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以来长期奉行不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所谓光荣孤立,即英国对欧洲大陆国家采取扶弱抑强的政策,以维持国际关系格局的“均势”,防止出现军事强国称霸的局面。英国小心翼翼地避免订约结盟,俨然以解决欧洲国家冲突的仲裁者自居,力图运用平衡外交使自己始终处于超然的地位。但到了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统一与崛起,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越来越面对挑战。德国在1870年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紧紧把握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化学、电气工业。到190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生铁、钢、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等领域都已明显超过英国。而作为一个具有浓厚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德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和掠夺欲,特别垂涎老牌殖民国家手中的广阔殖民地。当时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不及英国一个零头,德国就像一匹胃口很大的恶狼,朝思暮想从别的国家嘴里抢食。于是,拥有世界上最广阔殖民地的英国,就成为了德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德国的扩张势头,使英国深感不安。但最令英国恐慌的,莫过于德国全力发展海军,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构成极大的威胁。1898年德国通过《海军法案》,开始扩建海军,两年后又通过《海军建设案》,序言中说:“德国必须保持这样的海军力量,当和最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有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这样,原来位列世界第六的德国海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仅次于英国。到20世纪初,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威胁,英国显得处处力不从心。后来的英国首相约瑟夫·张伯伦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英国现在已经变成筋疲力尽的巨人,无力支持过于庞大的家业。”为了维护大英帝国利益不受德国侵犯,英国只有逐渐放弃不合时宜的“光荣孤立”计划,寻求盟友的帮助,建立反德“统一战线”。
战前的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面对强大的德国,英国放弃了传
在一战时,英国联合法国、俄国,形成了协约国阵营,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相互对峙。面对德国的崛起与挑战,英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调整其以“光荣孤立”自居的外交政策。英国著名首相帕麦斯顿曾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同盟者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不变的永久的利益。我们的行动就应该以这些利益为转移。”这种战时伙伴关系以及对抗关系的形成正是英国风格的体现。
作为德国死对头的法国成为英国反德“统一战线”最先争取的对象,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惨败在德国的前身—普鲁士手上,割地赔款,受尽屈辱,法国人无时无刻不忘报仇雪耻。法国人意识到英法联手制衡德国的必要性,于是英法双方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于1904年4月7日签订了协议。在20世纪初的新形势下,德国的扩张也对俄国构成了同样的威胁。对俄国来说,德国支持下的奥匈帝国正在加紧向巴尔干扩张,德国的巴格达铁路计划一旦实现,德国就会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俄国出入海峡将受制于德国。因为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英、法、俄形成了稳固的三角盟友关系。这样,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和由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集团正式组成了两大营垒。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剑拔弩张,致使危机迭起、战云密布。达达尼尔计划就是针对同盟国成员国进行的一次作战计划。
谈到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战略—达达尼尔计划,就不得不提到曾在英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作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马尔巴罗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是保守党“樱草会”的创办人,曾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显赫的家庭背景,以及家族的政治经历,使丘吉尔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长环境。1893年2月,丘吉尔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1895年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一下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由于其父亲的关系丘吉尔还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此外,《每日纪事报》也聘请他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一个月后,历经了战火、身怀一枚西班牙红十字勋章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他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他在向两张报纸所发出的稿件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1898年该书在英国出版。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萨伏罗拉》和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他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来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今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的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踏入政坛,从此丘吉尔在英国政坛上崭露头角,开始了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
一战时期的丘吉尔是达达尼尔
一战时期的土耳其军队
丘吉尔在一战中一直坚持着最好的防御手段是进攻这一原则,在海军作战任务中,丘吉尔首先要考虑的是海军要在北海采取一项行动,占领博尔库姆岛以封锁德国各海港的出口;随后袭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打开波罗的海的通道。博尔库姆岛多年来在海军部的行动计划上已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在发动这项行动之前仍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是,从敌人在欧洲阵地对面的另一翼进攻,即进攻达达尼尔海峡,打开马尔马拉海的通道,舰队从那里可以将炮口转向君士坦丁堡,然后与受到重压的俄国人取得联系。
1915年1月2日,收到俄军总司令尼古拉斯大公的电报,请求对土耳其采取牵制性行动,以减轻土耳其军队对高加索地区的压力。其实,俄国自开战以来,军需已极贫乏,难以应付土耳其参战以后的局势。俄国曾不顾一切战略考虑,答应协约国在东线进攻德国的要求,以减少西线的压力。因此俄国在重压之下便要求报答,致信基钦纳请求“某种对付别处土耳其军队以牵制其行动,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因此,达达尼尔计划就显得更为迫切。费希尔主张陆海军联合对加利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发起进攻,并使用英国、法国、印度和希腊等国的军队。当然,这要在希腊人经过说服而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才行。但基钦纳不愿意让英国陆军对一项在地中海过早采取的行动提供任何支援。因此,丘吉尔开始考虑只用海军占领达达尼尔海峡的可能性。他向当时指挥东地中海舰队的海军上将S·H·卡登提出这项建议,丘吉尔得到的回答是:“我不认为能用突袭的办法攻占达达尼尔海峡,但却可以用持续性的行动加以占领。”丘吉尔对这一回答感到满意,尤其使他更高兴的是,费希尔提出,第一艘装备15英寸大炮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应进行射击试验,以摧毁达达尼尔海峡各要塞。在1月13日时,丘吉尔在战时委员会向同僚们逐点说明了这项振奋人心的计划—达达尼尔计划。
其实,这个计划是英法军队为了在南方牵制德军,打通与俄军的联络通道,决定对德国的盟国土耳其发动的一次进攻。协约国组成包含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7.5万人的部队,向达达尼尔海峡西北侧的加利波利半岛发起猛攻,想借此一举攻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英国于1915年初决定远征达达尼尔海峡时,就能截断两岸土耳其军的来往,保障援俄物资的运输,并给予俄国以精神鼓励,争取巴尔干国家加入协约国阵营。海峡西边的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岛,是欧洲土耳其西南的延伸部分,长60英里。1915年这条荒芜多山的狭长地带,只有一条泥土公路,俯视着海滨的山脊和陡坡,这就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保卫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边。丘吉尔建议,与协约国远征的同时,俄国人应从黑海进攻土耳其。但这同俄国蓄谋已久的并吞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的意图有矛盾。萨佐诺夫承认,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即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可能被我们的协约国攻占,而不是由俄国攻占,所以丘吉尔的建议被拒绝了。法国则深恐英国故态复萌,利用欧洲大战的机会,在欧洲以外扩充自己的势力,最初法国虽坚决拒绝远征达达尼尔,后来却不得不以较少兵力跟在英军后面东去了。
土耳其士兵
在英国,丘吉尔刚提出这一计划的具体方案时,战时委员会秘书莫里斯·汉基描述了参加会议的成员对丘吉尔有关情况的说明所做出的反应:“战时委员会已整整开了一天会……我料想,各位成员像我一样感到疲倦不堪……然而这项计划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会场上整个气氛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忘记了疲劳。战时委员会热切希望,在西线的激烈厮杀中,前景会从阴暗转向光明,他们在地中海似乎看到了这一点,海军中每一个人都满怀信心。战时委员会很快就通过了一项由首相拟就的备忘录,责成海军部为2月份海军远征达达尼尔做好准备。在随后的两个星期中,攻袭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但丘吉尔逐渐感到,费希尔对海军单独行动并不热心。费希尔说服汉基,帮他起草一份报告,提出警告说,缩小北海优势的差距将带来危险,并抱怨陆军不愿对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一事给予合作。但丘吉尔在战时委员会开会前夕,安排阿斯奎斯与费希尔及他本人会晤,当即进行了简短的商讨。在这次会面时,费希尔告诉阿斯奎斯,他赞成在北海沿岸对德国采取行动,从而打开波罗的海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阿斯奎斯感到,正确的做法是在这位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面前维护他的权威。他宣称进攻达达尼尔的计划将继续进行下去。然而,当战时委员会开会,讨论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一问题时,费希尔煞有介事地离开了开会的房间,这显然表明他拒绝就此事承担任何责任,他是唯一的持异议者。确实,任何人都提不出什么理由来反对这项军事行动,即使在技术细节上也是这样。这项计划的设想是,用战舰上的炮火将各个要塞摧毁,然后鱼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伊丽莎白女王”号能够很容易地摆脱敌人炮火,处于射程之外,而其他战舰因交战时需要保持较近距离,可能招致较大损失,这些战舰过于陈旧,速度缓慢,在舰队行动中不会起多大作用。进一步说,若整个行动损耗过大,一有通知,就容易停止下来,而简单地解释为是一次援助俄国的“佯攻”,从而迷惑敌人,掩盖英国在地中海采取行动的主要意图。但若成功,则显然需要在君士坦丁堡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基钦纳在2月中旬表示,同意提供一个正规陆军师,即第29师,来加强已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队和一支法国的分遣部队组成的远征军。
对达达尼尔海峡各要塞进行的第一次炮击在2月19日进行(10月进行的一次象征性攻击不算在内,那是在土耳其参战后不久进行的)。英法组成联合海军机动部队,由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内的18艘英国主力舰和4艘法国战列舰以及辅助船只组成。他们从英格兰海军基地出发,浩浩荡荡地经爱琴海驶向达达尼尔海峡。刚一驶入海峡,舰队的司令卡登就命所有舰炮齐轰加里波利半岛土耳其守军的防御要塞。土耳其军队在遭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撤退。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捣毁土耳其军队的海岸防御设施。这次战斗似乎打得不错,由若干战舰运送的小股部队登陆成功,迫近安置在海峡入口处附近的炮台,并将它们摧毁。丘吉尔尽管在当时正患流行性感冒,身体不适,但仍对传来的消息兴奋不已。他已命令派去一个海军陆战师,该师是在比利时作战后重新组建的,装备与训练较好一些。在这个师登船出发前,英王在多塞特郡的布兰德福德进行了检阅,丘吉尔骑着马出现在检阅式上,他在自己所属的这支小小的部队面前,“满怀激情,无比自豪”。
一战时期的英国军舰
但是正当英法军队准备扩大战果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开火,把英军突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丘吉尔很快就为这次行动进展缓慢、迟迟不前而逐渐显得忧心忡忡了。首先,卡登未能进行猛烈的炮击,到3月初,他的军事行动杂乱无章,尽管丘吉尔在3月9日写给杰利科的信中说,“我们在达达尼尔的进攻胜利在望”,但实际上他已变得焦躁不安。11日,卡登(Carden)接到命令,要指挥又一次海上进攻,又遇到水雷未清除的困难,恰在这时,卡登病倒,他把指挥权交给他的主要助手约·德罗贝克。德罗贝克于18日发动进攻,他原以为海峡已经被反复扫荡过,认为再也没有水雷了,却不知一只土耳其小船在主要布雷区外又放了一排水雷。快到下午2时,法国战列舰“布韦”号突然抖动了一下,裂开了,从甲板上喷出烟柱和火焰,“布韦”号倾覆了,带着它的舰长和639名水手沉入海底。少数浮起来的幸存者被救了上来。附近船上的有些观察者认为它是被敌炮击中,有些人则认为它撞上了一颗水雷。下午4时过后,英舰“无敌”号和“大洋”号都倾覆沉没,“不屈”号也被打伤,法舰“自由”号则被严重打伤,德罗贝克恐再有失,下令所有幸存的舰只返航爱琴海。越过达达尼尔时,又有三艘英舰舰身出现很大的裂缝,只能蹒跚行驶。从此海军的重要性下降了。第一次的军事进攻中,敌人的炮火并未使战舰受什么损失,很明显阻止前进的主要障碍是敌人铺设的布雷区,而使用的扫雷船均是一些民用的拖网渔船,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若把舰队中某些驱逐舰改装来承担这次的扫雷任务,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联军的首次进攻也以失败而告终。此后,达达尼尔之役便成为了一项不受欢迎的军事行动,与当初的预想相差甚远。
在英国内部由于第一轮进攻的失败也出现了纷争辩论,这项作战计划由于意见不统一被拖延很久。德罗贝克希望尽快准备发动猛烈进攻,暂时停止对扫雷部队的重建。3月22日,德罗贝克告诉汉密尔顿,他决定推迟即将开始的进攻,直到能与陆军发起联合进攻。但是,陆军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的拖延措施,陆军指挥官在2月和3月扣住第29师不放,认为西线可能需要某种料想不到的紧急支援。丘吉尔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执意要把他的意见写在战时委员会的备忘录记录上,如果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部队而在土耳其遭到惨败,那他不负一切责任。丘吉尔担心敌人会充分利用这一间歇来构筑工事加强加利波利的防御,从而使部队登陆时造成重大伤亡。因此为了不进一步延误时间,他试图立即恢复海军的炮击,并按此意图草拟一份给德罗贝克的电报,尽管阿斯奎斯和基钦纳一致同意他的意见。但费希尔拒不赞同任何试图向战场指挥官施加压力的做法,因而这份电报最终还是未能发出。当时仍在争论的问题是重新开始一项海军的行动究竟能否取得成功。海军将领康莫多尔·凯斯身处前线,但他认为大好时机已被错过,尤其是在土耳其大炮缺乏弹药而得不到补给的进攻机会已经不再有了。其他有指挥权的海军指挥官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事实上,海军从未重新发动攻势,但此时的基钦纳却热衷于调用部队把海军的攻袭进行到底。于是,军事计划又继续实施下去。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示意图
这时的协约国只能重整旗鼓、改变计划,决定进攻加利波利半岛,协约国仓促从埃及集结了一支近8万人的远征军,其主力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这就是因此次战役而闻名于世的“澳新军团”。由英布战争时基钦纳的参谋长汉密尔顿任统帅。不过他知识浅薄,对敌情很不了解。甚至连加利波利是否有水雷都不清楚。土耳其的宿敌希腊,愿出兵3个师从西面进攻君士坦丁堡,但俄国激烈反对,它宁可丧失一切,也不愿冒让希腊染指土耳其领土的风险。土耳其方面,指挥其新建的第5集团军的是德国将军赞德尔斯,他在基马尔的支持下,把几个土耳其师驻守在预料的登陆地点。
土耳其名将凯末尔(中)
4月25日,入侵军在四块不相连接的海滩登陆。协约国部队在半岛的几个滩头同时展开登陆行动,并成功登陆。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有效展开部队,滩头阵地实际上陷入难以防守的局面。已登陆的16000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遭到土耳其的炮轰的联军部队,死伤惨重,基马尔将部队置于可以俯瞰滩头阵地的高崖上,正好打击攀登的联军。此时土耳其军队在德国将军里曼·冯·桑德斯的统率下,将半岛的防御工作已准备就绪。战舰上的炮火轰击着这些新构筑的坚固工事,但在登陆时才明显看到,炮轰并未使防御阵地受到多少损坏,很多土耳其士兵出现在战壕里。土耳其军队以步枪和机枪的强大火力来迎击登陆的协约国军队,有许多人被打死在无处隐蔽的登陆艇上,或被打死在设有铁丝网的海滩上。26日,16000多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已经登陆,部署在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5月1日,赞德尔斯下令对南面滩头阵地开始进攻,经过三天激战,包括反复的白刃战,协约国军队死伤1/3,而土耳其军依然控制着高地,炎热的5月,加利波利的疟疾和痢疾使双方死亡增加。最激烈的一仗于5月底结束时,并不宽阔的战场上布满了8000名双方的尸堆,空气发出恶臭。为了防止发生病疫,双方协议于24日停战9小时,让带着白臂章的教士医生和安葬队一起行动,挖掘深沟,掩埋尸体。双方也乘机偷偷摸摸地相互刺探防务,传说基马尔穿了中士制服,在邻近澳新军堑壕的地方,和安葬队一起工作了9小时。此后,仅隔几分钟,战场上又响起了枪炮声。与此同时,英国3艘战列舰被敌击沉。随后英国一艘浅水重炮舰到达,它的出现使联军在达达尼尔的处境稍有改善。接着,英多艘潜艇,驶进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港,激战后土耳其遭受重大损失,英国也损失潜艇数艘。整个夏季,战局僵持。开始时,汉密尔顿向伦敦送去了乐观的报告,几天后,损失惨重的消息就传到了英国。另外,还有一些更加令人沮丧的消息,那就是土耳其军队仍然占据着从半岛一端到另一端的高地,局势逐渐处于僵持状态。很明显,如果这种僵局持续下去,德国在西线的攻势就会大大增强。
同年11月,雷暴雨之后下了一场24小时的倾盆大雨,继之以雨夹雪,然后转入暴风雪,地上雪深2英尺。倾盆大雨使沟溪成为咆哮的奔流,冲下了大量的泥沙和人畜尸体。仅苏弗拉湾一处,冻疮患者逾5000人。当达达尼尔战役整个战线呈胶着状态,战役实际上打不下去时,协约国方面却不愿承认这一事实。由于新闻封锁,参战国国内许多人还不了解前方的真相。当时,澳大利亚报业集团派驻伦敦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名叫凯思·默多克,他获准到达达尼尔战役的作战基地以及澳新军团前线去做调查,一个英国战地记者告诉默多克许多关于达达尼尔战役的内情。默多克在前线待了4天,由于签署过接受新闻检查的保证书,默多克不能把所见所闻见诸报道。但他于9月21日回到伦敦后立即给澳大利亚总理写了一封有8000字的长信,信中详述了澳大利亚士兵的英勇以及军事指挥的无能。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听说此事后,要来这封信的副本,并立即作为内阁文件复印,英国的达达尼尔委员会主席、军需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也分别接见了这位不知名的小记者。24小时后,达达尼尔战役的指挥官汉密尔顿将军被免职。
11月23日,英国国防大臣视察战场后,不得不下令分阶段撤退。协约国只好于12月19日开始撤退。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后,一战中最大的登陆战也就正式宣告结束。由于撤离组织得好,竟无一人伤亡。一个军事记者写道:“苏弗拉湾和澳新军的撤退,将在所有战略家眼中成为前所未有的杰作。1915年,协约国军运到加利波利的士兵达50万人,其中英军为41万,法军为7.9万。战斗结果是,英军伤亡21万人,法军伤亡4.7万人。参战的土耳其军至少有50万人,伤亡也达一半,而且精华毁灭殆尽。这次计划并没有最终达成,协约国联军最后无法攻占该海峡,并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英国在战事之初的优势丧失,也使得丘吉尔成为保守党猛烈攻击的对象。5月,已经决定要与保守党人共组联合政府的阿斯奎斯首相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派他出任内阁中地位最低的大臣。被排挤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尔决定辞职,赶赴法国前线亲自参加战争。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协约国将领虽败犹荣。协约国将领发动达达尼尔两栖登陆战是为了从战略上包围德国,与俄国一道进攻并孤立德国。虽然最后计划失败,但丘吉尔的硬朗做事风格以及遇挫折和失败不妥协、不气馁的精神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