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4 欧洲冶金化学

简 史

(1)毕林古乔(V.Biringuccio)

与帕拉切尔苏斯同期的意大利实践化学家毕林古乔(1480—约1539)在另一个新领域—冶金化学方面开辟了化学近代发展希望之路。

毕林古乔的著作叙述清楚而实用,与当时用词隐晦的炼金术著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提到一种炼钢方法,与我国的灌钢炼制原理基本相同。

(2)阿格里科拉(G.Agricola)

阿格里科拉(1494—1555)的著作《论金属》分十二卷,详细叙述了从找矿、采矿一直到矿山设备、矿石处理、金属分离等整个金属冶炼过程。

《论金属》中分离金、银的强水法是将明矾、硝石等一起蒸馏制得硝酸,进而将银溶解;分离金、铜是将二者混合物与硫黄共烧,把生成的硫化铜与金分开;分离银、铜是将铅与铜制成铅铜合金,进而实现分离。

阿格里科拉还是最早发现金属铋的人。

阿格里科拉在另一部著作《矿物学》(1546年)中首次提出根据矿物的物理特性(几何构型)进行矿物分类。

(3)埃克尔(L·Ercker)

1567年后,埃克尔(1530—1594)在布拉格附近任铸币控制检验师。

埃克尔的著作《重要矿石论》系统总结了金、银、铜、锑、铋、汞、铅等矿物和金属的检验、制取和精炼技术,介绍了酸、碱、盐的制造,实验室的设备和操作等。

埃克尔曾指出,从溶液中用铁沉积铜是由于置换作用,被誉为欧洲湿法冶金的先驱。

导 图

人物小史与趣事

阿格里科拉

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1494—1555),德国学者,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阿格里科拉早年在莱比锡学习古典语文,后到意大利学医,回国后将兴趣转到矿物学。1530年移居到采矿业发达的开姆尼茨做研究,曾担任当地的市医、市长。当年新教运动在开姆尼茨如火如荼,但阿格里科拉坚持天主教信仰,死后也因为当地新教徒的反对而不得葬于当地。 5U320I33G6O5Q5rxH9ozOExPUs+5rkWd2jZrMp3z5w3Si/MZ5ht6tjXdubgH7V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