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河蟹品种与区域分布

一、品种

河蟹是我国特产,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俗称毛蟹、螃蟹、清水蟹、大闸蟹、胜芳蟹,又根据其行为特征与身体结构而被称为“横行将军”或“无肠公子”。河蟹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绒螯蟹属有4个种,即中华绒螯蟹(图1-1)、日本绒螯蟹(图1-2)、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个体大,养殖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个体小,经济价值不大,但直额绒螯蟹具有春季洄游大海生殖的习性,在此时捕捞能调剂蟹市,满足市场需求。如台湾,每年5月份有性腺成熟的黄满膏肥的直额绒螯蟹上市,价高畅销。所以当地有人说:“没有大闸蟹,小蟹能称王”。中华绒螯蟹(图1-3)与日本绒螯蟹(图1-4)外表相似,但在头胸甲形状、额缘额齿形状、第4侧齿、额后疣状凸起数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杂交,形成杂种蟹,其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图1-5、表1-1)。

图1-1 中华绒螯蟹

图1-2 日本绒螯蟹

图1-3 中华绒螯蟹形态

1—螯肢内外侧具绒毛;2—额齿尖锐;3—第4侧齿小而明显;4—第4步足末节尖爪状;5—6个疣状突起

图1-4 日本绒螯蟹形态

1—螯肢内外侧具绒毛;2—额齿较钝圆;3—第4侧齿退化;4—第4步足末节宽扁状;5—4个疣状突起

图1-5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与杂种蟹

表1-1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及杂种蟹形态比较

二、区域分布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区域性极为明显。中华绒螯蟹分布在我国中部沿海通江河的地区;而日本绒螯蟹则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香港等沿海地区和日本海沿岸通江河地区。在瓯江水系、闽江水系,两种绒螯蟹的分布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河蟹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唯有中国能形成其特有的种群和特定的产量。它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从北方辽宁省的辽河口到南方福建省的闽江口,各省通海河流中均有其踪迹。加上现在人工放流、池塘养蟹、大水面围栏网养蟹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河蟹已遍布全国。但是许多地方只能靠人工提供苗种而形成产蟹地区,却由于其不能自然繁殖,故又不能形成新的分布区。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河蟹分布区域主要有三处:第一分布区是以长江水系为主干,包括崇明、启东、海门、太仓、常熟等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的河蟹,通常称为长江蟹,它是我国目前生长速度最快、个头最大、最受市场欢迎、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的河蟹种群,每年4~6月在上海崇明岛一带形成苗汛;第二分布区是在辽河水系,通常称为辽蟹,包括盘山、大洼、营口、海城等地,由于辽蟹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生长速度仅次于长江蟹,而且“北蟹南移”业已成功,因此在长江河蟹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用辽蟹取代长江蟹进行人工增养殖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第三分布区是在浙江省温州与瓯江一带,包括苍南、瑞安、平阳、乐清等地,通常称为瓯江蟹或温州蟹,目前这种蟹“南蟹北移”后的生长速度、规格、经济效益都不如在本地区养殖的,因而它只能在瓯江水系一带发展,而不适于其他水域的增养殖。

各水系的河蟹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江水系、瓯江水系、辽河水系、闽江水系的河蟹虽然同属于一个种,但由于它们长期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中,作为种群在生态特征、形态特征、同工酶及遗传多样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差异不足以形成亚种甚至新种。因此,一般非专业人员较难对之作出鉴别,故流通领域里有人以假乱真,使养殖生产者受骗上当、蒙受损失。即使是同一水系的河蟹蟹种,也存在着质量差异,因此,蟹农应掌握同一水系河蟹优良蟹种的鉴别技术,按鉴别标准购买优质蟹种,减少养蟹风险。

1.瓯蟹、辽蟹与长江蟹形态区分

不同水系河蟹的外形基本相似。当河蟹规格达到每千克1000只或以下时,凭肉眼可以分辨三水系河蟹的形态差异。瓯蟹、辽蟹与长江蟹主要区别在于体形、体色、额齿尖锐程度、中间二额齿的夹角大小、第4侧齿的明显程度和第二步足长节的长短、扁宽及步足刚毛的颜色和致密程度。

长江水系成熟河蟹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征,背部呈墨绿色(湖泊)或古铜色(池塘、塘堰),腹部呈白色,步足背部暗绿色,腹面淡灰色(幼蟹阶段,背部和步足具斑块或斑纹);趾爪金黄,其上密布淡黄色长毛。头胸甲亚圆形,宽大于长。背部的前额缘具4个额齿,以中间两额齿最尖锐且缺刻最深,其间的夹角小于或接近90°,一般呈“V”字形。前侧缘具4枚侧齿,第一枚齿最大,第四枚齿最小,与侧缘之间的夹角较其他水系的种群稍大。步足细长,野生种的第二步足弯曲时长节末端可达眼眶线,各对步足的胫节的跗节扁宽趾节(末节)尖爪状。

瓯江水系成蟹、蟹种、蟹苗的形态特征与长江水系的基本一致。在大眼幼体阶段,两水系所产的天然蟹苗无法鉴别。经蜕壳8~9次,幼蟹在当地培育至规格达每千克500~1000只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瓯江水系的蟹种与长江水系的蟹种相比,在形态上出现不同。头胸甲近方形,宽略大于长,或几近相等。额齿4枚,外侧2齿尖锐,而中间2齿略钝圆,其夹角等于或大于90°。在蟹种阶段,头胸甲多色斑、色条或色块,这一特征以瓯江水系以南福建产的蟹种(福蟹)最为明显。成蟹背部呈古铜色或深暗色,腹部呈灰黄色并伴有铁锈色斑块,步足背面或腹面近黑色。第二步足长节较短而宽,弯曲时末端未达眼眶线,步足刚毛稀少。

辽河水系河蟹成体的形态与长江水系的相近,头胸甲近方形,宽略大于长。幼蟹体背青黑色,腹部银灰色,头胸甲和步足具花斑;成蟹体背青黑色,腹部白色。辽河水系河蟹体形较平扁,额齿4枚,中间两额齿尖锐,其夹角为小于90°的锐角,第4侧齿较长江蟹细小,步足扁宽,第二步足长节末端未达眼眶线。步足刚毛粗而细密,呈棕黄色,色深,蒸煮后头胸甲常呈深红色。

2.瓯蟹、辽蟹与长江蟹生长特性

不同水系河蟹种虽然在形态方面的差异不大,但在生长特性上差异较大,并与养殖地理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河蟹,以长江蟹的生长较快,成蟹个体较大。据杨振久(2005)报道: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内湖放养长江系苗种,5月底至6月初放养的蟹苗,当年个体一般可达50~75克,少数达100克。翌年秋,河蟹个体一般在150~250克。不过也有学者报道,辽蟹在长江水系中养殖,如果水质条件好、管理合理,与长江蟹的差异并不明显。

辽蟹与长江蟹相比,其主要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尤其对北方的低温环境,因此北方地区大部分养殖户还是喜欢养殖辽蟹。辽蟹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寒冷,越冬时间长,自然生长时间缩短,因此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在遗传上形成了辽蟹种群生长周期较短和个体较小的特点,一般在中秋节以前就开始进入生殖洄游期,生长周期比长江蟹短约1个月,这就使长江蟹和辽蟹在生长后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生产上辽蟹仍按长江蟹的起捕日期进行起捕,错过了辽蟹的捕捞高峰期,导致回捕率降低。因此,根据生长期的不同,适当提早捕捞高峰期,是提高辽蟹在长江水域养殖回捕率的有效手段。从瞬间生长率来看,辽蟹生长甚至大于长江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采用早放辽蟹的方法,也可提高其在南方的养殖规格。

瓯江水系蟹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占领了整个南方地区河蟹增养殖市场。对其养殖效果和生长特性各地反映不一,但总体还是不及长江蟹苗。针对长江蟹、辽蟹和瓯蟹等在遗传和生长上存在的差异,不同地域养殖河蟹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特点及采取的养殖方式而选择合格的品种进行养殖,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IfsEyRt7IQhtMbsXNoISiyX2hc1oYi7hqlkvuf6c6ZgNHRLhvhwvXripyuaG6q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