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间的公母禽交配称为杂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所获得的后代,具有亲代品种的某些特征和性能,丰富和扩大了遗传物质基础和变异性,因此,杂交是改良现有品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由于杂交一代常常表现出生活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产蛋产肉多、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特点,所以在生产中利用杂交生产出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作为商品禽是经济而有效的。根据杂交的目的可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性杂交。
又称育成杂交,是用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创造和培育新品种。首先,通过杂交方法扩大和丰富遗传基础,然后对杂种后代严格地选种选配。同时着手建立5~9个品系,以便更好地巩固遗传性和避免以后长期亲缘交配。其次,增加禽群数量和扩大品种的分布区,继续进行选育提高。
一个优良的新品种,应具备稳定的高产性能,比较一致的体型外貌,并能将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和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育种性杂交方法如下。
级进杂交(改良杂交、改造杂交、吸收杂交)指用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与低产品种母禽杂交,所得的杂种后代母禽再与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杂交。一般连续进行3~4代,就能迅速有效地改造低产品种。当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常用级进杂交。在进行杂交时应注意:一是根据提高生产性能或改变生产性能方向选择合适的改良品种;二是对引进的改良公禽进行严格的遗传测试;三是杂交代数不宜过多,以免外来血统比例过大,导致杂种对当地的适应性下降。
导入杂交就是在原有种群的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特性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当原有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时,宜采用导入杂交。在进行导入杂交时应注意:一是针对原有种群的具体缺点,进行导入杂交试验,确定导入种公禽的品种;二是对导入种群的种公禽进行严格选择。
指用两个或更多的种群相互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优固定,育成一个符合需要的品种。当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替代时常采用育成杂交。进行育成杂交时应注意:一是要求外来品种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二是杂交亲本不宜太多以防遗传基础过于混杂,导致固定困难;三是当杂交出现理想型时应及时固定。
生产性杂交是杂交优势的利用,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高度生产力的杂种禽群。这些杂种后代要供商品生产用,不继续繁殖。
1. 二系配套杂交
两个种群或品系进行杂交,利用F 1 代的杂种优势进行商品生产,其模式见图3-1。进行杂交时应注意:一是在大规模的杂交之前,必须进行配合力测定。配合力是指不同种群的杂交所能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是衡量杂种优势的一种指标。二是配合力有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应选择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图3-1 二系配套杂交模式图
2.三系配套杂交
三系配套杂交指两个种群或品系的杂种一代和第三个种群或品系相杂交,利用含有三种群血统的多方面的杂种优势进行商品生产,见图3-2。三系配套杂交,第一次杂交应注意繁殖性状,第二次杂交应强调生长等经济性状。
图3-2 三系配套杂交模式图
3.四系配套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是指4个种群或品系分为两组,先各自杂交产生杂种后,杂种间再进行第二次杂交,见图3-3 。现代育种常采用近交系(近交系数达37.5%以上的品系)、专门化品系(专门用于杂交配套生产用的品系)或合成系(以优良品系为基础,通过品系间多代正反交,对杂种封闭选育形成的新型品系)相互杂交。
图3-3 四系配套杂交模式图
禽类不同种、属、科间的杂交。由于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体型外貌、生活习性、机能、遗传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像品种内那样容易杂交,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如在肉鸭业生产中常见的有公番鸭和母麻鸭杂交,得出的泥鸭就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状。泥鸭毛色以黑麻色为主,头、颈、背、胸、尾有蓝色羽,放光泽。喙如鸭,体型远比麻鸭大,超过番鸭,成年体重达3.5~4千克。行动迟缓,耐粗饲,常在屋前屋后的水域内啄食。生长迅速,4~5个月性成熟。一般不会产蛋,偶有个别养到1年后开始产少量蛋的。泥公鸭与麻母鸭交配能受精,但孵化率极低,胚胎多中途死亡,孵出者也极难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