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一、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概念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是研究畜禽群体中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即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其转归等方面特征的,其为制定预防、控制及消灭寄生虫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也包括对某些个体的寄生虫病上述诸方面的研究。

寄生虫病的流行不是单纯的生物现象,有其相关的社会因素。一种寄生虫病的流行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寄生虫与宿主以及足以影响其相互关系的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宗教文化习俗等。如猪囊尾蚴病的流行与“食生”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卫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2.家畜流行病学的内容

(1)寄生虫方面的内容

①从寄生虫的幼虫感染宿主到它们成熟排卵所需的时间。

②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寿命。

③寄生虫的散播及其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寄生虫以何种形式或什么发育阶段排出宿主体外,它们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怎样,所需要的发育条件如何,在一般条件下和某些特殊条件下发育到感染阶段所需的时间,在外界环境保持存活、发育和感染能力的期限等。

如猪蛔虫是以卵的形式排至体外,卵壳很厚,对温度、湿度的变化和对各种消毒药都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在一般的条件下经1个月左右发育到感染期,并能长期保持生命力,可达5年之久。这就是那些严重污染、卫生条件不良的发病地点具有顽固、难以消除的特性,这就是蛔虫病的流行特征。

(2)宿主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中间宿主的状况。对于吸虫、绦虫和线虫,需要研究中间宿主的分布、密度、习性、栖息地、每年的出没时间、越冬地点、天敌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原虫和线虫中的丝虫来说,其以吸血节肢动物为媒介,要弄清楚媒介的滋生地、习性、活动规律,直到它们的全部生物学。

②必须搞清某些寄生虫的储藏宿主和病原体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家畜与储藏宿主遭遇的机会。

③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寄生虫的感染需要一定的来源和途径,当研究某一寄生虫病时,必须把这种病的具体和主要的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弄清楚,不然便不足以谈防治。

④终末宿主方面的情况。包括宿主的种类、品种、营养状况、饲养管理习惯、耕作习惯。

(3)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年降雨量、土壤酸碱度等;地理条件,如经纬度、地形、海拔高低、湖泊与河流分布情况、交通状况等;动植物区系,如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媒介及植被等。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必将影响到植被和动物区系的不同,后者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及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4)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畜的饲养管理条件等。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传播与流行的基本环节和自然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

寄生虫生活史中的各个发育阶段都要求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开始并完成发育。寄生性蠕虫的感染发生在它们生活史的虫卵或幼虫期,但卵或幼虫必须首先要发育到感染期才能进入终末宿主体内并继续生存和发育,如蛔虫的感染性虫卵、血矛线虫的第三期幼虫、肝片吸虫的囊蚴、血吸虫的尾蚴、莫尼茨绦虫的似囊尾蚴等。寄生虫的感染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感染途径,如蛔虫、血矛线虫、肝片吸虫的感染性虫卵或幼虫都要通过被污染的草、料、水等直接经口进入终末宿主体内而感染,血吸虫的尾蚴是直接经皮肤侵入终末宿主,而丝虫的感染性幼虫(微丝蚴)则借助媒介昆虫叮咬终末宿主皮肤而感染。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也像传染病的流行一样,必须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切断或控制其中任一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制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

1.感染源

感染源通常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患病畜和带虫者。寄生虫能在其体内寄居、生长、发育、繁殖并排出体外。寄生虫常通过血、粪、尿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等,不断地把某一发育阶段的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排到外界环境中,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用具等,然后经一定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或中间宿主。

患病家畜是最主要的感染源,因为其排出的病原体的数量远远超过带虫者排出的数量。带虫者没有临床症状,常因忽略而被视为健康动物,但它们经常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散播病原,故而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也是某些家畜寄生虫病的感染源,目前一些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仍占重要地位。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一般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来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1)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 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从感染源排出的途径也不同。大多数的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其后代如蠕虫虫卵、幼虫和原虫的卵囊或包囊等都可以顺利地随着宿主的粪、尿、痰等排出。寄生于不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胸、腹腔、脑、脊髓、心血管系统等,其后代往往通过外周循环血液借助吸血昆虫、蜱类传播。寄生于宿主皮下结缔组织的寄生虫如麦地那龙线虫、鸟蛇线虫等在宿主的伤口浸入水中时,幼虫即进入水中。寄生于宿主肌肉的旋毛虫,其新生后代的传播只能靠宿主交替。寄生于生殖道的原虫,如胎儿毛滴虫,则是在同健康家畜交配时,虫体直接侵入健康家畜。

(2)寄生虫感染期的形成 一般来说,刚从宿主体内排出的卵和幼虫等都没有感染性,它们进入宿主体内不能引起感染。

直接发育的寄生虫,其虫卵、幼虫和卵囊等必须经过在环境中发育,形成感染性虫卵、幼虫或孢子化卵囊才能具有感染性。

间接发育的寄生虫,其虫卵或幼虫等必须经过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形成感染性幼虫才能具有感染性。

(3)感染途径 由传染源排出的虫卵、幼虫和卵囊等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侵入其它易感动物,到达新的宿主体上。寄生虫感染宿主的主要途径如下。

①经口吃入感染。易感动物吞食了被侵袭性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土壤或其它物体,或吞食了带有侵袭性阶段虫体的中间宿主、补充宿主或媒介等之后而遭受感染。大多数寄生虫是经口感染的,如蛔虫、球虫等。

②经皮肤感染。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可主动钻入家畜皮肤而感染宿主;吸血昆虫在刺螫宿主吸血时,可把感染期的虫体注入家畜体内引起感染,如猪附红细胞体病。

③接触感染。病畜与健康家畜通过直接接触,或感染阶段虫体污染的环境、褥草、鞍具、圈舍、饲养用具等与健康家畜接触引起感染,如疥螨、痒螨、一些生殖道原虫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

3.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病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动物。通常每一种动物只对一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而这种易感性又受宿主本身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宿主的免疫情况、年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营养状况、品种、性别等。 a5svozU03uf3Q03vAXAQ0NBqoKrJBZKUYixwaLPztq1gfGvOBmR77ZmMKGt7x9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