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古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1.2.1 古建筑的屋顶式样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式样包括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盔顶等。

(1)庑殿

庑殿也称“四阿顶”,即四坡屋顶,一条正脊、四条戗脊。它是中国古代屋顶式样中最隆重、最庄严、等级最高的一种,只有皇宫和皇家寺庙才能使用。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的等级高于单檐。例如,现存中国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式。

(2)歇山

歇山又称为“九脊殿”,九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从形态来看,歇山的上半部分与硬山或悬山顶类似,下半部分又与庑殿类似,是上述屋顶的组合;从做法来看,当建筑物的面阔与进深接近时,采用庑殿就会使其正脊过短,既有碍美观又在结构上不好处理,采用歇山则可避免上述问题。在等级上,歇山仅次于庑殿,因其造型优美,所以使用较为普遍。歇山也有重檐和单檐之分,著名的天安门城楼就是重檐歇山式。

(3)悬山

悬山是两坡式,屋顶两端悬出山墙之外。悬山式主要用于宫殿和寺庙中比较次要的殿堂和一般民居建筑。在北方悬山常有“五花山墙”的做法(图1-7)。

图1-7 五花山墙悬山

(4)硬山

硬山也是两坡,与悬山不同之处是两端山墙升起,高出屋顶,屋顶两端到山墙为止,不悬出山墙之外。南方地区在城市和村镇房屋密集的地方为了防火而做出的封火山墙也属于硬山,而且由于封火山墙的造型多样,成为南方民间建筑最显著的地方特色(图1-8)。硬山式建筑广泛应用于民居、宅第、祠堂、庙宇、书院、会馆、店铺等建筑上。

图1-8 南方各地封火山墙造型

(5)攒尖

攒尖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形攒尖等多种式样,多用于亭、阁等建筑,有时也用于宫殿。其在建筑群体组合中起两种作用:大型攒尖顶突出中心;小型攒尖顶(亭子)用于点景。

以上五种是基本式样,此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式样。

(6)卷棚

卷棚式是两面坡屋顶在顶部相交处形成弧面,没有正脊。因为没有正脊,所以卷棚顶看上去较为柔和,造型轻快秀丽,因此多用于园林和风景建筑,很少用于庄重宏伟的大型殿堂。卷棚式屋顶常见的有卷棚歇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卷棚歇山通常用于比较华丽的楼阁,而卷棚悬山一般用于一层的普通建筑和连廊等。

(7)盔顶

盔顶不同于一般中国建筑屋面的凹曲形式,而是凹曲面和凸曲面的结合,造型比较奇特而华丽,类似古代将军的头盔。由于其外形上的独特性,所以常用于重要的风景建筑和纪念建筑。

1.2.2 古建筑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殿堂、楼、阁、台、亭、榭、轩、廊、舫等。

(1)殿堂

殿堂指皇宫、衙署、庙宇、祠堂、会馆等建筑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是建筑群的中心。在通常情况下,“殿”和“堂”又有所差别。一般按规模和等级来区分,大的称为“殿”,小的称为“堂”。其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贵。一般面阔为单数,台阶、屋顶一般为歇山、庑殿等式样,规模较小的也用悬山、硬山,且殿前多有广庭,其大小视建筑性质而定。

(2)楼、阁

楼和阁指多层重叠的房屋,出现于战国晚期,主要用于军事,供登高瞭望。汉至南北朝时,文人墨客多有登高习俗,楼渐渐成为风景园林建筑。从此,凡用来登高远眺的建筑均以楼、阁命名。古代城墙上多建楼阁,称为“城楼”。此外,文人住宅和寺院内也多建楼阁,住宅的楼阁多用于藏书、读书,或为闺楼、绣楼,寺院楼阁多用于藏经。

(3)台

我国古代春秋至秦汉时期,皇家宫苑营建中盛行高台之风,其上进行祭祀、观赏、娱乐等许多活动。其基本形制是夯土筑高台,外砌砖石,上建殿堂或楼阁。台成为上面殿堂或楼阁的一个巨大基座,使其更为高耸、壮丽。我国古代宫殿常建于高台之上,以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例如著名的秦代阿房宫主殿、唐朝大明宫含元殿等。

(4)亭

在我国古代,亭的种类很多,按功能来划分,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园林和风景区的“景亭”。此外,还有用于其他目的的,例如立碑的碑亭,路边供人休息的凉亭,护井的井亭,悬挂钟鼓的钟亭、鼓亭等。按平面和屋顶式样来划分,有四方、六方、八方、圆形等。此外,还有各种特殊的形式,例如扇面、套方等。

在古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好亭子本身的造型,亭子位置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因为对亭子本身造型的考虑是在选定基址后,依所在地段的周围环境进一步研究亭子本身的造型,使其与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亭子位置的选择对于建筑群,尤其是园林的空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位置时既要考虑游人停留观景的需要,还要考虑亭子对景色点缀的作用。

(5)榭

榭,一般指建在水边的建筑,大多出现在园林之中。《园冶》中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虽然其时隐于花间者也可称榭,但今天榭以水榭居多,通过架立的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跨水部分多为石梁柱结构,而挑出水面的平台也是为了便于观赏园林景色,获得难得的池岸开阔视野而设。

南方私家园林水池面积一般较小,所以榭的尺度也不太大,平面开敞,造型通透、灵动,建筑装饰精致、素雅。

在北方皇家园林中,与广大面积的水面相应,榭的尺度也随之加大,有些作为单体建筑物的水榭被一组建筑群体所取代,而建筑风格也呈现浑厚、持重的特点。与皇家园林的格调相配合,装饰以红柱、彩画、黄色或绿色琉璃瓦,色彩浓重。

(6)轩

轩的主要特点:轩的选址宜于高旷之处,居高临下,以便于观景。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一般是一面无墙壁、门窗,对外全开敞,人可坐在其中观景。有的做有格扇门,但可全部打开。轩有临水而建的,与水榭相似,但一般不像水榭那样伸入水中。为形成清幽、恬静的气氛,轩还常采用小庭院形式,这种小巧、精致的空间适宜静观近赏,而花木与山石成为庭院特色设计中的着眼点,例如听雨轩中的芭蕉,看松读画轩中的古松等。

(7)廊

廊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中国建筑对廊的使用非常灵活,在庭院中用抄手廊、回廊组织空间,在园林中更发挥了其在理景上的巨大作用——它既可做风景的导游线,又可用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

廊的基本特征是窄而长,这种长的特征表达了一种方向性,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还有一种中间用墙分隔的廊,称为复廊,在园林设计中,因为中间的隔墙既可划分景区又可形成隔而不绝的空间渗透效应而得到许多造园家的青睐。

(8)舫

园林设计中除台、榭等之外,还有一种仿船的亲水建筑称作舫。江南园林水面较小,不宜划船,而园主又想在游玩饮宴、观赏水景时有泛舟水面之感,由此形成“舫”这一建筑样式。舫一般用石砌成船体形状,上面再建小型建筑。尾端与岸边相连,前端伸到水面上。人坐舫中饮茶休闲,打开窗户四面观景,如坐船上。

1.2.3 古建筑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从使用功能来看,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宫殿、衙署、坛庙、宗教建筑(寺观、塔幢、石窟等)、城关、园林、民居、书院、祠堂、会馆、店铺、牌坊、桥梁等。

(1)宫殿

宫殿则泛指皇帝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建筑群。皇宫建筑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而且其中轴线往往就是整个都城的中轴线,例如北京故宫。皇宫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处理朝政的主要殿堂一般都在前部,称为“前朝”。皇帝、皇后、太子、妃子、宫女、太监等居住生活都在后部,称为“后宫”或“后寝”。

作为皇居所在的九重禁地,礼的秩序也是宫城规划与建筑布局的关注重点。中国古代礼制中有“五门三朝”和“左祖右社”的规定,以后各朝代都沿用此制度。所谓“五门三朝”,是指皇宫建筑前面必须要有连续五座门,而皇帝上朝的殿堂也必须要有三座。五门分别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三朝是指外朝、内朝、燕朝。所谓“左祖右社”,是指皇宫的左边是祭祀皇帝的历代祖先的祠庙,右边是祭祀社稷之神的社稷坛。这里说的“左”、“右”是按皇帝在宫中坐北朝南的左右。

礼的核心是等级思想和等级制度,礼仪制度首先注重的是皇家建筑。作为皇家建筑的宫殿的设计,自然强调天下一统的最高权力。因此,宫殿建筑的规模、式样、色彩、装饰等都必须是最高等级的,它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衙署

衙署是古代中央和地方政府处理政务的机构,分别掌管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司法等事务。中央政府主要有六部: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京城衙署大多建于指定的集中地段上。地方政府按级别分为府、州、县衙,在宋以前多建于子城之内,由办公处所、官邸、监狱等组成。

从平面布局来看,衙署常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以衙署的行政等级高低来确定中轴线上庭院的多少以及建筑规模的大小。主要建筑有审理案件和办理公务的正堂(按衙署规模的大小往往又有大堂、二堂甚至三堂)及附属建筑,包括仓库、军器库和监狱等。

衙署建筑严格遵守官式建筑的等级制度,威严、庄重的风格是其特点。作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衙署常拥有高大墙垣、气派的门楼、肃穆的基调,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3)坛庙

坛庙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中国古代的祭祀不同于宗教,有感恩和纪念的意思。祭祀建筑分为“坛”和“庙”两类。一般祭祀自然神灵的是“坛”,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等。纪念人物的是“庙”,也有的叫“祠”,例如孔庙、关帝庙、屈子祠、张良庙、司马迁祠等。

祭祀仪式是坛庙建筑的重要设计依据。坛和庙在建筑形制上是有区别的。坛是露天的,为垒砌的坛台,在坛台上举行祭祀活动。坛的设计融入了中国哲学自然观和阴阳五行说的象征手法,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建筑形象。如天坛是圆的,地坛是方的,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自然观的象征;社稷坛上用青、赤、白、黑、黄五色土填筑,象征东南西北中五方。和坛不同,庙是必有建筑的,一般由大门、拜殿、正殿、厢房等建筑构成。正殿中供奉被祭祀者的神位或神像。祠庙建筑中最特殊的一类是孔庙,又称“文庙”,专门用于祭祀孔子,这是中国现存古代汉碑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庙宇。古代礼制规定孔庙(文庙)建筑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礼遇。

(4)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本来是没有正规宗教的,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同时道教也开始形成,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宗教建筑。中国较早的宗教建筑主要有佛教寺院、塔幢、石窟和道教的宫、观,较晚的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等。前者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式样,而后者主要是外来的建筑式样。在此,主要介绍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

①佛教建筑——佛寺。佛教寺院多选址于名山大川或深山之中。从功能来看,佛寺建筑主要分为宗教活动及生活用房两部分,采用中轴对称的院落布局。从总体布局来看,佛寺建筑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佛寺在主院正中建佛塔,塔和殿前后立在同一轴线上,也有的塔和殿在同一个院内横向并立,这种布局方式叫“塔院式”。唐以后,塔逐渐移出寺院中心,甚至有的寺院没有塔。明代以后佛寺布局基本定型: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其次还有法堂、方丈等。寺庙中轴线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也有少数以观音阁为中心的。僧众的生活场所作为次要建筑常位于后半部或旁边。

②道教建筑——道观。道教建筑一般称观或宫。道观布局沿袭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主院落位于中轴线上,两侧及后部安排厨、库、居室等,建筑采用殿堂的模式,前为影壁、牌坊,后为重要殿堂。道观的主要建筑以三清殿为中心,其次有玉皇阁、斗姆阁等。为适应道教的打醮等仪式的露天活动,殿前需设较大的月台。道家不主张形式的限制,有的道观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的设置不同,将最大殿堂设于前部,还有道观大殿后用穿堂与后殿相连形成工字形平面,形式较为特殊,现存道观在布置上与佛寺基本相同,只是没有塔幢。

(5)城关

城关是在古代城市周围建造防御性构筑物,是古代城市防御的重点工程,这些防御性建筑或构筑物主要是城墙、城楼和城壕。

①城墙。为了保证军队的活动,城墙顶面上必须保证相当的宽度,一般在8~10m以上。为保证墙体的坚固,墙体下部比上部厚,其断面呈梯形。城墙外侧有箭垛,又称“雉碟”。城墙在主要城门入口往往做成“瓮城”,以加强防御的能力。长长的城墙面上常有一段段向外突出的墙面,称马面,上有敌台。

早期的城墙为土筑,明以后,砖的产量增多,从都城到地方城墙皆已用砖石包砌。

②城楼。城楼是指建于城墙上面的建筑物,包括城门上方的城门楼,城的四角和其他转折处的角楼,马面上的敌楼等。

城门楼不但可使城市入口处壮丽、雄伟,还有举行宴会和庆祝活动的功能。战争时期城门楼又因其居高的优势而使其上层可瞭望观察敌情、指挥战斗。城楼有箭楼和阁楼两种形式。箭楼承担重要的防御功能,砖砌厚墙,墙上有层层排列的方形射孔;阁楼的防御要求较低,而在美观上的要求较高。四周做柱廊,墙上做木构隔扇门窗。一般城墙主入口做瓮城时,瓮城前面一座做箭楼,后面一座做成阁楼。河流多的江南古城常有水城门,是河流进出城墙的出入口。

③城壕。城壕即护城河,设于城墙之外,作为城墙下的障碍物,壕池宽且深,只在城门入口处做吊桥跨河入城。

(6)园林

在中国古代,园林又有苑、囿、山庄、别业等多种名称。早期的苑囿,其功能除了居住、游乐以外,还包括种植、放养、狩猎等。早期的皇家苑囿中可种植果树、农作物,收获为皇家享用;放养珍禽异兽和一般野生动物,皇帝常带领军队入园内狩猎,作为皇帝习武练兵的一种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苑囿都占地范围极大。后来皇家园林中这种种植、放养的功能逐渐减弱,居住游乐成了园林的主要功能,于是园林的占地也就没有必要那么大了。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具体的、艺术化的体现,其基本的旨趣就是遵循自然、模仿自然。堆山叠石、凿池开渠、种花植树,一切都以模仿自然形态为准则。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其造园学专著《园冶》中精辟地总结了中国造园的基本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数千年的造园历史发展中,中国园林形成了两种主要的风格和类型,即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基本特点是:占地面积大,视野开阔;开挖大片湖面,象征东海;湖中做岛,象征东海神山;园中主要建筑中轴线对称,次要建筑随地形自由布局;建筑精巧,装饰华丽,体现皇家气派。

私家园林的基本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小桥流水;水面小,不做岛屿;堆山叠石,曲径通幽;树木掩映,层次丰富;建筑布局随地形景物而设,比较自由;建筑造型丰富多变,装饰朴素淡雅,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7)民居

民居,即住宅建筑,一般指传统的住宅。古代遗存的或现代按传统方式建造的住宅都可以称之为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在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在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各地民居建筑不同的风格、式样、类型等,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有合院式、天井院落式、窑洞式、干栏式、土楼式、碉楼式和毡包式等。

(8)书院

书院的基本功能是讲学、藏书、供祀、游息。与此对应形成讲堂、斋舍、藏书楼、祠庙及园林等规制。

书院布局依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前为讲堂,后为斋舍,或中间讲堂,两旁斋舍。藏书、祭祀的建筑一般在后部或旁边。按古代礼制,凡办学必祭奠先圣先师,所以书院中都有祭孔子的殿堂。长沙岳麓书院因其地位较高,设有独立的文庙,并依“左庙右学”的规制设于书院左侧。书院选址非常讲究,“择胜地”、“依山林”,以作为静心读书的地方。而且,儒家把对自然山水的欣赏视为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对环境风景的选择和经营成为书院建设的要务。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皆选址于风景优美之处。即使建于城中,书院也尽可能开园辟池,以添环境秀色。

书院的建筑不尚华丽和气派,朴素淡雅,无过多装饰,体现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书卷气。

(9)祠堂

祠堂从广义上讲,属于坛庙建筑中“庙”的一类,即祭祀纪念人物的建筑。而作为民间祭祀祖宗的祠堂,又称家庙、宗祠。由于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而往往被单独视为一个建筑类型。

从建筑性质来看,祠堂具有公共建筑的特点:被族人用来进行祭祀、聚会、处理宗族事务,或用于看戏,甚至用于办学等。从规模上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类。小型祠堂仅为一进庭院,前为大门、后为殿堂、中间庭院两侧以廊或厢房相连。大型祠堂有三进甚至四进,在大门与正堂之间有一个过厅,也叫拜厅。拜厅一般只有柱子,前后均无墙壁门窗,完全开敞,人在拜厅中朝正殿祭拜。正殿中供奉祖宗神位,两旁有夹室,用于存放祭器和族谱。有的还在大门之后建有戏台。

无论祠堂是大是小,它都是为强化家族意识、延续家族血脉、维系家族凝聚力而存在的。加之家族之间互相攀比,务求宏伟壮丽,所以祠堂常为一地显赫的建筑,以高大的体量和华丽的装饰显示家族的实力。

(10)会馆

会馆形成较晚,它是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为加强同乡或同行间的联系而由商业、手工业行会或某一地域商人集资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

会馆有行业性会馆和地域性会馆两类。行业会馆是同行业的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商务办事机构和公共活动场所,如盐业会馆、布业会馆等。地域性会馆是由旅居一地的同乡人合资兴建的,供同乡聚会、联络感情和提供食宿方便的场所。清代北京就有会馆300多所,省一级的会馆如四川会馆、山陕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等,县一级的会馆如绍兴会馆、浏阳会馆等。

会馆大小规模和建筑工艺是否讲究取决于该会馆的势力,但不论大小皆有相似布局:前为大门、戏楼、广庭,后为大殿、后殿。大门常与戏台合建,殿堂数量依规模大小由一个至数个不等。两侧厢房一般用于会馆办公、议事,住宿一般设在旁边的小院之中,常以小天井、四合院的形式布置,自成一区。

会馆是商业行会和地方势力的形象代表。因此,其建筑无不耗资巨大,极尽雄伟华丽。形式上具有宫殿、庙宇的特点,体量高大、装饰华美。

同时,会馆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不仅在于会馆建筑表现出来的所建地区的地域特色,还表现在会馆使用者故乡的建筑文化理念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上,使会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11)店铺

中国古代的店铺并无特殊的建筑式样。一般就是城市住宅建筑的式样,沿街并列而立。大店铺只是比一般住宅要大,在大堂中布置柜台;小店铺就完全是街边住宅,只是在前面临街的一面设柜台。店铺和住宅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有“前店后宅”和“下店上宅”两种形式。传统店铺临街面的建筑形式与城镇住宅无太大区别,只是附加上一些商业性的装饰。

(12)牌坊

牌坊也叫牌楼,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念性建筑。中国自古有“表闾”之制,将功臣姓名及事迹刻于石上,置于里坊之门——闾门以表彰其功德,这种闾门渐演化而为牌坊。牌坊多立于城镇村落的大路入口等处,作为纪念性建筑,表彰某人的功绩德行,或作为某一重要建筑的入口标志。牌坊上的小屋顶叫“楼”。从建筑的角度上说,柱上有屋顶者称为牌楼,无屋顶的称为牌坊,现在一般已无严格区分。

牌楼按其间数、柱数和屋顶的多少界定大小规模,尤以柱数、间楼为要。四柱三间为最常见的规模,六柱五间为大型牌坊,用于很宽的道路或皇家陵墓前;按屋顶多少又有二楼、五楼、七楼、九楼的区别。一般柱子不出头,柱子出头伸到屋顶之上的叫“冲天牌楼”。按建造材料,牌楼又可分为木牌楼、石牌楼和琉璃牌楼等。

牌楼的平面多呈“一”字形,独立无依,因此,应注意它的稳定性处理。木牌楼的柱子要埋入地下,埋入深度应达到地坪以上柱长的一半,柱底还应有若干砖石垫层处理。柱脚的夹杆石也应随柱子一起埋入,以保护柱脚,防止腐烂,同时加强柱子的强度。民间一些牌楼,还在四隅增设角柱,平面呈 形,俗谓之“八字坊”,可以加强稳定性,并使牌楼的形象立体化。皖南等地还有立于十字路口平面呈“口”字形的牌楼。

(13)桥梁

我国古代桥梁按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梁桥、拱桥、悬索桥。按建筑造型分为平桥、拱桥、廊桥。

在古建筑中,桥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联系而存在的,桥的艺术造型与所在环境景观的结合更为突出,尤其在风景园林中桥的运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南方地区常用的廊桥(风雨桥),以其优美的造型,成为重要的景观建筑。 /RiHwScn4tcqahz1D4sF8SzqhrinmhR7dKhKVsHa2Ju5NWhC0DjVK1xihwPuUh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