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砌筑材料

3.1.1 古建筑工程的灰浆

古建筑工程常见的各种灰浆及配合比、制作要点见表3-1。

表3-1 古建筑工程常见的各种灰浆及配合比、制作要点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1.因白灰,青灰的实际质量很不稳定,表中提供的配合比仅供参考。

2.表中所列生石灰,青灰的块末比均以5:5为准。

3.表中各种灰类除掺灰泥类及砖面灰以外,每立方米所需生石灰均以654kg为准。

4.表中配合比除注明者外均为质量比。

5.密度:灰类,每立方米重1500kg;泥类,每立方米重1600kg。

3.1.2 古建筑工程的砖料

(1)古建砖料名称

古建砖料不同的规格、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地、同种产品不同的名称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名称。以城砖为例,如图3-1所示。

图3-1 城砖名称

(2)古建砖料规格

古建砖料的规格一直比较混乱,各地砖窑生产的砖料规格只能做到大致统一,从未标准化。现行的古建砖料的规格见表3-2。为便于使用,对于同种产品同种规格但不同名称的砖料或现在已不生产的砖料未列入,另增补了清末出现,现在仍使用的砖料。

表3-2 现行古建筑砖料名称及规格

3.1.3 砖料的砍磨加工

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砖瓦部分虽不是主要受力构件,但它是体现我国民族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墙身、山面砖檐和地面等部位所用的砖料,都有加工的特殊要求。

(1)砍砖的加工内容

①面、头、肋。在古建筑工作中,瓦作工匠师傅们为方便加工语言的交流,对一块砖的三个面,都赋予一定的名词,称为“面、头、肋”。

a.面及其冠名。“面”是对砖料朝外的那一面,成为主看面的称呼。在卧砖墙中,平砌砖的侧面朝外成为主看面时,称为“长身面”,如图3-2(a)所示。长身面的加工,要保证长身面的四棱必须相互垂直,其他各面则应砍削出便于砌筑和灌浆的灰口,称为砍“包灰”,如图3-2(b)所示。

在侧立砌砖地面中,砖的侧面朝上成为主看面时,称它为“柳叶面”。在陡砌砖墙中,立砌砖的大面朝外成为主看面时,则称此大面为“陡板面”,简称为“陡板”,如图3-2(c)所示。

b.头及冠名。“头”是特指对砖料小面所给予的一种称呼。在一般砖墙中称为“丁头面”,当丁头面放于转角部位时,称为“转头”。丁头面的加工,需保证丁头四棱的整齐,除丁头面以外的其他各面,则应砍包灰,如图3-2(d)所示。

图3-2 砖料名称及其加工

(a)卧砖长身;(b)长身加工;(c)立砖陡板;(d)丁头面及其加工;(e)平铺砖四肋

c.肋及冠名。“肋”是对除看面和丁头面以外的那一面的称呼。在一般砖墙中,除主看面和丁头面以外,其他一面称为肋;在方砖地面中的方砖,除朝上的主看面外,没有丁头面,则其他两面都称为肋,如图3-2(e)所示。在砖墙砌体中,除淌白砖外,一般正规用砖的肋,都要经过砍磨加工,称为“过肋”或“劈肋”。在肋面留出一段只磨平而不砍包灰的部分,称为“转头肋”,如图3-3所示。

图3-3 五扒皮与膀子面

②五扒皮。它是对砖的五个面需要进行加工的称呼,五个面是指两肋、两面、一丁头,按规定的长、宽、厚尺寸进行砍磨,并留出转头勒。五扒皮砖一般用在干摆做法的砖砌体和细墁条砖地面中。

加工过程为:磨平加工面——棱边“打直(即划直线)”、“打扁(即凿去多余部分)”——“过肋”、“砍包灰”(砍去尺寸:城砖为5~7mm,停泥砖为3~5mm)——磨肋(即将过肋磨平)——“截头(即对砖端头按要求尺寸截断磨平)”。

③六扒皮。是指对砖的六个面都需加工的砖。这种砖一般用于一个长身面和两个丁头面同时露明的部位,如山墙墀头用砖。

④膀子面。当砖的一个大肋面只磨平不砍包灰,而该肋面与长身、丁头两个面互成直角棱,该肋面特称为“膀子面”。膀子面砖一般用在丝缝做法的砌体中。它也加工五个面,其中一个加工成膀子面,做法同五扒皮,如图3-3所示。

⑤淌白头。淌白近似蹭白,蹭即磨,白即无特殊修饰,蹭白磨素面的意思。淌白砖是指进行简易加工的砖,分为细淌白和粗淌白两种。

细淌白也叫淌白截头,只对一个面或头和一根棱进行磨、截,不砍包灰不过肋,即只“落宽窄”、不“劈厚薄”。

粗淌白也叫淌白拉面,只对一个面或头和一根棱进行铲磨,不截头也不砍包灰,即不“落宽窄”、也不“劈厚薄”。

⑥干过肋。它是指对地面方砖进行粗加工的一种面砖,砖的大面不铲磨,只铲磨四肋,不砍包灰。

⑦三缝砖。是指对砖的上缝、左缝、右缝的三个面和看面等四个面进行加工的砖。这种砖只用于不需全部加工的砌体中,如干摆墙的第一层、槛墙的最后一层和地面靠墙部位的砖。

⑧盒子面。它是指对地面方砖加工的一种面砖,加工方法同五扒皮,铲磨大面、过四肋,四个肋要互成直角,包灰1~2mm。

⑨八成面。它也是指对地面方砖加工的一种面砖,加工方法同盒子面,不过加工精度只达到八成即可。

(2)砍砖的质量检查

①检测长身面平整。将方尺置于砖摞上,看尺边与砖面是否有缝隙,如图3-4(a)所示。

图3-4 检测示意

(a)检测长身面平整;(b)检测总高;(c)检测截头长;(d)检测砖棱平直和截头方正

②检测砖厚、砖长尺寸。大砖摞五皮,小砖摞十皮,用尺量其总高和截头长,然后与标准尺寸对照看其误差,如图3-4(b)、(c)所示。

③检测砖棱平直和截头方正。将方尺贴于转头肋,观察尺边与砖棱、砖缝之间是否紧密平直,如图3-4(d)所示。

④观察砍磨面的完整。看砍磨面是否有“花羊皮”(即高低麻糙不平),转头肋不得有“肉肋”(即肋棱不得成圆弧)和缺角等。

(3)砖雕的基本方法

①砖雕的一般操作程序。砖雕是对砖面进行雕刻的一种工艺,通过“画、耩、镳、打、铲”等操作雕凿出各种图案花饰。

a.画。按使用位置选用已砍磨好的砖料,用笔在砖面上画出所要雕刻的花饰或图案的轮廓线。

b.耩。用小錾子沿画线凿出细浅纹道,如图3-5(a)所示。画一次耩一次,随画即耩。

c.镳打。用小錾子将花体图案内部的立体轮廓给雕凿出来,并用錾子凿去花体或图身以外的部分,让花体图案凸现,俗称“镳打”。镳打是体现花饰凸凹起伏、曲直深浅的操作过程,如图3-5(b)、(c)所示。

d.铲磨。将花饰图案内外粗糙之处铲平磨细,如图3-5(d)所示。

图3-5 砖雕示意

(a)耩;(b)钉;(c)镳钉;(d)铲

e.上药。即用药粉将残缺之处或砂眼找平补齐。配方为白灰:砖粉=2.5:1或1:1,掺少量青灰加水调匀。

f.打点。即用砖面水(将砖粉加水调匀)将花饰图案揉擦干净。

②砖雕的一般手法。砖雕手法有平雕、浮雕和透雕。

a.平雕。即雕刻图案处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各种线条给人以立体感的雕刻手法,如图3-6(a)所示。

图3-6 砖雕手法

(a)平雕;(b)浮雕;(c)透雕

b.浮雕。即通过雕凿底面,让花饰突出而产生立体感的一种雕刻手法,如图3-6(b)所示。

c.透雕。即将砖的某些部分凿透或镂空,使图案形象更加逼真的一种雕刻手法,如图3-6(c)所示。

③砖雕常用的部位。砖雕主要是起装饰美化作用,以体现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特别是在民间建筑中,应用比较普遍。

砖雕常使用的部位有:房屋檐口的砖檐砖;硬山墀头上的盘头砖、戗檐砖、博风头;砖须弥座中的各构件砖;槛墙上的芯子砖和岔角砖;廊心墙上的穿插挡、灯笼框、小脊子等;影壁墙上的各构件;小式屋脊上的脊构件和攒尖的宝顶;门窗洞口上的砖挂落、砖圈、砖匾、砖枋等构件。 qBQetceoPiOu9efJWQC3myGFcOS1A7Uu0GaJEjYze8yUbWM7Yw0dQCoWtWF9v9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