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义耳(R.Boyle,1627—1691)认识到,化学值得为其自身的目的去进行研究,而不单单是从属于医学或炼金术的。
☆ 波义耳做过很多实验,如物质燃烧实验,金属焙烧实验,酸碱中和实验,产生沉淀实验。
☆ 波义耳还重做过范·海尔蒙特的柳枝实验,不过他用的不是柳枝,而是用长得很快的蔬菜。
☆ 波义耳认为元素用化学方法无法再分解,这比四元素说法高明得多。
☆ 波义耳认为每种元素都是由同一种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这种微粒本身是没有变化的。
☆ 波义耳不认为微粒具有“质量”这个特性,这是他的致命伤,这个问题后来由道尔顿提出,并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1627年1月25日波义耳出生在爱尔兰沃特福德郡利斯莫尔一个贵族家庭。其父理查德·波义耳是爱尔兰首府科克郡的伯爵及首屈一指的富翁。波义耳8岁时进入专门为贵族和绅士子弟设立的学校学习,12岁时和哥哥一同到另外一所有个别教师指导的学校。在那里,波义耳学习了自然科学并开始接触伽利略的著作。之后不久,他父亲在一次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战斗中死去,其家道中落,于是他转而学习医学和农业。在学习医学期间,波义耳接触了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通过制备各种药物,他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实验化学家以及有创造能力的思想家。1691年12月30日,这位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杰出化学家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64岁。
☆紫罗兰变色了
一天清晨,园丁送来一篮盛开的紫罗兰花,波义耳随手摘了一束向实验室走去。
助手威廉汇报了前夜拿到两瓶盐酸的经过,波义耳说:“我想看看这种盐酸,请往烧杯里倒一些。”
波义耳将紫罗兰花放在实验桌上,威廉在倒盐酸时,不小心把盐酸溅到了紫罗兰花上。波义耳看见这束紫罗兰花在微微冒烟。他把花束浸泡在清水杯子里,想将酸沫洗掉。但奇迹出现了:紫蓝色的紫罗兰花变成了鲜红色!波义耳高兴地喊:“威廉,快准备几个烧杯、一瓶盐酸和其他的酸。”
威廉虽然莫名其妙,但快速地做好了准备工作。波义耳在每个烧杯里都倒大半杯清水,然后将各种酸分别倒入杯中稀释,把紫罗兰花分别泡入。发现不只盐酸,其他酸也能够使紫罗兰变成红色。“那么只要把从紫罗兰花瓣中提取的汁液放进一种溶液里,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酸性溶液了。”威廉试探地说:“或许碱性溶液也可以使紫罗兰改变颜色吧?”通过试验证明,碱性溶液确实可使紫罗兰变色,但是从紫蓝色变为蓝绿色。
波义耳和助手们又试验了石蕊地衣、矢车菊、五倍子、脂胭虫等一些动植物浸液对酸、碱的颜色反应,从中选出的某些酸碱指示剂有的沿用至今。波义耳把浸有这些汁液的纸烘干后就制成测试溶液酸碱性的试纸了。
波义耳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波义耳墨水
有一次,波义耳在他的实验室中进行植物色素的试验:他先用水将捣碎的五倍子长时间浸泡,提取浸液,然后把这种浸液与铁盐作用,得到深黑色的液体,这种液体非常稳定,长期不变色、不沉淀、不怕热、不怕光,波义耳就将这种液体用作书写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墨水称为“波义耳墨水”,这种墨水用了一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