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极简设计发展史

1.1.1 启蒙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设计家查理斯·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ih)已经形成具有明显“极少主义”特征的设计风格。他大量采用纵横交错的直线为基本结构、纯粹的黑白色为色彩核心的几何构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形式打下基础,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高靠背”黑色椅子,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图1-1)。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席卷欧洲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上层建筑的基础与结构,打破传统意识对人们思想的禁锢,现代室内设计的知识体系的构筑和新的室内装饰的样式的兴起,在思想与意识形态上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图1-1 高靠背椅

1.1.2 萌芽时期

进入20世纪20年代,“风格派”作为现代主义的基础,对极少主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荷兰“风格派”(destiji)最显著的特征是把家具、绘画、产品设计、雕塑、建筑等的传统形象特征抽象成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并把这些“元素”进行简单的组合。“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杜斯博格主张“少风格”(style-less),他努力寻求更简单、更通用的设计语言,并试图通过减少主义的中性色彩、简单几何结构的形式开拓一种新的国际主义,为极少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中,最能体现“风格派”特征的作品是拥有简单的几何形式、清晰的结构,采用红、黄、蓝三种纯粹的原色等特征的“红蓝椅”(如图1-2所示)。

图1-2 红蓝椅

1932年,美国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Philip Tohson)在纽约现代艺术博览会组织了一次现代主义建筑展览,并与拉瑟·希区克在同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探讨现代主义建筑的潮流与特点的著作《国际主义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the 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ture Since 1922)。一战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处于大规模重建状态,于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由于节省生产成本的特性受到追捧,产生了崇尚简化、反对装饰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美学,从而出现了一批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建筑。

1.1.3 探索时期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强调形式上的“减少主义”,这一阶段称为国际主义阶段。受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等人的影响,对极少主义的探索主要是作为第三任包豪斯学校校长以及最早极简主义设计特征由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与设计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经典设计名言“少即是多”而流行于设计领域。密斯的“少则多”的理念受到众多设计师的推崇,他的许多设计被当作典范。这种“减少主义”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会首先考虑作品的形式而不是其功能。密斯1927年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如图1-3所示)突破了材料的限制,使用当时从未使用过的皮革和钢条来制作家具。以材料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形式的同时,也满足了对功能的需要,使这把椅子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设计。

图1-3 巴塞罗那椅

密斯的众多设计体现了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激励设计师们在创作时,若有些许突出的思想,应该精简思想,提炼出独一无二的独特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其独特的“少即是多”设计原则对艺术和其他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成为达到纯艺术效果而削减形式的极简主义运动所继承的设计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大批欧洲的建筑师移民到了美国,其中包括密斯、柯布西埃等大师,把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风格,尤其是包豪斯的设计精神与教学理论带到了美国。经过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20世纪设计史上最富影响力的风格样式—“国际主义风格”。密斯提炼了国际风格,并把风格派及其蒙德里安的观念表达在建筑创作上,主张设计形式的简单,高度的功能和理性化,形成纯造型的抽象。如图1-4所示为蒙德里安作品。

图1-4 蒙德里安作品《构成A》

1.1.4 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产品设计领域存在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探索,企图改变现代主义的单一化和垄断化,依照现代主义、减少主义的要义而设计,探索创新这两个对立方向的探索。相应的设计阵营是宙斯设计集团(the Zeus Group)和孟菲斯集团(Memphrs)。宙斯的产品代表着谨慎的、功能的、实用的主张,主要生产性能俱佳、简洁实用、以人为本的产品;孟菲斯的产品代表着奢华的、视觉的、潮流的风格,主要生产私人定制的、忽略人本价值的奢侈品。“宙斯”的设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纺织品、家具、平面设计等,其设计风格统一,具有明显的极少主义特征。其代表人物包括毛里佐·佩里加利(Maurizio Peregalli)和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

火星人榨汁机(Juicy Salif)是菲利普·斯塔克1990年为意大利家用品品牌Alessi设计的,是他最为著名的一件代表作,绝大多数人,哪怕是与设计行业完全不相关的人,或许都看过这件作品,它的知名度,堪比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之于大众的认知度,这件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简直可以成为菲利普·斯塔克的一个符号,是他简约主义风格的最集中、最经典、最彻底、最完美的体现。

评论家认为这是一件表达惊悚之感的作品,外形像蜘蛛或者是火星人的飞行器,去掉了一切多余的装饰元素,通体采用抛光的金属材料,极其洗练并且将形式与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火星人榨汁机(Juicy Salif)在现代设计师上绝对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以至于Alessi在它的产品宣传册上,建议用户不要使用它,而是将其作为摆设,事实上,大部分购买它的顾客,确实是被其雕塑般的优雅设计所吸引的,在某种意义上,火星人榨汁机(Juicy Salif)的艺术价值早已超越其使用价值,或许称之为艺术品更为合适(图1-5)。

图1-5 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火星人榨汁机

建筑设计要符合实际的物质生产条件,其功能性和经济性要满足社会需求;主张在结构、材料、建筑样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20世纪60年代,这种探索具体到建筑设计领域中,称为“新现代主义”(Neo-Modemism),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图1-6)。

图1-6 卢浮宫金字塔

1.1.5 成熟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极少主义设计在这段时期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极少主义从一种潮流和主张,在融入了哲学辩证、禅宗思想的精神意义之后,变成了一种应对高速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紧张的解药和心灵鸡汤,极少主义的工业设计产品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正负零为代表。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有深泽直人、原研哉、马克·纽森(Marc Newson)等。

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潮流被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引领,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建筑领域,极少主义倾向则大肆流行。极少主义那种“既不流通也不有机,既无装饰也无符号,既不变形也不扭曲”四四方方围合起来的空间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早在肯尼思·弗兰姆普顿1980年出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就指出,当代建筑只有两条路有发展意义,其中之一就是依据密斯“少即是多”的思想,极致的追求功能性。如今极少主义倾向的建筑在简洁的形态下,更注重将材料与构造作为重点来表现,这种表现是建立在地方化特色之上的地域性的细部特征,并在极少主义艺术的持续影响下更注重对人的心理感受的影响。

建筑评论家兰普尼亚尼(Vittorio Magnago Lampugnani)认为今天的极少主义具有“简洁、纯净、秩序、精致、沉默、持久”等特征。显然,极少主义的设计思想理念是在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革新中螺旋上升的,这也体现了它持久而强有力的特点。

1.1.6 多元化时期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在经济、政治及文化思潮上进入了多元化时代,这促使了边缘化思想盛行及秩序的混乱。由此人们开始反思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及风靡一时的前卫建筑。如今极少主义建筑注入新的思想内容,对流通的开放空间的关注,对当下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形式的突破。建筑对话的“直白”隐含着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建筑空间的思考。 chGOHt4ecyjDF8sED5atTiw/JMHM+Z6ZM+h0053YvaZXdaqTp8Y0q27wyqhDl6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