植物,降温增氧,让冷泉水在畦沟中畅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2.调湿
菌筒覆土后,畦沟应保持一定的水位,菌筒含水量大时,水位宜低些,菌筒含水量小时,水位宜高些(不能浸到菌筒)。菌筒较干时,可将畦沟中的清水直接浇到菌筒上,一般每天浇一次,夏天晴天可多浇些,雨天可少浇或不浇,有时还可排干畦沟的水,进行干湿交替的管理,特别不能使菌筒长期过湿,以免烂筒和感染杂菌。
3.调气
覆盖薄膜不盖严,仅为挡雨,应确保通风,高温高湿季节更应保持强通风,才能防止菌筒霉烂,延长出菇期,提高产量和质量。
4.调光
最适宜出菇的光线是三阳七阴,但夏季为降温可调至二阳八阴。
5.催菇
夏季高温出菇困难时,可考虑用细竹枝或塑料拖鞋轻轻拍打菌筒,即能催出一批菇,但往往出菇太多太密,菇小而薄,冰菇率较低,不宜多次采用。
1.冰菇
选采菌盖较圆整、菌盖直径4厘米以上、菌肉较厚、菌膜未破或刚破的优质菇,速送有冰库的收购站,保鲜出口。夏秋季一般每天采冰菇4次。
2.菜菇
达不到冰菇质量要求的香菇,可长至菌盖边缘内卷呈铜锣边时采收,供烘干或就地鲜销。
采收二潮菇后,菌筒营养被严重消耗,喷施一定浓度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氢钾,0.1%的硫酸镁,0.5毫克/千克的三十烷醇、30毫克/千克的柠檬酸等,上述物质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出菇后期,每采收一潮菇就补充一次营养,有利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