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期间,马恩河会战备受瞩目。这是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附近进行的会战,最终以英法联军击退德军告终。这段1914年9月的危机让德国的作战计划走上灭亡之路,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历史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德国在马恩河战役中的失败,实际上等于在整个战争中的失败,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也确实如此。
在马恩河会战之前有一次非常值得一提的战斗,这场战斗发生在法国边境的战争,史称边境之战。在1914年8月1日夜晚,德国政府向卢森堡不宣而战并迅速占领了连接比利时的铁路线。德军的先头部队在8月4日穿越比利时边界,开始向列日要塞进行猛烈进攻。德军入侵比利时后,在法国边境与英法联军展开了一系列激烈战斗。
战争爆发后,各主要参战国基本上都是按照他们自己早就准备好了的作战计划展开各自的军事行动。德军的作战计划主要是以1905年的施里芬计划为蓝本的。计划中认为德国的敌人主要集中在西方,所以决定把战略重点放在西线,采取先发制人的作战手段,集中兵力在四到六星期内迅速击败法国,然后回过头来对付俄国。施里芬计划在东线只部署兵力的1/10(约九个师),采取守势。他认为战争爆发后,俄国要几个星期才能准备好应对战争兵力。到那时即使西线仍然在战斗中,东线的德军也可以配合奥匈军队抵挡住俄军。
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取得上风,突入法国境内
边境之战一直进行到8月24日,由南至北分成四个战役。第一个战役称为洛林战役,德军左纵队首先引诱法军进行追击,然后突然回头进行猛烈回击。法军第1、第2集团军抵挡不住德军的猛烈攻势,全线溃退,一直退到南锡高地一带才站稳脚。第二个战役被称为阿登森林之战。德军右纵队经过血战,打败了法军。失败的法军第3、第4集团军开始大撤退。第三个战役是桑布尔河之战。德军强度桑布尔河,遭到法军顽强狙击抵抗,但德军迂回到法军的侧翼,实行包抄战术,法军与8月23日夜被迫撤离阵地。第四个战役是蒙斯战役。德军向集结在蒙斯一带的英国远征军发起猛攻。英军虽然顽强战斗并且给德军以重大杀伤,严重挫伤了德军的士气,但由于法军在桑布尔河一线败退,英军没有得到及时援助,被迫于24日凌晨向南撤退。
边境之战虽然是一场短促的战斗,但参加战斗的人数却有350万大军。经过350万大军的互相厮杀,法军的战略计划遭到失败,边境被德军迅速突破,法军被迫向南大撤退。而德军则乘势侵入法国领土,直捣其心脏地区。
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便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马恩河会战。由于边境之战中协约国的节节败退,德军确信其会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无论毛奇(德国大将)还是他的下属,都没有考虑到协约国撤退到准备好的阵地的可能性,他们都认为法军和英军都已经被彻底打败了,没有了反抗的能力。虽然平民都离开了巴黎,但是部队却开到了那里。毛奇却没有把这个情报转送给两位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陆军将领:克卢克和第2集团军指挥官卡尔·冯·比罗。德国的无线电通信因为德国最高统帅部和军队之间距离的不断拉长变得更加杂乱。在战争早期的那些日子里,德国最高统帅部限用一架粗制的,不用电线的(后来的无线电)接收机;第一集团军则限用一架发报机。结果只能拍发最紧急的电讯。由于野战电话系统不是为长距离通信而设计的,所以野战电话系统也并不能发挥较多作用,并且还有多次的破坏活动和事故损坏常造成通信的混乱。不久,克卢克不得已自己做出决定,却没有办法告诉毛奇他正在干什么。恰恰相反,撤退中的法军不但能利用缩短距离可以发挥野战电话设备的作用,还能够利用他们的民用电话系统。
正在战场上观察的士兵
法国第4、第5集团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试探性反攻。9月5日,法国军队向克卢克军队进击的那一天,德军统帅部的代表亨奇中校来探视这个正在遭受法军威胁的军队。他满脸泄气地说:“完了!第6、7集团军被拦住了。第4、5集团军正在遭遇顽强抵抗。英军新来的军队也正在比利时的海边登陆。另外有一支俄国远征军也在同一批队伍之中。我们必须得撤退了……”不过实际上,这支3000人的陆战作战队,被德军统帅部夸大想象成了4万人,俄军则被想象成了8万人。
正因如此,德军侧翼兵力认为自己的后方正受到相当严重的威胁,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于是统帅部开始考虑后撤;在这样紧张的日子里,这样的认知一定会悄悄地侵蚀着德军的士气。虽然统帅部也曾怀疑过英军在比利时登陆的消息并不属实,但他们已经满门心思都是撤退的念头。9月9日亨奇再次前往前线,全权处理此事。这时,德军不仅已经开始撤退,同时收到了从比利时传来的恼人消息。在同一天比利时野战军从安特卫普突围,只是战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宣告结束。这则消息很具威胁性,对德军造成了很大的负面的心理影响。现在的德军都已是“归心似箭”,并且这种情绪迅速弥漫,紧接着战局迅速逆转。
其实战局的逆转应该归功于丘吉尔先生的巧计,历史上应当公正地评价丘吉尔先生的计谋。虽然他手头的兵力匮乏,但是他在派遣一旅陆战队前往奥斯坦德的同时下令尽量公开报道这支陆战队的行动。这支陆战队在8月27日登陆,停留在岸边一直到31日为止。丘吉尔先生的这一举动,以及阿斯顿将军(带领陆战队的将军)的少数“闲逛的陆战队员”对战局的逆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1914年8月4日,德军的右翼军队入侵比利时,比利时军队的爱国情绪高涨,顽强抵抗,德军右翼在列日要塞连续被阻3天,战斗一直僵持,直到20日德军才占领布鲁塞尔。这个时候,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按照“第17号计划”对德军左翼发起猛烈的攻击。然而初期战斗结果表明,“第17号计划”实在糟糕得很。在格林战场上,法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与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战斗中,被打得焦头烂额,损失惨重。而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之后,德国的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兵力,像一把挥舞的镰刀,迅速地飞快地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境内。克卢克指挥的第1集团军约30万人走在最右面,被看做是右翼的主力,并且是向巴黎进军的主攻军队。克卢克的集团军在8月24日从比利时进入法国境内。翌日,德军进攻并占领了那慕尔。霞飞为阻挡这支德军右翼部队的继续前进,慌忙从格林战场调集兵力,组建了由莫奴里任司令的法国第6集团军,奔赴战场阻挡德军右翼部队的进攻。但是很快,战斗结果就证明了霞飞的举措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取得有效的结果。
战场上炮击瞬间
9月2日夜里,毛奇向右翼各军团司令官们发出讯息,证实计划有所改变,并预示新计划,讯息表示,“我军的意图是想从西南方,把敌人赶出巴黎。第1集团军应以梯队跟在第2集团军的后方,并负责保护我军的侧翼。”但是第1集团军的行军一整日都在第2集团军前方。也就是说,如果克卢克要执行命令的第二部分,就要忽视第一部分。他决定前进,同时派出一支编制不完整的后备军,与一支实力耗尽的骑兵作为侧卫。从侧卫未配置飞机,以及未对西方下达空中侦察命令来看,就知道克卢克何等忽视来自巴黎方向的任何威胁。当克卢克将军所带领的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开进到距离巴黎只有15英里的地方时,霞飞指挥的法军第6集团军为阻止德军右翼军团所做的努力已经宣告失败。巴黎城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法国政府也有牵往波尔多的打算。
可是克卢克将军的部队却向东旋转,放弃向巴黎前进的计划,目的是为了配合比罗指挥的德军第2集团军围攻法军的第5集团军。然而这样的军事行动,无疑给德军的行军增加了难度。德军的这条旋转战线上的侧翼就必须要从巴黎的近边经过,并且不得不横越法军霞飞将军所组建的第6集团军的前方。德军拉长战线的这个机会并没有被霞飞迅速把握,他依旧命令部队继续后撤,要放弃这到门口的侧翼。但是巴黎的卫戍司令加利埃尼命令莫努里在4日拂晓时进一步进行空中和骑兵侦察,待侦察报告发回的时候,他马上断定德军右翼正在斜向穿越巴黎防卫区,并暴露出了它的侧翼。他立即命令法军第6集团军做好准备,向东攻击德军的侧翼,准备给德军侧翼以致命的一击。然后他打电话给霞飞,请求他批准攻击行动,但霞飞却没有表态,很显然霞飞没有抓住时机。霞飞是一位思维较慢的野战军总司令,在他仍在对加利埃尼的主张思考的时候,加利埃尼已驱车赶到英军司令部,希望得到英军的支援,一起攻打德军右翼军团。加利埃尼向默里指出,现在是抓住机会的重要一刻,因为德军已经将其右翼暴露出来了。他说,“巴黎军团”已经一切就绪,准备攻击德军侧翼,请英军先停止后撤,等第二天与他一同发动攻击。然而英军的战斗意志却很消沉,并不避讳地说,如果英军了解法国陆军的状况,也许就不会参战了。最后,英军参谋长同霞飞一样,表示对攻击德军右侧翼的计划并不是很感兴趣。
行进中的德军
3日早晨,英国飞机侦察到克卢克的军团已经改变行进方向,其军团已经向东南方向挺进。当天下午,这些飞行员又报告称克卢克军团已经渡过马恩河;当天夜里,莫努里则报告,德军已经消失在了巴黎-桑利斯(Paris-Senlis)之间防线以西地区。不过霞飞已经打定主意继续撤退,所以这些报告对于霞飞的撤退计划并无影响,他甚至在2日夜间将后撤极限,延伸到一条更靠南边的防线上。
9月3日晚,克卢克率领部队抵达马恩河,被其所追赶的法军第5集团军及其外侧的英国远征军却在当天更早的时候已经渡过了马恩河。这两支部队仓促退却,早已陷入了混乱和疲惫,他们在退却的过程中虽曾一再接到炸毁桥梁的命令,但都没有去执行命令,没炸毁桥梁,给了克卢克部队继续追赶的机会。再看克卢克,他在占领了这些桥头堡之后,没有听从柏林最高统帅部要他与比罗的第2集团军保持共同前进的命令,却积极准备在第二天早晨渡河,继续他之前追逐法军第5集团军的军事行动。
这一天,克卢克集团军中的官兵拼命赶了30英里路,一位法国目击者把他看到的情景讲述出来,说德军官兵在到达马恩河北岸附近的时候,“许多人瘫倒在地上,没有力气,疲惫不堪,只是迷迷糊糊地嘀咕着:‘30英里!30英里!’累得竟然说不出别的什么话来了。”克卢克在这次追赶中累垮了他的士兵,同时在路程上远远地超越了他的给养车队和重炮队,导致他无法及时得到给养和重火力支持。因为在他看来,法军的节节败退,在不停撤退的情况下,肯定没有一声军号,能够调动起法军的士气来调头攻击他的军队。然而他却没料到法军中有一位叫加利埃尼的老家伙,这位最不像军人的军事天才正等着他的疏忽大意呢。
疲惫的士兵们
所以在9月4日,克卢克一面一意孤行地继续向前挺进,一面直言不讳地回电给最高统帅部,他没有办法执行最高统帅部要他留在后面,作为德军第2集团军侧卫的命令。克卢克认为要等比罗的德第2集团军赶上来与之齐头并进,一定得停止进军两天,而这样将削弱德军的整个攻势与气势,相反地却会给法军以休整、补给的时间,给法军一个反击的机会。而实际的情况是,比罗的第2集团军也同克卢克的军团一样疲惫不堪。所以,克卢克对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置若罔闻,继续向东南方向挺进,相较于巴黎来说却是越走越远。
在柏林远观战场的德皇和普通百姓都认为法军即将被彻底消灭,毫无反抗能力,德国的胜利马上就要到来了。只有总参谋长小毛奇的心里充满疑虑还带着不安:“但凡胜利者一定都有俘获,但是自打追击法军以来,我们却没有多少俘虏,算上格林的2万再与其他地方合计起来,也只不过三四万人而已,另一方面缴获的大炮数量也较少。我担心法国人是不是在有计划地撤退呢?”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加利埃尼,他是一位新上任的巴黎卫戍司令官,一位看起来最不像军人的军人。加利埃尼戴着一副学究式的眼镜,却留着毛茸茸的胡须,穿着黑色的长筒皮靴,怪异地打着绑腿。默里曾经说过“没有一个英国军官愿意跟这滑稽人物讲话”。然而正是这位滑稽人物,缔造了马恩河之战。9月4日早上,法军侦察机的报告使加利埃尼看到了他“必须立即行动”的时机。克卢克部队向巴黎东南方向的冒险挺进,已使他的后方部队成了莫努里的法军第6集团军和英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上午9时,为了争取时间,在还没有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加利埃尼就提前向莫努里发布预备命令,让他先做好战斗准备。然后他给总司令部打电话,请霞飞下达攻击的正式命令。
其实,霞飞本人也是有反攻计划的,而且动用莫努里的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右翼外侧这个打算也在反攻计划之内。霞飞所考虑的是再多有一天时间,好让增援部队能够赶到,让第5集团军做好部署和准备,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争取英军的配合。在听完加利埃尼的请求后,霞飞面对作战地图,一直沉思。霞飞是个非常沉着的人,他甚至可以一句话不说地坐在椅子上整日地思考,从来不管别人会议论他什么。令霞飞思考犹豫的原因是他在得到加利埃尼的讯息后给第5集团军司令发了一封询问是否要作战的电报,回电却很令人沮丧。
下午,当加利埃尼又打电话来请求进攻,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与加利埃尼的说服,加利埃尼终于获得了上司的批准。霞飞下令让莫努里的第6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当晚10点,下令法军其他部队停止撤退。9月6日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法军的后勤支援和运输
然而,英国人却拒绝执行这项反攻计划,他们的军团依照原来的计划继续向南前进,原计划的主旨就是要远离德军,甚至两军要彼此分头行动。加利埃尼认为英军的这种作为在后来证明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这个时候霞飞着急了,9月5日下午亲自前往英军司令部极力说服英军司令弗伦奇爵士。最后,弗伦奇终于答应了霞飞的要求,并表示将竭尽全力参加战斗。至此,法军与英军决定掉头痛击德军右翼军队。
9月5日,当克卢克集团军可以望见埃菲尔铁塔时,正在经过巴黎的东面,德军的右后方侧翼遭受到了莫努里带领的法第6集团军的突然袭击。在被偷袭的情况下,克卢克立即下达命令,让第3和第9集团军掉过头去对付莫努里,而这两个军的本来的任务是为了掩护德军第2集团军的右翼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撤退,使得德军的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中间,产生了一个20英里的缺口。由于面对着这个缺口的英军,已经撤退了,所以克卢克如此肆无忌惮,敢于冒这个危险。对德军来说,如果它能够在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利用这一缺口突破自己的蜂腰部之前,击败法军的两翼,也就是莫努里的第6集团军和福煦的第9集团军就好了。
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克卢克的重点是要对付莫努里的部队。在莫努里快要顶不住时,请求加利埃尼从巴黎城内发兵增援。“这一要求启发加利埃尼组织了战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纵队,即马恩出租汽车队。加利埃尼令巴黎警察征集了大约600辆出租汽车,将1个师的兵力输送到战场,使莫奴里最终没被克卢克打垮。”只是这些以速度至上,安全其次的出租车在来回穿梭两地之后,使得集合地点是一片混乱,到了8日早晨,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支拥有3000士兵的部队才能够参加战斗。
9月6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法第6集团军继续与德第1集团军在奥尔奎河上激战;法第5集团军也掉转头来,变撤退为进攻,同德第1集团军厮杀,并同德第2集团军右翼交火;法第4和第9集团军则截住德第3、第4集团军,使德第1、第2集团军陷于孤立。
9月8日,关键时刻弗伦奇率领英军的3个军悄悄地爬进了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将德国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隔开了,使克卢克和比罗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于是,比罗遂在9月9日下令他的第2集团军撤退。当时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虽暂时击败莫努里,可此时他也处于孤立的境地,不得不也在同一天向后撤退。一直到9月11日,德军所有的军团都后撤了。至此,马恩河会战结束。协约国军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巴黎,遂使一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战场情形
在这场会战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将近50万以上。其中,法军损失25万人(其中阵亡81400人),英军损失1.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自大战爆发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德军遵循施里芬定下的基本方针,迅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本土挺进。那时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德军会很快胜利,巴黎即将被占领。然而,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国军却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人们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美国著名战史专家米德尔顿在论及协约国将领中谁对马恩河会战的贡献最大时说:“历史表明,要求得到‘马恩河战役得胜者’这一称号的颇不乏人,但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更是名正言顺”。
马恩河战役是协约国将领一战初期扭转战局的经典战役,通过马恩河战役,协约国将领浴血奋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将领施里芬制定的速战速决计划归于流产。协约国将领果敢、坚毅、无畏牺牲终于在关键时刻和在战略要地马恩河发动突然进攻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为日后一战胜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