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早期实用化学

1.1.1 中国上古时代制陶工艺的产生和发展

简 史

(1)陶瓷与早期实用化学

多种矿物和各种砂土—化学物质。

矿物在高温中的变化—化学变化。

实现物质化学变化的重要手段—高温技术。

(2)仰韶文化时期制陶

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年,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

红陶分细泥红陶与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黏土,原料中经常有意识地掺杂少量的砂粒,以便改变陶土的成形性能及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砂粒的这些作用,相当于现代陶瓷工业中应用的“熟料”,这说明当时对原料的性能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中,以细泥彩陶最为著名,它具有独特的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它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龙山文化时期制陶

出现了白陶,白陶的原料为高岭土,在制陶用料上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最能反映龙山文化制陶工艺水平的为黑陶系的薄胎黑陶,又称蛋壳陶,这种艺术的珍品是用细泥黏土经由精细加工烧造的。

(4)商代制陶

印纹硬陶大量生产,它不同于普通的灰陶,在原料成分上所含的酸性氧化物成分(SiO 2 )相对增多,而碱性氧化物(CaO、MgO、Na 2 O等)相对减少。

酸性氧化物的熔点较高,使得印纹硬陶的烧制温度高达1180℃,坯胎的烧结程度较好,吸水率明显下降,硬度增高,都表明陶器质量的提高。

釉陶问世。商代釉陶质地坚实,敲击时有铿锵之声。其坯胎在原料上和硬陶十分接近,即含有较高的SiO 2 之类的酸性氧化物,烧制温度约在1200℃。釉陶比硬陶更进步,主要是釉陶外表那极薄的绿黄色或青灰色的一层釉。

商代使用的釉为石灰釉,它是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盐加上一定量的黏土或其他物质配制成的,其中氧化钙是釉的助熔剂,含量约为20%,硅就是釉的主体,铁与铜是釉料的着色剂,釉的发明是制陶工艺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发展成瓷器的重要一步。

商代已经出现原始瓷器,目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952年在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中期的印纹瓷罐肩片和瓷尊,就属于这类原始瓷器。前几年发现的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藳城、江西吴城等商代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瓷器。

导 图

人物小史与趣事

小口尖底陶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性器物,汲水工具。

它通常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叫做小口尖底瓶。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至鄂西北汉水中游,北至内蒙古中南部、晋北、冀西北地区。

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打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由于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至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

蛋壳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高级饮酒器。

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且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里面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杯子不动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

这个杯子出土于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细泥黑陶,陶土经过淘洗。 XK6HW4meLljf+n843/zIFEbkYHGldOZYZRrJwWlWhOiJgIFCsAiwITsVj4UE+T1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