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荒野外疾病受伤处理

荒野外旅行由于条件所限,一旦发生疾病或者受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临时性应急处理。

1.肠炎痢疾

夏季天气热,自带食物容易被细菌污染,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会出现肠胃不适、腹痛、拉稀、恶心、无力等症状。应停止进食6~12小时,多喝淡盐水,防止因频繁拉稀造成身体脱水。也可服用盐酸小檗碱等药物治疗肠炎痢疾,并要减轻活动,强度保持体力。野菜马齿苋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挖取一些食用,可治疗或缓解肠炎痢疾症状(见植物性食物马齿苋)。

2.食物中毒

误食了有毒动植物造成的食物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口腔麻木、呼吸困难、腹痛、腹泻、无力等中毒症状。症状初期或轻微者,可多喝水或浓茶水促进排泄解毒,或者用手指抠嗓子眼,使所吃的食物全部吐出来为止。在民间也有用吃生鸡蛋、喝牛奶、喝萝卜汁的方法解毒的,其目的主要是吸附或中和肠胃中的有毒物质。一旦症状不能缓解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生命危险。

3.酒精中毒

荒野外用餐,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喝点小酒,但应适量,不可醉酒,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酒精中毒是指人因饮酒过量而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者会出现头晕、步态不稳、语无伦次等症状,应让患者多喝水,促进体内酒精的排泄,减轻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呕吐、昏睡、昏迷等症状,应让患者及时催吐,减少体内酒精的吸收,缓解症状。如果催吐等方法不能缓解症状时,就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对醉酒者应让其侧卧,以保持呼吸畅通,便于呕吐物排出。不可让其单独睡觉,以免患者发生窒息时无人救护而死亡。

4.中暑

夏天在荒野外活动,由于烈日暴晒,潮湿闷热,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后可出现脸色苍白、冒虚汗、心慌、恶心、呕吐、高烧、昏迷等症状。应迅速把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扣,用扇子扇风,安静休息。有水源的地方,可用清水冲洗或搽洗身体。喝一些加糖的淡盐水、茶水或清凉饮料,补充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分。也可采集一些野生清凉性植物吃,如薄荷、香薷、藿香、仙人掌、甘蔗等去暑热。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发烧

荒野外旅行中,发烧是常见疾病。当体温超过37.5℃时为发烧,超过39℃时为高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肌体与病原体斗争的表现,不必盲目降温,但持续性高烧对患者不利。发烧不超过38.5℃时,不需要马上吃退烧药,可以多喝水促进排尿,用湿毛巾搽身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用一般方法不能降温时,就需要服用退烧药物。如果高烧不退,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6.过敏

少数人在荒野外旅行中会产生过敏反应。过敏分花粉过敏、风冷过敏、所食用的食物不适过敏、生病所服用的药物不适过敏等。过敏反应表现为打喷嚏、头晕、身上起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花粉过敏应迅速撤离有致敏源的地带,症状不能缓解时可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等。风冷过敏,可增加衣服,并迅速转移到避风向阳的温暖处,过段时间症状会自然消失。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应停止继续食用,及时进行催吐,多喝水促进排泄,并立即休息,严重者应迅速送往医院医治。

7.冻伤

冬季严寒天气或在高海拔山区活动时,人在寒冷环境中时间过长或天气骤然变化,人的手、脚、耳朵、鼻子等处容易产生冻伤。轻者手脚麻木、皮肤红肿、发痒或灼痛。严重者会身体冻僵,肌肉或骨骼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发生冻伤,应立即转移到背风向阳较温暖的地方。手冻伤,患者可将手放入自己的腋下或怀中温暖。脚冻伤,可用衣物包裹漫漫恢复温暖。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手脚浸泡在38~40℃的温水中,直到恢复正常。脸部冻伤,可用手套或衣物捂住冻伤处,直到恢复正常。冻伤处不要用火烤、用雪搓、冷水浸泡或放在过热的水中浸泡,以免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加重冻伤。严重冻伤者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8.毒虫蜇伤

蜂和蝎子的尾部有毒刺,并与体内的毒腺相连。人被蜇时,毒液进入体内,蜇伤的中心有出血点,周围组织会肿胀,出现剧烈的灼痛感。有些人被蜇伤后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烧、恶心,严重者会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被蜇伤后应立即拔出毒刺,用手反复挤伤口,使毒液排出,用肥皂水或尿液冲洗伤口。严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蜈蚣的头部有一对弯曲形的毒颚肢,人被咬伤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应立即用手反复挤伤口,使毒液排出,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被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的幼虫蜇伤(老百姓称洋喇子,身体表面有毒毛),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或红肿,可用胶布或橡皮膏贴在患处,然后轻轻揭开,胶布或橡皮膏会把毒毛粘住拔出来,然后涂抹清凉油或风油精可减轻疼痛感。在野外可采集薄荷、仙人掌等清凉性植物,把它们嚼烂敷在被蜇处,也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9.毒蛇咬伤

被毒蛇咬伤的部位大多发生在手掌、胳膊、脚脖子、小腿部等处。毒蛇咬伤十分危险,如果抢救不及可以致命。被毒蛇咬伤后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①立即用绳子或绷带等绑扎肢体伤口的上部,延缓毒液向心脏方向流动的速度,并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一下绳子或绷带,每次松解时间1~2分钟,以免长时间绑扎影响血液循环而造成肢体组织坏死。②毒牙残留在伤口内时,应先将毒牙拔出,然后用小刀在咬伤的中心点处切开十字形的口子,用手反复挤压伤口使毒液流出,边挤压边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被咬伤者不能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切开伤口进行排毒处理。随后用随身携带的水杯当拔火罐,先在水杯内点燃一小团纸排除杯内空气,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把毒液吸出来。没有水杯时,也可用嘴反复吸吮伤口排毒,吸出的毒液随时吐掉,并用清水及时漱口。吸吮者的嘴唇和口腔内不得有任何伤口或微伤口,否则会出现自身中毒危险。若携带蛇药时应立即服用以解体内蛇毒。被咬伤者若出现口渴症状时,可饮用清水,但不能喝含有酒精类的饮料以防毒素扩散加速。③经过上述排毒处理后,应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不要让伤者走动,走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把伤者及时抬走或背走。另外,最好将咬人的毒蛇打死带往医院,因为不同种类毒蛇的蛇毒不同,便于医生鉴别毒蛇种类,及时选择药物进行救治。

10.刺扎伤

有些植物有蜇毛或有刺。被有蜇毛的植物蜇伤后,由于蜇毛细小,数量多,用针或镊子不容易挑出蜇毛,可把胶布或橡皮膏贴在患处,然后把胶布或橡皮膏轻轻揭开,蜇毛就会被粘住拔出来。被树木的刺扎伤后,可用针或镊子把刺拔出来,用手反复挤压伤口把脏物和血水挤出来,然后用创口贴贴在伤口处防止感染。

11.摔伤

荒野外摔伤多发生在手掌、胳膊、膝关节等处,常有脏物嵌入伤口,容易引起感染。摔伤后出血不多时,可用清水把伤口冲洗干净,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檫干,然后用创口贴或纱布等包扎伤口。如果出血较多时,把纱布等放在伤口上用手按压伤口,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不要时紧时松。

止血后,用绷带或布条等将伤口上的纱布固定住。固定以后要检查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受伤处青紫、发凉,麻木等现象,可能是绷带扎得过紧,要及时松开重新包扎,保障血液循环畅通,然后到医院进行医治。 IeKNT+ow2lMbqHSbmChzABE8I2ZRkNaWv4HLmIFaNTgNrH887ASTx5eCBMntrm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