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 廊心墙的构造与施工

廊心墙做法如图3-30所示。

图3-30 廊心墙

(a)廊心墙;(b)方砖心做法的廊心墙;(c)抹灰做法的廊心墙;(d)中心四岔做法的廊心墙; (e)廊门桶(闷头廊子)做法;(f)廊心墙砖件及尺寸

3.4.1 下碱

廊心墙下碱的外皮与山墙里皮在同一条直线上,背里部分即山墙背里,下碱的用料和砌筑类型要与山墙下碱一致,下碱的高度要与山墙下碱相近,要以廊心的方砖心能排出“好活”为主。下碱的缝子形式须为十字缝,两端的砖要砍成六方八字,但廊心墙下碱与槛墙相交处可不留八字柱门,两墙直槎砌严即可。

3.4.2 上身

廊心墙上身简单的做法是糙砌抹灰。该做法虽然简单但等级较高,因此多用于大式建筑中。上身较细致的做法是落膛做法,用于廊心墙时通常叫廊心做法。这种做法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小式建筑中。无论大式或小式建筑,廊心墙的上身都不采用卧砖墙面做法。

廊心做法如下。

(1)用料

廊心方砖、穿插当、大叉、蝴蝶叉、立八字,搭脑及拐子用方砖砍制;线枋子和小脊子用停泥砖砍制。线枋子和立八字要“起线”,线的两端距离约等于花碱尺寸。穿插当高为穿插枋至抱头梁之间的距离,并按穿插枋进深分三段砍制和雕刻。小脊子砍成圆混形式,两端要雕“象鼻子”。小脊子可用1块或两块停泥砖叠在一起砍制,其高为1/2立八字宽,如图3-30(e)所示。其下有层“瓦条”,叫“小脊子沟”。瓦条用斧刃砖砍制,高度为斧刃砖厚的1/2。在实际操作时,方砖心、穿插当、小脊子沟和小脊子都可以用抹灰的方法代替,即做软活。

廊心墙的方砖心分位计算时,以横向能排出好活为准,竖向出现的问题可通过调整下碱的高度来解决。

(2)砌法

廊心墙砌墙所用的曳线应在檐柱和金柱上,曳线应与柱子外皮平行。廊心墙背后可用碎砖填馅,若为丝缝砌法,细砖要用泼浆灰稳好,再用木仁卡在细砖后口凿好的缺口上,并用砖将木仁压住。每层砌完之后都要灌浆,最后修理打点。小脊子要用黑烟子浆刷色。穿插当的外皮不应超过穿插枋。穿插当的表面多做雕刻装饰,常见的是阴纹雕刻,如图3-30(b)所示,也有为浮雕,如图3-30(e)所示。如无方砖时可采用抹灰镂缝的方法做成“软活”。

廊心墙象眼做法如是抹灰做假缝,应在四周做砖圈,如图3-30(b)所示,也可在抹灰的表面刷烟子浆,然后镂出图案纹样。廊心墙的廊心除可用方砖心做法外,还可采用花瓦做法。廊心墙的方砖可雕凿花饰,如图3-30(d)所示,也可采用琉璃做法,琉璃廊心墙常用在宫殿建筑中。大式做法的廊心墙,上身常采用抹灰(红灰或黄灰)的做法,采用这种做法时,小脊子也可省去不做,如图3-30(c)所示。

如果廊心墙恰在游廊的通道上,称“廊门桶子”或“闷头廊子”。闷头廓子用木板圈成一个矩形门洞称“吉门”,吉门上方的做法与廊心墙的廊心做法大致相同,只是不叫廊心而叫“灯笼框”。灯笼框以上做法和廊心以上做法完全一样,如图3-30(e)所示。游廊中的墙体与廊心墙完全一样,只是更加细致和考究,其廊心做法常采用砖雕(包括字画的雕刻)、琉璃、什样锦、彩绘及花瓦做法等。 WUTMYF5QkS+zuf6WFc4D4ys+LrMoDyO2ZTrDVQfDLIpWmq/KQC3fw0AL+EVc6s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