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思想与精神的总称。它是以老庄道家文化,孔孟儒家文化,法家、墨家、兵家等多元思想包容融通的各种民族文明。中华文化绵延统领世界汉文化圈五千多年,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在于:能够合理协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了个体与群体的联动发展;能够合理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以开放、包容与融合为特征的文化体系,保证了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的旺盛生机,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1998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马丁·塞利格曼首次从理论上提出积极心理学,并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开始受到世人关注。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其积极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又吸取传统主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所创新和超越,成为当代心理学一股重要的影响和推动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积极心理学与其说是一个学派,还不如说是一种理论和态度的取向,是一种对人性理解的人文传统。通过对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美德进行研究,建立正确和积极的心理,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而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积极教育、积极人生、积极品质培养思想,它们都与积极心理学思想高度契合相融。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辉煌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积极心理学思想,许多内涵互有异曲同工之妙。积极心理学如何与中华传统文化互动融合,可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程。我们试图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化的积极心理学。

季羡林先生说:“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可以推断预测,中华传统文化之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每个人的人生具有强大的启迪与指引作用,未来必将能够促进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当然,中华传统典籍中,难免存在个别消极、不足和时代局限性的观点。这些需要我们在阅读、学习及研究时加以识别,去芜取菁。 O8Op3qo12yCi97rOWQI+gOA5ynFpWaPEBrGhNgcXdGrnDQenc3a8hiZHhiJP1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