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广告中的想象与暗示

人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普遍会产生极其浓厚的好奇心,因此抓住大众的这一心理现象,巧妙运用想象和暗示手法,可以增强广告对观众的吸引力。

想象与暗示在某种程度上都具备假借事物来表现某种事物的特征和意义的效果,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广告中的想象法则通过以连贯性的思维逻辑来对广告产生理解和认知;而暗示法则可以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大胆地对事物进行夸张或抽象表现,两者均为广告中使用频繁的创意手法,细细品味,便可以发现广告中的奇妙之处(图2.13)。

图2.13 Cultura

设计阐述:

1.Cultura Inglesa英文培训班承诺,完成课时后,看电影无需字幕。因此,广告中出现了《杀死比尔》《德州电锯杀人魔》《洛奇》的主角,他们都用自己最擅长的招式打倒了英文。以这种拟人和抽象的方法象征对语言的征服,颇具新意。

2.画面低明度的色调渲染了场景的紧张、刺激,也暗指征服英文是件困难的事,需要鼓起勇气去做。

3.切入式表现了《杀死比尔》《德州电锯杀人魔》《洛奇》中的主角,集中展现被打败的英文字母的形态,视觉冲击力强。

2.3.1 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与联想

在广告心理学中,想象被认为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新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有关联的现象进行新的结合。

(1)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

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画面的表象来理解画面的含义,还有就是依靠对画面信息的分析,经过思考产生的理解。对画面表象的理解是片面的,可能会对商品形象产生损害,或者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失去信心。所以,在设计时,设计者应通过画面信息促使消费者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既给消费者思考的空间,又正确地对产品进行了宣传。

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是直接反映到购买力上的。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越透彻,对商品的认知度和好感度越高,越能促进商品售出。因此,在设计广告时,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群体对画面的理解(图2.14)。

图2.14 Poly-Brite水槽广告

设计阐述:

1.幸运水槽,无处不在。一定要打翻某样液体,你最希望是在哪里?当然是水槽上,污渍可以顺着下水管道消失得干干净净。无论你倒掉的是茶水或牛奶,Poly-Brite都能迅速吸附干净。

2.采用替换的表现手法将水槽的形态替换掉污渍,形象地说明了水槽超强洁净,超强吸水的能力。

(2)熟悉感引发消费者联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熟悉感能使消费者克服购买障碍。对消费者而言,不知名的商品会使其感到陌生,从而产生防御心理;对较为知名或自身较为熟悉的产品,消费者会在第一时间产生信赖感,会直接联想到该品牌产品较好的口碑和性能,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通过在画面中添加消费者熟知或常见的事物,例如商标、品牌形象等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熟悉感,促使他们产生回忆和联想,在此过程中,他们本身会对联想内容进行美化,对商品产生深刻和美好的印象,并诱发购买行为(图2.15)。

图2.15 麦当劳“用满分挺你”广告

设计阐述:

生活感极强的暖心文案,加上麦当劳的经典标志和诱人的套餐,引发受众的好感。

(3)消费者的联想规律

由于受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人们会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儿童联想的大多是身边的具体东西,而成人的联想往往会跳离具体事物,产生抽象联想。就拿蓝色来说,儿童可能会立刻联想到天空、海洋,而成年人则会产生安静、凉爽等意念上的联想。

联想的规律是不同的人不尽相同,设计者所要做的就是引导消费者去联想,并尽量提供给消费者一些积极的因素,让消费者能更好地熟悉产品,并尽量引导他们产生好感(图2.16)。

图2.16 Brake公益广告

设计阐述:

1.Brake是英国的一个公路安全的慈善组织,它的这系列广告是想要提醒大家不要一边开车一边发信息。采用了像素化文字的设计,以及手机输入法中惯用的表情符号,画面表达令人熟悉与心惊。

2.图片及文字采用水平式构图,将标题文字放大处理,符合人们的一般阅读视线流程,有效传达了广告主题信息。

3.背景采用明度较低的蓝色,结合主题,让人联想到一边开车一边发信息导致死亡后冰冷的棺材和身体,令人不寒而栗。

2.3.2 暗示对消费者的心理作用

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当带有暗示性质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时,人会随之产生兴奋灶,兴奋灶再沿着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直接调节人的生理、行为、情绪和思维等。因此,在广告中合理运用暗示手法,可使观众更容易接受产品。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推销手段,如果其传播手法过于直白或强硬,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反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可在分析观众心理的情况之后,适当地在广告中设定暗示情景,使观众对广告产生认可感和接受感,这样一来会使广告产生更好的传播效应。

(1)直接暗示

直接暗示的广告设计表达形式是比较普遍的,所谓直接暗示是指在广告中使用含蓄但并不掩饰动机的直接提示,将产品的用途和特点直截了当地传递给大众。直接暗示在广告中的应用屡见不鲜,当然在具体运用中要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达形式,给消费者诱导和心理暗示。直接暗示的手法能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暗示信息,对产品产生好感(图2.17)。

图2.17 达能奶油巧克力广告——你能抗拒吗?

设计阐述:

1.版面的主体为放大呈现的孩子的头部,俏皮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透露出难以抵挡巧克力的诱惑,直接暗示食品的美味。

2.整体画面色调为灰白色,而巧克力的颜色被保留,凸显出诱人的色相。

3.版面采用垂直编排,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有效传达了版面的信息。

(2)间接暗示

相对于直接广告而言,间接暗示的表现手法在形式上更加委婉。间接暗示是指暗示者借由其他事物或行为,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在无意之中迅速地接受产品信息。这种暗示虽不如直接暗示那么容易理解,但经由慢慢推敲,了解广告内容之后,会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间接暗示的手法使画面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加具有观赏性,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好奇心和期望(图2.18)。

图2.18 Badabulle香味尿布袋广告

设计阐述:

1.何止是你与宝宝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尿布的异味缠身,连家里的毛绒玩具也难免遭罪!论尿布袋存在之必要,就是不用再让任何家庭成员为这份难忍的异味买单,清新香味还你一份畅爽惬意的呼吸。

2.Badabulle这套平面广告借着趣味耍宝,把幽默感和温馨感都演绎得相当到位。

3.采用间接暗示和拟人的手法,道出了Badabulle香味尿布袋与众不同的功能,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好奇心和期望。

(3)反面暗示

这种表现手法是比较独特的,所谓反面暗示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引导的态度持有与常规反应相悖的种种逆向反应。许多广告由于过度地重复、无限地夸大和人为地欺骗,常常会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但在心理学中,人们潜意识中的逆反心理会使越是禁止、逆反的事物或事件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尝试心理,这样一来,反而会使广告增强说服力(图2.19)。

图2.19 Baruel鞋子除臭剂广告

设计阐述:

1.当你的脚上穿着一堆咸鱼或者一大块奶酪时,估计大家都会离你三尺之外吧!这则广告牌放在大街上,其鞋带是真实的,很引人注意。

2.采用反面暗示的手法,用咸鱼或奶酪比喻臭脚,让人产生快点逃离的想法。而Baruel鞋子除臭剂广告也容易勾起那些深受臭脚困扰的人们的好奇心,而产生强烈的尝试心理而购买产品。

3.将咸鱼或奶酪满版布置,结构简洁,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MWXIUwqAoRDHZC9+LzudF8j7uVx7S2PyFu1+JENAkoST0CI2AXXELR/ynI4T7j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