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鸡病防治相关内容

一、鸡病防治中的常见问题

1.免疫失败

近年来,免疫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没有科学的免疫程序、随意加大免疫剂量、增加免疫次数以及多种疫苗同时使用等现象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时,盲目加大免疫剂量、反复免疫接种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健康的雏鸡都有较好的母源抗体,初次免疫时间的确定要按照或参考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如果过早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免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过于频繁的免疫接种,使鸡体的免疫系统多次受到刺激,从而造成免疫应答系统紊乱或应答迟钝,产生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考虑到鸡群抗体水平不整齐,除做好基础免疫外,可以考虑应用增强免疫的中药提高非特异抗体水平,提高鸡自身抗病能力,不一定非要反复接种。同时使用两种疫苗,一定要注意两者之间是否有干扰作用。比如,新城疫Ⅰ系疫苗对鸡痘疫苗有干扰作用,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对新城疫疫苗有干扰作用等,一定要按照疫苗说明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接种,尽量减少疫苗之间的干扰现象。此外,使用弱毒疫苗时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病毒唑等)、消毒药物等,抑制或杀死了活疫苗中的病毒,致使免疫接种无效。

2.疫苗质量无保障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养禽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疫病仍然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禽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禽病的发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禽病的防制离不开禽用疫苗,尤其是我国养禽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差,必须靠使用疫苗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因此禽用疫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禽病的防制工作。优良的疫苗质量能预防疾病,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相反,质量不佳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乃至威胁人类的健康,禽用疫苗的质量及质量标准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厂均持有生产许可证,生产的禽用疫苗有批准文号,疫苗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管理比较规范,产品质量基本保障。然而,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来路不明的低价疫苗,无生产许可证,通过网上或饲料销售人员进入养鸡场;更有甚者,套用或干脆使用假的批准文号,包装、标签及说明书极不规范。如制品名称用商品名、制品名称与疫苗内容不符,很难保证其质量。有些新研制的禽用疫苗,没有经过小范围试验,就随便推广使用,造成中试产品泛滥成灾,极大地损害了养鸡企业的利益。

3.抗病毒药物匮乏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中约占36.8%,仅次于细菌病,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药物是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病毒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进展缓慢,尤其是适合于畜禽用抗病毒药物几乎是空白。这种状况导致临床兽医人员面对病毒性疾病几乎是束手无策,同时也给养鸡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病毒唑、缩氨硫脲、阿昔洛韦(无环鸟苷)、聚肌胞、吗啉胍、阿糖腺苷等,但已完全禁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仅仅有抗病毒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黄芪多糖、紫锥菊末等为数不多的几种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

4.药物滥用,耐药性严重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在养殖业中具体表现在长期使用预防药物。药物滥用可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兽药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容置疑,兽药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促进畜禽的健康与生长方面。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个别养殖户、饲料及添加剂生产厂家和兽医从业人员滥用、误用兽药的现象,使一部分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超标,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葡萄球菌、沙门菌)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此外,耐药菌株的增加,使有效控制细菌疫病变得越来越困难。兽药残留对相关产业带来明显影响,轻则使各产业成本增加、行业形象受损、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降,重则使各产业遭受沉重打击,甚至可能使一些产业类型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鸡病中药防治概述

1.中药防治鸡病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人民在长期与鸡病的斗争中,在中草药治疗鸡病上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积极探索用中草药防治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动物疾病的研究,攻克了许多疑难杂症,弥补了西药不能救治的空白,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了中草药在畜禽疾病防治上的重要地位。尤其近几年来,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物被全面禁用后,中草药制剂(以散剂为主)在病毒性鸡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用“清瘟败毒散”防治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性疫病,有一定效果;“双黄连”防治呼吸道疾病效果显著;“黄连解毒汤”可用于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痢疾、肺炎的防治;“健鸡散”防治鸡的减蛋综合征;“喉炎净散”防治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镇喘散”防治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三黄汤”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桑菊散”预防鸡的多种病毒性传染病等。中药对大多数受威胁鸡可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早期病鸡的治疗作用,同时运用中草药还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改善肉蛋品质,从而增加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中药防治鸡病的作用

(1)双向调节,促进康复 鸡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在结构上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功能相互协调,某一部分发生疾病,影响整个机体。其健康与否均与四时变化、阴阳失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按照中兽医辨证施治的理论,鸡病就是阴阳失衡。阳偏盛则出现发热、气喘等症状的热性病(属实热症);阴偏盛则出现畏寒怕冷、腹泻等症状的寒性病(属虚寒症)。在治疗中,运用中草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及升、降、浮、沉等特点,来调节鸡体发病时的阴阳失衡,也就是说对禽体机能状态过于旺盛的使其抑制下去,对机体机能状态过于衰退的使其兴奋起来,从而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生产状态。如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草等,在抑制体液免疫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又如黄芩、栀子、连翘等清热药既有抑制抗体、消除抗原的作用,又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苦参对鸡肠道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苦参在鸡病治疗上既有止泻作用,又有健脾的功能。厚朴、枳壳、陈皮等健脾理气药,对于脾气虚、脾阳不升的泄泻既能止泻,又能消食。许多活血药、渗湿利尿药均存在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这种功能,对于防治某些病毒性疾病是十分可贵的。

(2)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从中兽医防治鸡病的根本方法上看,防治鸡病不外乎扶助正气和祛除病邪两大法则。扶助正气就是补充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从现代医学观点上来讲,就是具有增强营养,强壮体质,防御病邪的侵袭,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的作用,如白术、何首乌、熟地黄等。祛除病邪,就是祛除水饮、痰湿热风、寒气、瘀血以及胃肠虫积食滞。一般通过利尿、除湿、祛寒通便、驱虫等不同途径祛除病邪。有的中草药有较强的抑制细菌、抗病毒、消炎等重要作用,如双花、防风、荆芥、大青叶、贯众、雷丸等。有的中药有祛邪扶正两方面的作用,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能治疗某些疾病,如松针、杨树花、麦芽、山楂、艾叶等。如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是因机体气机不畅、血脉不通、中气不足、运化无力引起的水不归道而入腹腔。治疗应以理气活血、疏通血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法则进行治疗,显示了该方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效力。

(3)一药多能,一剂多治 中药具有多种成分入药的特点,一张处方中少者一味,多者十几味,每味中药成分含量又很复杂,少者数种,多者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运用中药传统药性理论进行合理组合,使其所含物质作用相协同,产生全方位的药理作用,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祛除病症的目的。

3.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功能

(1)增进免疫功能 现已发现中药中的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糖苷和挥发油等,都有增进免疫的作用。许多中药对免疫器官的发育、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等有促进作用,由此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药物研究发现,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白芍、女贞子、何首乌、杜仲等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人参、附子、刺五加、肉桂、菟丝子、淫羊藿、何首乌、黄精、白沙参、麦冬、天冬、女贞子、地黄、山萸肉、锁阳等具有促进抗体产生、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白术、人参、刺五加、天冬等具有诱生或促诱生干扰素等作用。

(2)抗应激作用 应激反应是指动物机体对应激原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适应原样”作用是指能使机体在恶劣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得到调节,并使之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增强适应能力。目前,对由应激原引起的应激综合征缺乏有效防治方法,但在研究中草药后,发现刺五加、人参、延胡索酸等有提高机体防御抵抗力和调节缓和应激原作用;黄芪、党参等可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的肾上腺增生和胸腺萎缩,以及阻止应激反应抵抗期、衰竭期出现的异常变化,而起到抗应激的作用。

(3)营养作用 中草药一般含有蛋白质、糖、脂肪、淀粉、淀粉酶、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虽然含量较低,甚至是微量的,但总能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补充禽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中草药本身不含某些维生素成分,但具有某种维生素的功能,如有维生素A样作用的小茴香,维生素E样作用的当归、川芎、续断等,维生素D样作用的黄芪、桑寄生、陈皮等。

(4)激素样作用 有些中药本身不含激素,但可以起到类似激素样作用。经研究发现,香附、补骨脂、蛇床子等具有雌性激素的作用。淫羊藿、人参等具有雄性激素的作用。细辛、附子、吴茱萸、高良姜等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水牛角、秦艽等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样激素作用。

(5)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药不仅可以抑菌,而且可以直接杀菌,如穿心莲等。研究发现,中草药不仅可以直接杀死病毒,还可以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阻断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许多清热药对多种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原虫等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若配伍或组成复方,其防治范围可以互补、扩大并显示协同增效。正如大多数医疗工作者所熟知的,多药科学配伍,能相互取长补短,兼顾整体与局部,起到立体化协同治疗。

三、中西兽药联用

1.中西兽药联用优势

中西药属于不同的体系,但其治病的目的是一样的。西医疗法是以靶向器官和靶向病原作为目标加以调节和逆转,所以西药常是单一的化学成分,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在疾病诊断上应极其精确,否则,所选择的治疗药物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医疗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诊断,而且在药物选择上也要做到精确化。西药有抑菌和抑制病毒作用速度快的优点,但其毒副作用大、耐药性强、残留大,防治鸡病的同时,也显示了对机体不利的一面。中兽药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将疾病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归纳为一定的特征,从整体水平上对生理的改变和病理的发展程度做出系统的判断,归纳为特定的病症。然后采用多成分中兽药配方,多方面调整机体的病理变化,使之转向平衡的状态。因此,中药的组方多采用复方原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整体性,是一个动态的生理病理调节过程。如果中西药两者合用,可以优缺互补,形成中西合璧的治疗用药模式,就能起到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的作用。实践证明,许多中西药联合后,均能使疗效提高,能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不仅使疗效倍增,还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

2.中西兽药联用基本原则

无论中兽药还是西兽药都不能防治所有疾病,并且两者优劣十分明显。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兽药联用合理,确实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优于单独使用中兽药或西兽药的综合疗效。优势互补,增强疗效,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从而缩短疗程,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医疗成本,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中西兽药联用的潜在优势,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西兽药联用,首先要强化成本意识,对预期结果(效果、效益、效用)进行分析与衡量,明确其联用是否必要。单用中兽药或西兽药即能治愈者最好不联用,若确需中西兽药联用,应在寻求最佳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地做到低成本。临床经常见到的一味强调中西兽药联用效果而忽视其成本,显然违背了药物经济学原则。中西兽药联用还必须遵循中西兽医理论,中西药的区分是以指导认识和使用药物的理论即中兽医理论和西兽医理论为依据的。因此,中西兽药无论单用还是联用,理应分别以中兽医理论和西兽医理论为指导,不应以单一方面的理论指导中西兽药联用。“中药西药化”,单纯运用西兽药药理学理论指导中西兽药配伍联用,明显不妥。“西药中药化”,依据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西兽药联用,也值得商榷。中兽药的选用在符合中兽医药理论的前提下,期望也能被西兽药药理学理论解释,使中西兽药的联用从作用机理上更趋合理,以实现中西兽药功效整合的最优化。

3.明确中西兽药配伍禁忌

中西兽药之间是存在配伍禁忌的。配伍禁忌尚未完全明了的中西兽药,联用时慎之又慎。中兽药尤其是中兽药复方的成分复杂,给药理学研究和以药物成分分析、药理学研究为基础的中西兽药配伍禁忌研究增加了难度,大部分中西兽药的配伍禁忌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因此,要及时了解中西兽药配伍禁忌研究进展,熟悉其研究成果,力避违禁联用。认为中西兽药联用必然增效而简单地将中西兽药堆砌使用,是中西兽药联用的误区。 1hr5Bhl9qdcm4mT0dAcgqRTMJV1eMzjp5JMzEcyAfT1YOUZ99iNB0YkMffEXCy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