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坦能堡会战

1914年8月28日,德国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下达了追击被打败的俄国第2集团军的命令。因为当时他的司令部设在一个属于东普鲁士的小镇弗罗根瑙,所以他把这个小镇的名字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名称。但是,他的高级参谋马克斯·霍夫曼上校却认为,附近的坦嫩贝格镇的名字作为该战役的名称可能更为合适。思考之后,鲁登道夫表示同意,后来他也对这个不错的想法大加赞扬。于是,这场被后世证明是“此次战争中任何一方都从未遭受过如此惨败”的战役就以坦嫩贝格战役也就是坦能堡会战闻名于世了。

一、施里芬计划

普法战争以法国失败告终后,法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省割给了德国,从此法国和德国结成宿敌。自此之后法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对德国复仇。俄国作为欧洲领土面积的第一大国,拥有着庞大的资源和领土。两国的工业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旗鼓相当。德国被夹在两大强国之间,而且不具备同时应战并且将两线对手全部击败的能力。

1891年,当时的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莱德·冯·施里芬伯爵制定了针对于德国东西两个战略方向上的对手—法国和俄国的作战计划,这个针对法国和俄国的战略计划,史称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中,德军将79个师的主力集中在西线,在东线却仅仅保留了10个师和一部分地方守备部队。东西线的兵力比例为1:8。根据施里芬的计划,预计在大战爆发后,德国东线的守备部队将同奥匈帝国的部队一同采取守势,在东普鲁士国境一带阻挡俄军;在同一时间,德军的主力军队对法国采取猛烈攻势,计划在6周内彻底击败法国。击败法国后,德军主力准备利用德国境内发达的铁路系统将兵力移往东线,对俄国发起进攻。

施里芬的战略构想是集中兵力,继而主动出击,希望在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击败敌人,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施里芬认为,德国在欧洲最强大的敌人是法国,所以德军必须首先集中所有兵力不惜一切摧毁法国,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非主要战线上,即东线上冒险。施里芬说:“整个德军都应部署在西线,不留一点兵力对付俄国。”因此,德军在俄国的东线上布置的兵力十分薄弱,仅有21万人。

二、俄军的快速动员

但是施里芬计划中有一个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俄军的动员速度。战前施里芬计划预料俄国从开战到总动员结束需要6周,而俄军的动员却仅仅用了6天。据丘吉尔记录,法国和俄国的总参谋部在战前就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双方相信,德国要用其主力对付法国,仅以最少兵力对付俄国。双方同意他们的军队应尽早采取攻势,摧毁德军是他们首要目标。”1913年霞飞将军发表声明指出,法国在实施动员的第10天将集结150万军队,并于第11天开始作战。吉林斯基将军宣布,1914年俄国能在实施动员的第13天就能以80万军队进攻德国。

1.俄国变更作战计划

据丘吉尔的记录,战前俄国制定了两个可供选择的计划,一个是针对德国,另一个是针对奥匈帝国的作战方案:G方案,也就是“德国方案”,它设想德国会集中兵力对俄作战。另外一个是A方案,即“奥地利方案”,预期德国会在东线采取守势。

一战时期的俄国军队还是稍显稚嫩

事实证明,德国在对东线的作战姿态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势。俄军总司令在得知德国东部的德军部队开往西线的消息后,立即开始执行奥地利方案。但是方案在法国盟友的强烈要求下做出了变更。战争刚刚开始,德军在法国西线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法国收到了严重的打击,急切地要求俄国军队快速在德国境内发起攻击,以求可以减轻法军面临的压力。其实,法国特使在战争爆发只有两天后,就向俄国提出了进攻东普鲁士的要求。俄国总司令尼古拉大公表示,即使俄国军队的集结没有完成,他还是会以最快速度下令攻击德国的军队。为此,尼古拉大公下令在8月7日~10日之内在伊万哥罗德和华沙再组成第9、第10两个集团军,进攻方向为德国的托伦、波森和布雷斯劳等地的边境地区。

一战中的俄军士兵

法国人想让目光一直盯着奥匈帝国边境的俄国人相信,他们共同的、主要的敌人是德国人。打败了他们,奥地利自然就不是问题了。首先在西线打败德国人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俄国人应该能够对德国构成足够大的威胁,目的是为了把德国军队牵制在东线上。俄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也给自己在战场上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灾难性的后果。

2.俄军进攻军团的组建

俄国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布动员令以后部队的组建。他们的交通条件很差,而且部队最近刚刚进行过整编,所以要在动员后的15天之内就把部队集合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西线的法军在动员作战后的第11天才能够出发,德国军队却为这场战争做足了准备,所以在速度上,要比法国人快。可以这样说,西线的法军的动员时间与德军的动员时间存在着非常危险的差距。俄国人为了援助他们的同盟,在军队动员后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同意用两个集团军的军力在东普鲁士地区对德军发起进攻。另外,俄国人还同意调出一个新的集团军,这个军团将会在适当的时候(8月底才能够准备就绪,具有作战能力)调到在普鲁士与德军作战的两个集团军的左翼,方便其向柏林挺进。

上文中提到的这两个集团军在计划中将组成西北方面军,由吉林斯基将军任指挥,在比洛斯托克设置司令部。伦南坎普夫将军将指挥第1集团军,在马祖里湖往北面推进,迂回行进到敌人的左侧;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第2集团军,与第1集团军的行进方向相反,将在马祖里湖往南向前推进,切断马祖里湖与维斯瓦河之间的德国军队并加以消灭。

战斗开始的时候,俄国的第1集团军由3个军的军力(第3、第4和第20军)组成,并且有5个骑兵师和第5步兵旅的支援。第2集团军由6个军的军力(第1、第2、第6、第13、第15和第23军,其中第1、第2军后来调到第1集团军支援作战)组成,并且有3个骑兵师和第1步兵旅的支援。第1集团军的作战兵力是20万,第2集团军的作战兵力是25万,这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与他们对峙作战的德军的第8集团军。但是,俄军在战争发生前完全缺乏作战的准备,这是导致这次战役中俄军溃败的决定因素之一。

3.双方兵力对比

德国军队在除了人数的各方面上都要比俄国军队要强。德军的指挥官是冯·普里特维茨将军,带领了4个军(第11、第17和第20军以及一个预备军)以及其他守备部队和第1骑兵师的兵力。根据艾恩塞德将军的估计,德军与俄军的兵力对比是:步兵1:1.7,骑兵1:2.7,并不占优势。虽然在数量上,德军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德军内部出色的组织、优秀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充分弥补了德军数量上的劣势。

德军东线司令兴登堡

下面介绍一下德军第8集团军的四位杰出的高级军官,他们四人共同在以稳重著名的第二任司令—兴登堡将军的领导下,获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这四位高级军官各自有其独特的品质:参谋长鲁登道夫是一位刚毅自信,聪明能干的军官;冯·格律纳特将军是一位军需部长,他在自己的职位上严于律己,十分称职;弗朗索瓦将军是一位天才,他极富冒险精神,在这场战役中,最具决定性的战术成果是靠他取得的;而在总参谋部任职的麦克斯·霍夫曼上校思路活跃并且思维深邃,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上校同时也很喜欢享乐并且能够做到自在逍遥。有人说,他也许是以上四位军官中最出色的一位。

并不是夸大德国将领的高水平,而是俄军指挥官的素质的真实情况与德军的将军相比确实相差较远。吉林斯基过去虽然指挥过一个骑兵师,但是由于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做的都是与部属远离的参谋工作,所以并没有得到属下的信任。在军队中,属下对上级的绝对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而另外两名指挥官伦南坎普夫和萨姆索诺夫虽然曾经在日俄战争中由于出色的指挥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可惜的是,正是在那次战争中他们二人曾经相互吵了起来(据说是在一个火车站)。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次吵架,导致了伦南坎普夫在这次战斗中无法与另外一位集团军司令官合作。而他们两人的关系在和平年代就已经恶化了。从1909年以来,萨姆索诺夫已经脱离军界很多年了,身体也不太好,一直在土耳其斯坦任职。而伦南坎普夫则对他下属的参谋人员态度粗暴,他的这种态度使他成了一名不好与之共事的指挥官。俄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拖拉作风。

三、俄军的行动

1.战场环境

坦嫩贝格战役的战场分为4个战区。在北边是坚固防守的柯尼希斯贝格,对所有进攻的部队来说,这个地方都是一个难以取胜并且代价昂贵的作战地区,易守难攻。这个城市的防御工事一直从兰登堡延伸到塔皮奥,再向北一直延伸到莱奥。在这条防线的南边是大约长43英里的因斯特堡山口,作为交通要道的因斯特堡—阿伦施泰因铁路就从这里穿过。北边的这个地方大部分地区地势非常开阔,只有罗明登森林算得上是个障碍。在战争伊始,从安格堡到边境的约翰内斯堡有一条马祖里湖的湖区防线,这条防线中的几个狭窄通路已经被德军派重兵驻守。这条坚不可摧的湖区防线在地形上很容易地便把企图同时从南北两面发动进攻的俄军部队给分裂开来。并且,由于俄军为了防止德军的入侵,他们蓄意将紧邻南部边境的地区变为废墟,可是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进攻德军的困难。那片地区大多都是些荒无人烟的森林和沼泽地,可作为道路的只有几条沙质小路。

2.双方的战役设想

8月17日,吉林斯基命令第1军团越过边境,向因斯坦堡—安格堡一线挺进。伦南坎普夫将军则动用他的大部分骑兵切断德军左翼和柯尼希斯贝格的联系。原来统帅部的总计划是要让第1集团军在第2集团军的前边向前推进,目的是吸引德军,然后由后路的第2集团军攻击德军的后方和右翼。所以,萨姆索诺夫计划在8月19日越过边境,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拉斯腾堡—塞堡一线,距离边境大概有43公里。

实际上,如果具体实施这个计划时能够有效地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计划,它能够使德军完全地陷入包围之中。这个计划的中心在于第2集团军能够不失时机地行动,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整个第2集团军虽然奉命向前推进,但是在行军过程中补给却不能供应完善。比这个更糟糕的是,俄军缺乏足够的通信和运输等作战手段,而在近代作战过程中,这些手段对于成功作战都是必不可少的。

客观地说,普里特维茨因为集中进攻位于北面的俄第1集团军而不幸落入俄军设下的陷阱。幸运的是,普里特维茨手中的兵力比较薄弱,在这次战斗中,他几乎别无选择。他的初衷是希望在打败该集团军后能够及时地在南面的进攻中投入更多的力量。他的判断很正确,伦南坎普夫将会第一个进入战场,他的优势是交通条件比萨姆索诺夫要好,而且他也很清楚地知道马祖里湖防线能够切断这两个俄军集团之间的联系。所以,他决定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左翼,想要以第1军、第17军和第1预备军,从北向南排列兵力,向俄军发动进攻。这样部署的原因是他准备把第2后备旅部署在战线的最左边,并且派第20军开进到奥特尔斯堡地区,保卫德军的右翼。

四、会战的前奏

1.双方的首次战斗

伦南坎普夫在指定日期8月17日越过边界,没有多长时间,他带领的第3军就碰上了德军的第1军,并接上了火。这一天的战斗是在施塔卢波嫩附近进行的,战斗中双方均伤亡惨重,却没有什么进展。17日到18日夜里,德军开始向贡宾嫩撤退,俄军就以缓慢的速度跟在后面,19日傍晚也到达了贡宾嫩。俄军准备在这里停留一整日(20日)。德军发现,俄军西北方面军同其两个集团军司令官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发送都是用一种非常容易破译的初级密码,这一现象令他们难以置信。正是由于德军发现了这一不可思议的情况,他们获得了俄军要在贡宾嫩停留一整日的情报。

一战中正在进行炮击的德军士兵

俄国人可能认为贡宾嫩战役是一次胜利,但是,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实,因为德军虽然在当天午夜撤退,但这种撤退是为了发动更好的进攻。其实如果伦南坎普夫的骑兵部队不在俄军右翼休息,而是参加作战的话,俄军也许会赢得这场战役。

任第1军指挥官的冯·弗朗索瓦将军有一次违抗了集团军司令的命令,他在施塔卢波嫩一直向前推进并且推的太远了。普里特维茨曾经想把伦南坎普夫引诱到西边,计划在安格拉普河一线与他交战,但是当时处于弗朗索瓦的压力下,并且得知了俄军的停驻计划,他非常不愿意地决定命令其余部队一直前进到第1军的右翼,并且在20日对俄军发起了进攻。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俄军的这两个集团军的俄国骑兵主要是哥萨克人,由于管理不到位,他们在战斗中几乎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位于俄军左右翼德军几乎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在中部马肯森的第17军发动的进攻却遇到了严重挫折,当天下午这支部队已经被迫撤退了一段距离。

2.德军的调整

其实,只要德军能够重新调整他们的军力部署,他们就能够有很大的机会在第二天打败伦南坎普夫,他们没有理由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在20日晚上,普里特维茨和他的参谋长冯·瓦尔德泽将军却慌了手脚,似乎17军的失败比其他两个军的胜利对他造成的影响更为深刻。由于他得到消息:萨姆索诺夫已经更进一步地向西推进,会在第二天越过边境,将会对德军的右翼构成严重威胁。所以,他命令集团军离开战斗,退到维斯瓦河的背后。对于吕纳特和霍夫曼的反对意见,他并没有加以理会,直接把他的决定用电话通知给了毛奇。毛奇原来的命令中也提到过撤退到维斯瓦河的可能性,他在听了普里特维茨的电话谈话后非常震惊,后来他没有通知普里特维茨就采取了行动,解除了他的参谋长的职务。同一时间,由于那些不断敦促的部下们,普里特维茨和瓦尔德泽鼓起了勇气,虽然他们在理念上坚持认为应该终止再与伦南坎普夫正面的战斗,但还是同意了霍夫曼提出的进攻俄军第2集团军的计划。

一战时期的德国军队

不幸的是,普里特维茨并没有向最高司令部上报他取消了向维斯瓦河方向撤退的计划,这样做是否能够挽救他的命运呢,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但是毛奇本身就不想让他担任指挥官。

由霍夫曼提出的打败萨姆索诺夫的计划风险重重,想要这个计划成功,伦南坎普夫的动作一定要迅速。他认为萨姆索诺夫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不能立刻恢复进攻;另外,他认为萨姆索诺夫对德军构成的威胁最为险峻。因此,这个计划中将大量德军向南面和西面转移;将第20军调到霍恩施泰因地区,而第1军部署到第20军的右翼防线,另外将第3预备师、第70后备旅和翁格尔的守备部队全部移到了第20军以南的地区。在这个地方几乎集中了3个军的兵力准备投入到计划即将到来的战斗。第17军和第1预备军虽然都将开赴西线,但他们并不知道任务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军事任务取决于伦南坎普夫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出乎意料的是,伦南坎普夫没有发动任何进攻,德军甚至没受任何阻碍就抽身从他的正面逃脱,并且德军在距离前线仅25英里的区域内通过火车完成了大规模的调动,而他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干扰了。他似乎已经很肯定,这支被打败的德军正在撤退的路上,而他的骑兵部队也没有采取任何举措来让他清醒过来,两天半后,他才以一种慢悠悠的态度开始前进。直到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敌人的去向。他在这里的所作所为,对坦嫩贝格战役的战争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3.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统领东线德军

普里特维茨和瓦尔德泽被罢职后,冯·兴登堡将军被任东线德军总司令,埃里希·鲁登道夫任参谋长。兴登堡时年67岁,已经退休3年左右,但毛奇认为他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他的外表刚强沉着,能够给人以信心和勇气,而且他与下属能够有很好的关系,发挥他下属的优势,特别是他的参谋长。冯·兴登堡与他的下属埃里希·鲁登道夫的关系很好,两人在工作上合作无间。鲁登道夫还没有见到兴登堡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发布命令的权利,他可以不经集团司令部的同意直接向各个军部下达命令。鲁登道夫的命令与霍夫曼发出的命令几乎是一样的,除了对火车的安排以及集团司令部的地址是马林堡而不是米尔豪森。这个时候,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鲁登道夫的命令是让各军在新司令到来前独立掌握部队动向,这一命令打乱了集团司令部的工作,导致第17军和第1预备军的司令给各自的部队放了一天假。耽搁了这宝贵的一天,尽管这两个军的行动由伦南坎普夫的动向而决定,但是德军必须尽量远离俄国的第1集团军,这样才能够向南推进,这样,德国不得不以高强度行军来弥补时间上的损失。

鲁登道夫

8月23日下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到达马林堡。兴登堡的回忆录告诉我们,德军发现了一份被打死的俄国军官的文件,文件上记载着俄军发动攻势的详细计划。兴登堡没有说这一情报是在什么时候获得的,但是据推测应该是在他抵达的时候得到的。这份情报的获得并没有让德军司令部对伦南坎普夫的动向有很大的把握。一直到25日,德军截获了一份无线电报,司令部才清楚地得知伦南坎普夫的行动,后者的行动非常缓慢,所以鲁登道夫最后决定只在正面摆一个骑兵师(差1个旅)。

五、目标:俄国第2集团军

1.迟缓行动的俄军

8月21日~22日,萨姆索诺夫带领的第2集团军才慢慢腾腾地超过边境,这个时间落后与预定日期非常长的时间。他的部队还没有动员完毕就慌忙出发了,是因为吉林斯基下达了非常严厉的命令。运输设备不完善,供给体系不完整,士兵缺乏食品,并且要在沙质的小路上拥挤地行军,部队情况非常糟糕。集团军的司令似乎不知道敌人的去向,即使知道,他也并没有把消息传达下去,他的打头部队并没有得到正规骑兵的支持。第2集团军内部各单位之间没什么配合,两个集团军之间就更不用说配合了。萨姆索诺夫本来应该把部队的位置向几乎不到前线的吉林斯基汇报清楚,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吉林斯基一般在自己的军队调整到战备状态之前都拒绝让他们向前推进。他的集团军内部有一个大的缺口,而他与伦南坎普夫部队在正面战场的60英里方向上缓慢向前推进,萨姆索诺夫改变了吉林斯基发来的命令,司令部也没有纠正这种违背总部命令的行为,以至于部队向左延伸太远,只有第6军继续按原来的计划向塞堡—拉斯腾堡一带推进。他认为姆瓦瓦—索尔道铁路可以解决他军队的补给问题,并且还抱着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那就是向敌侧后迂回。由于部队过分向左延伸,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俄军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

8月23日,俄军的第6军到达了奥特尔斯堡,其第13军到达耶德瓦布诺,其第15军靠近了弗兰克瑙,第23军的第2师挺进到打索尔道东北部分,其余部分返回姆瓦瓦。这时第1集团军也已经向佩莱宁肯—达凯明一线小心谨慎前进。8月23日晚,第2集团军的首次重要战斗爆发,此次战斗持续了两天,俄军第15军的先头部队在奥尔劳—米哈尔肯一线与德军接触。此次战斗中,俄军没有进行仔细侦察,就匆忙与敌军在开阔地区展开了战斗,结果整团部队在德军的机枪火力之下成批扑倒。第二天,俄军虽然取得了部分进展,但是战斗依然惨烈。25日,俄军第13军赶来支援,整体对敌左翼构成威胁,德军后备部队在进行了一场令人敬佩的狙击战后撤退了。艾恩塞德将军坦言,在这次战斗中,第15军有50名军官、2000名士兵战死,却仅仅丢失了2门大炮,被俘虏了几个人。如果这是真的话,德军在坦嫩贝格的战绩确实令人信服。

在没有情报的情况下,俄军最高指挥官再一次暴露了他的无能。经过上述提到的战斗,萨姆索诺夫坚信德军正在向他们的左翼方向后撤,他想要追击德军,于是请求吉林斯基,允许他把前进的方向再一次转向阿伦施泰因—奥斯特罗德。吉林斯基有点犹豫,因为他怀疑(怀疑是对的)萨姆索诺夫的情报是否正确,但他还是同意了,但是要求萨姆索诺夫派出一个军和一个骑兵师来掩护俄军在湖区与阿伦施泰因之间的最右翼。吉林斯基提出的这一附加条件没什么道理,因为这一命令把这些部队抽调到离主力部队大约3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了,这样,德军可以将他们各个击破。到了8月26日,第2集团军防线从森斯堡一直延伸到杰隆,第13军位于库尔肯附近,第23军位于斯科陶,第15军在弗兰克瑙,第1军位于乌斯道。其中第23军的1个师、2个骑兵师和1个步兵旅归第1军指挥,用于保卫该集团军的左翼。俄军的战线太长,长达75英里,而各个部队之间几乎没有联络。而与此同时,德军的集结号召却一直按计划顺利进行,并且差不多快完成了。

2.德军围歼第2集团军的计划

8月24日,鲁登道夫下命,令第17军和第1预备军挺军向南前进,用来攻击俄军的第2集团军的右翼。虽然这是一次冒险行动,但是却经过了慎重考虑,在这次行动中伦南坎普夫对德军依旧是一个严重威胁。第二天德军收获了俄军的一份电报,才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德军歼灭萨姆索诺夫集团军的构思看似简单,实施过程却十分复杂,因为有很多的天然屏障,各军必须在同一战斗中再各自为战。简单来说,鲁登道夫在计划中诱使萨姆索诺夫进攻力量比较薄弱的德军中央即第20军的一半兵力,与此同时,用第1军和第20军的另一半兵力猛烈攻击俄军右翼,第17军和第1预备军猛烈攻击俄军左翼或者是北侧。一旦这两股兵力被清除,德军会像一个巨大的钳子般来进攻包围俄军中央。可是,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倔强的弗朗索瓦对鲁登道夫发出的正面进攻乌斯道的命令的反抗心理比较强烈,于是,这个完美的计划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个小波折。事情是这样的,弗朗索瓦的炮兵还没有全部到位,所以他大力主张使用间接进攻的办法,而鲁登道夫却驳回了他的意见。

3.战斗

战斗中的第一天,北侧和中央的战斗尤为激烈。萨姆索诺夫还不知道敌人的行动与企图,依旧继续向奥斯特罗德—阿伦施泰因一线前进。他不知道的是,25日晚,德军通过一份情报,对他想要达成的目标了然于胸。在图劳,第23军的第2师迫使德军撤退,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随后的反击中,该师伤亡惨重,溃败重重,一直撤退到奈登堡;第15军的战绩还不错,当日晚上,他们在格力斯里嫩—米伦一线防守成功;第13军没有什么机会亮枪展现实力,因为电话线和无线电台通信受阻,他们没有得到明确的命令,所以行了一天的军。萨姆索诺夫的灾难很快出现在北部,俄军第6军在北部彻底失败。第一天结束时,他的军团实际上就已经撤出战斗。这个军团位于俄军的右翼,位置十分孤立。鲁登道夫在截获情报的情况下,集中第17军和第1预备军来对付他,俄军第6军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因为就算德军长时间的强行军使之疲惫不堪,但是德军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俄军。

今人绘俄军士兵图

但是,俄军的失败更应该从他们缺乏情报,以及一位师级指挥官对情报错误处理上来找。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第6军军长在发出命令后又收回命令,让这两个师在达代湖周围与德军的侧翼纠缠在一起,他们本来是向比绍夫斯堡有秩序的撤退,却变成了向奥特尔斯堡的溃逃。在撤退过程中,俄军的队伍前后有时候能拉开20英里。8月27日和28日,德军与俄军的第1军在乌斯道周围交火,这是这场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时刻。清晨,两军炮兵开始了攻击,德军的炮军更胜一筹。傍晚,德军步兵攻击乌斯道,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因为那些清晨在炮战中幸存下来的俄国士兵已经没有作战激情了。第2天上午11点,第1军被粉碎了,在通往奈登堡的道路上没有什么阻碍了。可是,俄军第23军的第1步兵旅从索尔道南部非常意外地发动了反攻,并在海印丽斯多夫地区取得了战果。为此,弗朗索瓦被迫停止向奈登堡进军来挽救战场的态势。

一战中的德军在向俄军进军前进行观察

27日夜,俄军第1军剩下的兵力,占领了索尔道以北的阵地。28日清晨,弗朗索瓦下达一系列命令,想要把他们赶到南面并使之退出战斗,但是俄军还没有等到,德军采取行动就撤退了。这个时候俄军左翼已经暴露了,中央很容易被德军合围。对于德军的第20军来说,中部的情况并不是很好,鲁登道夫怕防线被突围,下令弗朗索瓦全军向北挺进,去支援拉纳中部的战斗,但是弗朗索瓦意识到掐断敌军退路的重要性,他对任何他不赞同的命令都不在乎,所以他继续按原定路线行军。第二天,他所带的军已经切断了俄军南逃的路线。27日,中部战斗很激烈,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俄军第15军冲入了德国第20军的阵地,鲁登道夫向弗朗索瓦下达了增援的命令。晚上,俄军的第15军被牵制在海登米尔—瓦尔斯多夫—米伦一带,左线作战的第23军第2师被赶回奈登堡的时候,其左翼危险地暴露出来了。

俄国第2集团军已处在崩溃的边缘。本来该集团军的士兵在近乎断粮的恶劣条件下表现得非常英勇,但现在他们再也挺不住了。一贯糟糕的通信联络已经中断,各军指挥官之间失掉了联系,每个军都对自己正面和两翼的情况一无所知。萨姆索诺夫曾前往第15军军长马尔托斯将军那里与之探讨形势,马尔托斯是他唯一真正出色的高级指挥官。马尔托斯极力主张他趁为时不算太晚时赶紧撤退,但萨姆索诺夫不同意,因为他觉得,如果能占领奈登堡,战局还是可以得到稳定的。这是个完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他很快不得不改变这一想法。8月29日和30日,德国3个军向俄军中央发动了强大攻势,毫不留情把他们赶到正等着他们的弗朗索瓦部队阵前。弗朗索瓦的军队已封锁了俄军沿奈登堡—维伦贝格一线撤退的道路。

萨姆索诺夫终于明白了他的集团军正处于惊人的灾难之中,所以他在最后一道命令中指示第13、第15和第23军夺路返回霍热莱和亚诺夫。他派马尔托斯侦察奈登堡周围的阵地(经过一番扣人心弦的冒险之后,他最终还是在那里被俘了),并派克留耶夫将军统一指挥这3个军。第15军和第23军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后卫战斗,试图突破米沙肯和维伦贝格之间的警戒线,但是,德军用机枪封锁了森林的所有通道。8月31日,这些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士兵大部分都在雷特科文附近投降了。

俄第13军行军路线最长,经历的战斗也最艰苦。他们在人马没有任何粮秣可用,疲劳程度超出人们想象的情况下,花了40个小时在沙质小路上行走了42英里,直到精疲力竭之后,3个纵队中的2个纵队来到了乌斯赞内克。他们在这里挖壕固守,在8月30日至31日的一整夜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由于寡不敌众,他们终于在8月31日投降了。

该军的右路纵队要走运多了,因为在30日,俄国第1军的残部(德军以为该军已被他们全歼)从硝烟中爬起来对奈登堡进行了最后一次冲击。虽然他们占领该城的时间很短,并且不久就被弗朗索瓦派来的保卫森林通道的德军部队赶走了,但由于反攻引起的混乱,第13军右路纵队的几千名俄军却得以越过边界,化险为夷。他们和在维伦贝格附近突围的第15和第23军的两支领导有方、意志坚强的部队,差不多是仅存的从德军包围圈中突围出来的俄军中央部队。

这样,俄国第2集团军在越过东普鲁士边界不到10天的时间内实际上已被歼灭,它那倒霉的司令官知道自己已被打败,并将名誉扫地,悄悄地溜到密林深处开枪自杀了。我们不知道俄军伤亡的详细情况,但俄军的伤亡确实非常惨重。德军声称他们抓了9.2万俘虏,打死了7万俄国士兵,缴获和破坏了俄军的所有大炮和运输工具,而他们自己仅伤亡了1.5万人。

伦南坎普夫并没有努力支援被打败的萨姆索诺夫,而是依然在韦劳-盖尔道恩-安格堡一线缓慢地,无精打采地行动。他的末日也即将到来。在后来的马祖里湖战役中,他被赶出了东普鲁士,并损失了大约6万名士兵和150门大炮。

六、战争评价

1.一个意想不到的意义

坦嫩贝格战役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协约国曾对俄国这台“蒸汽压路机”寄托着极大的希望,俄军第2集团军的迅速崩溃给协约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它确定无疑地告诉人们这场大战将是一场持久的,损失惨重的战争。然而,俄军入侵东普鲁士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后果也许是它对西线战事的影响,它很可能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当普里特维茨感到恐慌的时候,毛奇决定大力增援东线德军,尽管鲁登道夫坚持认为没有这种必要。最后,德军统帅部从驻德国的右翼德军集团中抽出了2个军和1个骑兵师前往俄国参加马祖里湖战役。俄国人和法国人都说,这使德国人失去了在马恩河战役中取胜的机会,从而拯救了法国,甚至毛奇也承认,从重要的右翼抽出这些部队是个严重错误。我们很难确定德军削弱俄军的战争能力的计划是否拯救了西线的协约国军队,但是,德军在东线的胜利肯定助长了德军向俄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便早日结束东线战事的野心,从而减轻了德军对西线协约国的压力。

2.俄军失败的原因

导致俄国第2集团军在坦嫩贝格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俄军对这场战争毫无准备;俄军指挥官无能;伦南坎普夫没有参战;弗朗索瓦所部在乌斯道之战及其之后实施了巧妙的战术机动。

坦能堡会战情形图

从动员的那天(7月31日)起,俄国在时间安排上就存在问题。俄国几乎没有可能兑现其做出的在动员后15天之内向德国推进的承诺。这个国家的落后情况从它那可怜的无法迅速发展的工业能力上就可反映出来。它的各个交通部门(公路、铁路、水路和车辆)的状况以及它的无线电通信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现代军事大国的需要。10年前发生的那场灾难性的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已经暴露了俄军的很多弱点,而这些弱点也只是部分地得到了纠正。它的军队也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准。俄军士兵都是从不同民族招募来的农民,如果领导有方,他们作战会很勇猛,但他们几乎没受过教育,缺乏主动性。俄军缺乏足够的、长期服役的军士,对服役3年的新兵没进行适当的训练,而军官阶层的素质也是很成问题。团级军官的培训很不充分,因为他们充其量只在参谋学院培训过,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参谋部工作几年后便到了团级岗位上,这样,他们在人员管理上没有什么经验,更谈不上有什么领导能力了。

在俄军许诺的动员后第15天就投入作战的80万人之中,有30万人是未接受过什么训练的后备役军人。如果说俄国军队的条件总的来说就很差的话,那么,第2集团军的条件尤为悲惨。整个集团军的运输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某些军的情况更为糟糕。比如第23军,他们在越过边界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运输工具,部队不得不依靠征用的车辆和农夫搬运弹药和军需品,或者向情况稍好的友邻部队借用。部队被调往前线时没有配备战地面包房,再加上铁路和公路的交通状况极为恶劣,集团军部不得不向这些部队发出就地解决给养问题的不切实际的命令。

一战中等待掩埋的俄军尸体

萨姆索诺夫的参谋部是由一群以前从未见过面,更谈不上共过事的军官匆匆组成的,包括参谋长在内的原司令部的许多人员已被调往西北方面军工作。大量的新兵都是刚刚报到,不但没有时间进行训练,甚至没有时间进行恰当的管理。该集团军几乎没有通信部门。就高层领导来说,萨姆索诺夫没有和伦南坎普夫建立起直接联系,整个战役期间,吉林斯基也没有向萨姆索诺夫提供恰当的情报。即使有少得可怜的通信设备,操作员也大都缺乏训练。由于没有把密码传送到各军,俄军司令部的作战命令和情报不得不用明码电报发送,因而常常被敌截获。下级军官曾向他们的军长,军长曾向集团军司令呼吁,把部队出发的日期推迟6天或至少4天,但萨姆索诺夫不理睬他们的呼声,因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在部队尚未做好准备,供给情况一团糟的情况下,萨姆索诺夫就让他的集团军投入了战斗。诚然,时间是实施计划的关键,而且第2集团军肩负着给德军以决定性打击的重任,但是,如果让部队在缺少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军,达成上述目标是不可能的。

吉林斯基错误地估计了行军地区的条件和第2集团军的状况,而萨姆索诺夫既没有纠正他的想法,也没有设法修改进军时间表,结果,第2集团军没有按时越过边界,并且,他们在似乎从未到过前线的吉林斯基的无理催促下吃尽了苦头。必须指出,推迟一个星期出发未必就能极大地减轻俄军的灾难程度,俄军的不足之处太多了,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全克服,不过,如果准备得充分一些,士兵就会有更多的生还机会。

俄军的愚蠢行为也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比如他们自己不时以明码无线电通信暴露军情真相。他们的“轻率”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或者已经获悉不利情形时,仍然继续往前钻进套子里。

25日,弗朗索瓦的第1军在离阿尔塔莫诺夫的主阵地仅一天路程的地方下了火车,而阿尔塔莫诺夫的50个骑兵中队竟没有1个中队知道这一情况。鲁登道夫给弗朗索瓦的命令是在26日清晨发动进攻,拿下乌斯道,但弗朗索瓦仍缺少炮兵部队,因而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就绪。然而,鲁登道夫仍坚持原来的命令。但是,弗朗索瓦是这样一位将军:如果他认为上级的命令不正确,便绝不拿自己的部队去冒险。所以,尽管他在26日发动了进攻,但他并没有全力以赴。塞本于当天正午攻下。阿尔塔莫诺夫对驻守在劳腾堡的米尔曼第5后备旅发动的进攻完全是胡闹,弗朗索瓦的部队很快就把它击退了。经过这2次胜利之后,德军的防线已经推进到海因里希斯多夫—格拉劳一线。鉴于部队疲惫不堪,又缺少大炮,弗朗索瓦和他的先头师师长冯·康塔决定把对乌斯道的进攻推迟到第二天。弗朗索瓦在27日遭俄军逆袭,损失了不少时间。俄军仍然自寻死路,萨姆索诺夫在右翼已被击破,左翼遭威胁的情况下,命令其中央部分重新攻击。这一攻击,使德军获得包围和彻底击溃他们的机会。德军弗朗索瓦自行大胆朝奈登堡前进,然后往东直向威伦堡进发。到了29日夜,弗朗索瓦部队已占据整条由奈登堡通往威伦堡的道路,并在其间挖掘连串战壕据点,构筑了一条切断俄军后撤路线的阻击线。德军的弗朗索瓦是达到这一辉煌的关键人物。之后俄军拼命后撤,陷入弗朗索瓦为他们设置的坚固的有去无回的障碍面前,无法脱逃了。

俄军重装步兵 ntY5PSL+7WMxLofD+2ucQaDjWEc9drzKB0SOjdQU+PdcRHhk3Il5EsfEyJMf9S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