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的种类有很多,不同机器人的功能也各不相同。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同机器人的定义一样,国际上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有的按照出现的时间年代划分。在学术上对机器人的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划分方式。

2.4.1 按机器人出现时间及特点分类

机器人技术经过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时间发展,机器人已经在许多的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几乎所有高精尖的技术领域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在这期间,机器人的成长也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型)

第一代机器人只能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为机器人指定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顺序和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示教”的过程是,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或者人用“示教控制盒”发出指令,让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运动,一步步完成它应当完成的各个动作。机器人上的传感器把机器人所得的信息传送给机器人的记忆装置。记忆装置可以把机器人各部分运动顺序、位置、速度等记录并存储起来。这一过程也称编程过程。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来后,即可以此为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它的动作完全再现了人教给它的动作,并且可以自动地、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工作。它好像只有干活的手,不懂得如何处理外界的信息。

(2)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

与第一代机器人相比,第二代机器人具备了感觉能力,这里的“感觉”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功能,即由传感器得到触觉、力觉和视觉等信息,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的操作机完成相应的适当操作。这使它们可以根据外界的不同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

(3)第三代机器人(智能机型)

第三代机器人相比第二代机器人不仅具有感知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决策及规划能力。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4)第四代机器人(进化或仿生机器人)

第四代机器人具有高级生命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在未知的非结构环境下灵巧和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在部分书籍中,也有把第三代机器人和第四代机器人统划在一起。

2.4.2 按机器人用途分类

按照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不同,一般可以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军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几大类。

这种分类方式严格来说并不科学,因为现在的机器人日趋多功能化,一个机器人一般都有多种功能,甚至能在不同环境下工作。例如,军事领域的微型无人飞行机器人,随着成本的降低,也开始进入日常生活的娱乐中。

虽然这种分类方式不是很科学,但较为贴近生活,容易被普通人快速接受。

2.4.3 按机器人控制分类

按照控制方式可把机器人分为非伺服控制机器人和伺服控制机器人。

非伺服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工作,使用定序器、插销板、终端限位开关、制动器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其工作能力有限。

在工作的时候,插销板用来预先规定机器人的工作顺序(通常是不可调的),定序器按照预定的正确顺序接通驱动装置的能源,驱动装置接通能源后,就带动机器人运动。当它们移动到由终端限位开关所规定的位置时,限位开关就切断驱动能源,工作停止。

伺服控制机器人带有反馈传感器,具有较为复杂的控制器、计算机和机械结构,有更强的工作能力。通过反馈传感器取得的反馈信号与来自给定装置的综合信号比较后,得到信号误差,经过放大后用以激发机器人的驱动装置,从而带动机器人运动。 t8j/qEq9U9ftnWADcE1k37AlhuY6xa5sqeg2RXWhD7BrLV+xOzJxE+bXfMVyUk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