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和锻炼,提升所学习得到的成果收获,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这是对学习采取“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事不学”的积极态度,这样时时、处处、事事都在学习当中,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因此日有进功,从而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积极幸福感。孔子倡导的是学以致用的理念,隐含的是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检验和完善真理的思想,体现的是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人们学习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借以养家糊口;有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层次,等等。孔子所指学习的主旨是为了修身做人,也是为了做事、做学问,以期有所建树,对社会、民族和国家,乃至对全人类有所贡献。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可见君子有“志于学”,或者以“学”为乐,主要是来自于对“为何而学”的理性自觉。孔子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安逸,工作勤敏、说话谨慎,能主动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说是个好学的人了。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备条件,但是不能欲望无穷、无限制地贪求。人生最重要的,是莫过于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当一个人确立了远大目标,就会随时、随处自觉地学习,精进不舍,这样的人生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自然也是充满欢乐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