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无为而治,以柔克刚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是指自然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不恣意妄为。是一种“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三国曹魏·王弼·《道德经·第五章注》)。“无为而治”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让老百姓自我化育、发展、完善,政府的职责在于提供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动的环境,垂拱而治,如此而已,社会就会自然富足安稳。人们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人与人之间无猜忌、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整个社会按自然规律发展,安泰和美,其乐融融。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即要减少政府干涉与控制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还权给市场。必须充分遵循经济的自然运行规律,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意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无为而治”首先可以削弱行政性垄断,特别是降低缺乏竞争的国有企业,如在交通、通信、电力等领域占有垄断地位的大型国企在经济方面的控制力,使全体民众分享改革的红利;第二,政府的各种审批项目条条框框太多,对经济具体运营参与、干预过多,政府应该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而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第三,政府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干预,公共权力自然就失去寻租的空间,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减轻了反腐防腐的压力,有利于社会风气好转;第四,政府对经济管理主要精力放于监管方面,有利于集中精力构建积极社会;第五,减少了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人为干扰阻碍,有利于民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国人的创新积极心理品格养成。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为而不争、利而不害、知和处下、以柔克刚,做人要追求“柔弱”,学会低头就不会碰头,乐于让步才会进步。《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即是以至柔而至刚。道家倡导的积极人格是谦恭与退让,虽强调无为不争,但却并不消极,而是更深层次的积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这里强调人的内在是知道“雄”“荣”和“白”,而外在行为的表现要为“雌”“辱”与“黑”。这就是内在的积极品格不要外显张扬,用柔韧来诠释真正的坚强,这样的人格品质才是真正的自信与积极。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道家这些思想,既是提醒我们在困境面前要有柔韧性,同时也告诫大家合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随圆而圆、随方而方,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出人类的最大潜能,以达到万物之调谐。 61UBAr9ur76K0Z2D3jMjfVLbDx0mLlxmdS4B9DMaSRhOz2R7oVDGOWyj1Wht+3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