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猪绦虫类寄生虫病

一、猪细颈囊尾蚴病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1个乳白色头节。寄生数量少时可不显症状,如被大量寄生,则可引起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消瘦、贫血,严重的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下痢等症状。

细颈囊尾蚴病在畜牧业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近几年来,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农村散养生猪。此病如不及时排查处理,可能会导致猪循环感染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给养猪场户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1.幼虫期

本病的病原体为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肝脏和腹腔内。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水泡虫,呈泡囊状,囊壁乳白色,泡内充满透明液。囊体由黄豆大到鸡蛋大;肉眼观察时,可看到囊壁上有一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即其颈部及内凹的头节所在。如使小结的内凹部翻转出来,能见到一个相当细长的颈部与其游离端的头节。由于本蚴有一个细长的颈部,所以叫作细颈囊尾蚴。寄生在宿主体内各种脏器中的囊体,体外还有一层由宿主组织反应产生的厚膜包围,故不透明,从外观上常易与棘球蚴相混。

2.成虫期

泡状带绦虫是一种较大型的虫体,寄生于犬的小肠。白色或稍带黄色,体长75~500厘米,链体由250~300个节片组成。头节稍宽于颈节,顶突有30~40个小钩排成2列;前部的节片宽而短,向后逐渐加长,孕节的长度大于宽度。孕节子宫每侧有5~10个粗大分支,每支又有小分支,全被虫卵充满。虫卵近似椭圆形,大小为38~39微米,内含六钩蚴。

(二)生活史

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小肠内,鼬、北极熊甚至家猫也可作为终末宿主。孕节随终宿主的粪便被排出体外,孕节及其破裂后散出的虫卵如果污染了牧草、饲料和饮水,被猪等中间宿主吞食,则在消化道内逸出的六钩蚴即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肝实质,以后逐渐移行到肝脏表面,并进入腹腔发育。当体积增至尚不超过8.5毫米×5毫米时,头节还未能形成。头节的充分发育(即囊体成熟,具有感染性),一般要3个月时间。成熟的囊尾蚴多寄生在肠系膜和网膜上,但可见于腹腔内任何部分;也有进入胸腔者。此时囊体的直径可达5厘米或更多,囊内充满液体。当终宿主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它们即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三)流行病学

①猪细颈囊尾蚴成虫寄生在犬、猫等肉食兽的小肠里,幼虫寄生在猪等的肝脏、肠系膜、网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现在农村养犬、猫等很普遍,且管理不严,任其游走,不定期驱虫造成犬、猫等到处散布虫卵,污染草地和水源。

②养猪户缺乏对本病的认识,猪宰后将感染内脏喂狗,形成感染循环。猪感染细颈囊尾蚴,是由于感染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动物的粪便中排出有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它们随着终末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且每逢农村宰猪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宜食用的废弃内脏便会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重要原因;犬的这种感染方式和这种形式的循环,在过去我国农村是很常见的。随着生猪集中屠宰政策的落实,目前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四)诊断

细颈囊尾蚴病生前诊断非常困难,可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时须参照其临床症状,并在尸体剖检时发现虫体及相应病变才能确诊。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轻度感染不呈现症状,但有时严重感染,对牲畜可发生致病的重要性。当猪吞食一个或更多的孕卵节片时,引起大量的幼虫在肝脏移行。最严重的影响与肝片吸虫的严重感染所产生的影响相似。包括急性出血性肝炎,伴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而大血管被这些幼虫钻入时可发生致死性出血。感染早期,成年猪一般无明显症状,幼猪可能出现急性出血性肝炎和腹膜炎症状。患猪表现为咳嗽、贫血、消瘦、虚弱,可视黏膜黄疸,生长发育停滞,严重病例可因腹水或腹腔内出血而发生急性死亡。肺部的蚴虫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剖检时可见肝脏肿大,表面有很多小结节和小出血点,肝脏呈灰褐色和黑红色。慢性病例,肝脏及肠系膜寄生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卵泡状细颈囊尾蚴。

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只有1个头节,囊壁薄而透明,大小如鸡蛋或更大,直径约8厘米。在肝脏中发现细颈囊尾蚴时,应与棘球蚴相鉴别,棘球蚴囊壁厚而不透明,囊内有多个头节。

(五)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治疗

用吡喹酮,剂量按50毫克/千克(以体重计),每天1次,口服,连服2次。或可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

2.预防

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未经高温处理严禁喂其它动物。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应及时给犬进行驱虫,驱虫可用吡喹酮5~10毫克/千克(以体重计)或丙硫咪唑5~20毫克/千克(以体重计),1次口服。做好猪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被犬粪污染。

二、猪伪裸头绦虫病

猪伪裸头绦虫病是由克氏伪裸头绦虫寄生于猪、人的小肠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绦虫病,中间宿主为赤拟谷盗和褐蜉金龟。

(一)病原

伪裸头绦虫虫体呈乳白色,头节上有4个吸盘,无钩,颈节长而纤细。体节分节明显,宽度大于长度。睾丸24~43个,呈球形,不规则地分布于卵巢与卵黄腺的两侧。卵巢分叶,位于体节中央。卵黄腺形状不规则,位于卵巢后部。孕卵子宫呈线状,子宫内充满虫卵。卵呈球形,棕褐色或黄褐色,内含六钩蚴。

猪是本虫的主要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为鞘翅目的一些昆虫,它们滋生于米、面、糠麸的堆积处。猪和人的感染是由于误食含似囊尾蚴的甲虫所致。褐家鼠在病原体的散布上起重要作用,其感染率高。

(二)生活史

寄生于猪小肠内的克氏伪裸头绦虫的成熟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粪排出,孕节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血腔内约经31天发育为似囊尾蚴,50天后对猪具有感染性。猪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赤拟谷盗或褐蜉金龟后,似囊尾蚴进入小肠并附着在肠壁上,经30~40天发育为成虫。

(三)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陕西、甘肃、辽宁、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感染仔猪。

赤拟谷盗等昆虫为常见的仓库害虫,大量滋生于米、麦、面粉、玉米粉、混合饲料和酒曲等的堆积处,尤以阴暗潮湿、发霉饲料的堆放处滋生最盛,猪通过吃饲料而遭受感染。饲料堆积处不但是中间宿主的滋生地,也是鼠类大量出没之处,它们在病原体的扩散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粮食运输和加工过程亦可导致病原体的扩散。

(四)诊断

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寄生虫体较多时,患猪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粪中带有黏液、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可致肠阻塞。临床缺乏特征性病理变化,仅见小肠黏膜发炎,肿胀,黏膜增厚,局部有出血点。

根据粪便检查可发现孕卵节片或虫卵,或死后剖检在小肠内查到虫体,可确诊为本病。

(五)防治

1.治疗

①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30~125毫克,混入饲料中喂服。

②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5毫克,拌入饲料中喂服。

③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内服。

2.预防

猪粪应堆集发酵,实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肥料;尽力杀灭仓库害虫和灭鼠,做好饲料的保管工作,不使其受潮和霉变,以防止产生赤拟谷盗,避免猪、人吃入感染;做好预防性驱虫。 Dermx7uw53brtIs5r4D5Fw3GWLDUJGmQufp6Z0rxqLC+GXONPw+C3R79XSvwmP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