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普通台基施工

2.4.1 柱下结构的施工

柱下结构是整个房屋支撑构架的主要受力点,由上至下包括:柱顶石、磉墩和领夯石。施工前必须先根据龙门板上的柱中标记,用白灰将纵横柱中线过渡到地基上,来确定柱子的初步位置,然后以台明高定出平水,由下往上逐步施工。

(1)领夯石的施工

领夯石一般用在不做灰土地基层的南方地区,因该地区大多地质土层较硬,多不做灰土地基,刨槽完成后,即在柱下的位置铺筑碎石1层或2~3层,分别用木夯夯实。每层厚3~4寸,面积大于磉墩底面即可,主要做磉墩垫层之用。

(2)磉墩的施工

磉墩是柱顶石的底座,是砖砌体,宽窄以能包住柱顶石底面为度,高应视现场情况而定或按设计要求。

(3)柱顶石的施工

柱顶石是柱下的承重构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做法。

①柱顶石的形式。柱顶石的断面一般都比木柱柱脚断面为大,美观起见,常将柱顶石的顶面与柱脚的接触处,凿成一个由大到小的过渡变截面,称为“挖鼓脖”。挖鼓脖的这一段多称为“鼓颈”、“鼓径”、“鼓镜”。各种形式如图2-12所示。

图2-12 柱顶石

(a)平柱顶;(b)圆鼓镜;(c)方鼓镜;(d)鼓磴;(e)莲瓣柱顶;(f)覆盆式柱顶石

a.平柱顶。即不做鼓颈面,平顶。多用于简陋的小式建筑。

b.圆鼓镜。将柱顶石顶面挖鼓脖而成圆鼓形,一般这种柱顶石简称为“鼓镜”,在北方地区用得较多。南方则单独用一块石墩打凿成圆鼓形,叫“铪磴”。它们都是用于圆柱下的柱顶石。鼓形面有素面和带雕刻的两类。

c.方鼓镜。即将鼓颈面挖成正截锥体形,多用于方柱下的柱顶石。

d.异形顶。将顶面做成需要的形式,如用于有侧廊的山面柱下的高低半圆柱形、用于游亭柱下的多边形等。

e.联办柱顶。即将两个相邻的柱顶用一块料石制成。多用于两个相邻变形或变势建筑的柱子下。

②柱顶石的尺寸。柱础方径尺寸为柱径的2倍。柱础高度:方1.4尺以下的,按每方1尺高8寸计算;方3尺以上的,按方尺的一半计算;方4尺以上的,应以不超过3尺为限。如果做成盆状圆弧形,高按方尺的1/10计算,弧厚按高的1/10计算。如果做成莲花形的,其高还应按覆盆高增加一倍。

③柱顶石的安装。一般将柱顶石的顶面称为“鼓镜顶”,鼓镜下的棱角面称为“柱顶盘”。安装时,鼓镜顶高于室内地坪面,柱顶盘与室内地坪平。步骤如下。

a.平水挂线。柱顶石的高低应以台基的平水为准进行安装,因此,柱顶盘上的棱,就是平水的定标点。柱顶石的找中要认真复核,特别是檐柱、金柱和山柱,它们的中应是考虑了掰升后的中。这些均要根据龙门板上的相应标志,进行纵横拴线拉通。

b.柱顶石就位。拴好十字线后,即可铺坐底灰,安装柱顶石。依十字线校正柱顶石的方位,依平水垫高或降低柱顶石的标高,这些通过垫高或减薄底面进行处理,称为“背山”。

c.稳固石体。方位和标高调整好后,在柱顶石底面,用比较坚固的片石或铁片塞紧四周,此称“打山石”或“打铁山”,并用灰浆塞满四周空隙。

2.4.2 柱间结构的施工

拦土是分隔室内柱间地坪下的结构,其作用:一是加固柱顶石之间的稳固性,防止轴线上的位移;二是分割围拦室内的回填土,进行小面积夯填,以避免室内地坪的不均匀沉陷。

拦土墙是砖砌体,其断面形式可做成矩形、马蹄形、蓑衣形,见图2-13。拦土的砌筑,古建工人称“掐砌拦土”或“卡拦土”。采用糙砌砖墙做法。

图2-13 拦土剖面

(a)马蹄形;(b)蓑衣形

拦土墙的宽可按磉蹬或柱顶石的尺寸,或稍小,主要根据砖的规格,以不砍切砖料为原则。高度=台明(柱顶石)高-地坪墁砖厚。

2.4.3 台帮结构的施工

台帮结构由下往上,分别是土衬、背里、陡板和阶条,它们是台基的封边结构。

(1)土衬的施工

土衬是台帮的最底层构件,一般多为石活构件,但在小式建筑或很次要建筑中,也常采用城砖。

①土衬石的尺寸。在宋代土衬石称为“地面石”,没有严格尺寸要求。在清代,要求其上表面高出地面1~2寸,外侧边宽出陡板石2~3寸,宽出的部分叫做“金边”。

整块土衬石的宽度应根据陡板石的厚度确定,即土衬石的宽度为陡板石厚+2金边。长度和厚度无硬性规定,但其厚度要考虑嵌入陡板石的落槽深度。一般陡板石与土衬的连接可用落槽榫连接(在土衬上开槽,槽宽稍大于陡板厚,槽深为土衬本身厚的1/10),也可用铁榫和榫窝连接,见图2-14(a)。

图2-14 石活连接

(a)凸凹仔口;(b)公母榫卯;(c)拉扯销连接

②土衬石的安装。先将龙门板上的下檐出过渡到基础平面上,以“下出”+“金边”的尺寸进行拉线,此为土衬的外缘线。再在线的两端,按台明所确定的高度定出土衬的标高。然后铺砌砂浆,按线安放土衬石,做好土衬石与土衬石之间的整平连接工作。

(2)背里砖的施工

背里砖是台帮四个边的拦土墙,紧贴在陡板石之后,承托在阶条石之下,属砖砌体中糙砌砖墙。

(3)角柱石的施工

角柱石简称埋头,它是台基四个角的定角构件。一般为石活构件。

角柱石是台基的四角构件,应按纵横轴的下檐出尺寸拉线,控制两面角线垂直。其底面坐浆,用碎片石垫稳,若底下垫有土衬石,可做土衬落槽连接,也可做铁榫和榫窝连接。顶面与侧面做铁榫或榫窝,与阶条及陡板连接,榫头长2.5寸。

(4)陡板石的施工

陡板石是台基地面以上第二层,围护台侧的护面石,多用石活构件,但在石料缺乏的地区,也可用条砖砌筑。

①陡板石的尺寸。陡板石长按现场料石配备,厚按本身高的1/3,高=台明高-阶条石厚+土衬落槽。若用条砖砌筑者,其厚按条砖尺寸。

②陡板石的安装。陡板石有上下、左右和背后五个连接面,陡板石与土衬若是落槽连接,如图2-14(a)所示,应在选配好陡板石后,先在土衬槽口内醮刷一道灰浆,再将陡板石下槽,一定要轻抬轻放,不要绊动土衬石。而上面与阶条,左右与角柱石或陡板石,都采用铁榫和榫窝连接,如图2-14(b)所示。其背后是背里砖,应采用“拉扯”销连接,如图2-14(c)所示。

陡板石的外观面,上与阶条石平,左右与角柱石或相邻陡板齐平,不得有错动。

(5)阶条石的施工

由于阶条石经常要受风吹雨打,或其他意外的撞击,故一般多为石活构件。

阶条石是台帮的面石,也叫“阶沿石”、“压栏石”、“压面石”等。它在几个特殊位置上有不同的名称:位于明间正中部位的阶条称“坐中落心石”;位于山墙面的阶条统称“两山条石”;位于台帮转角部位的阶条称“好头石”;其余都简称“阶条石”。或分前檐阶条、后檐阶条等,也有将嵌在好头石与坐中落心石之间的阶条称为“落心石”。

①阶条石的尺寸。宋规定“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但其长应根据通面阔和通进深的尺寸灵活配制。而清要求其长度:除“坐中落心石”按明间面阔尺寸配制外,其余均可按料石长灵活配制,但前檐阶条最好按“三间五安、五间七安、七间九安”进行配制,所谓三间五安是指建筑物若为三间房,应安放五块阶条石,依此类推;宽度一般为一尺至下檐出尺寸,在山墙和后檐墙下的阶条宽应不小于墙厚;厚度:大式建筑为5寸或本身宽的1/4,小式建筑为4寸。

②阶条石的施工。阶条石底面应凿有榫窝,用铁榫与角柱石和陡板石连接,在盖铺阶条石前,要在角柱石、陡板石、背里砖等之间和上面进行灌浆,为防止浆汁从缝中溢出,可预先用大麻刀灰或油灰勾缝,称为“锁口”。

阶条石位置安放的先后顺序为:好头石→坐中落心石→两山条石→落心石。

当阶条石与柱顶石碰头过长时,应将阶条石多余的部分划好线,细心割切去掉,此举称为“掏卡子”,要求掏卡子的缝隙尽量紧密。

(6)石活中常用的灰浆

在台基石活中,缝口采用灰浆见表2-1。

表2-1 石作工程中的常用灰浆 n2S1Bao9IofyMZHXmr3v/qLDd07zCIchXzwU7qlZfHkzF/fD5ESghglNWb+zN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