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交互设计的界定

开始先向大家提个问题,“交互设计”一词里面的每个字相信大家都懂,“那合起来的意思是什么呢?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大家交互设计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表述出来肯定五花八门,含糊不清,就算是正在从事或想从事这个专业的人也不一定厘得清,交互设计似乎是个很难解释,有点“虚、空、玄”的东西。

一个严肃的问题来了,居然连交互设计的概念是什么都搞不清,我们凭什么跟别人说“我是一名资深交互设计师,我设计的产品客户肯定会满意的”或者“我告诉你们什么是交互设计吧,我就是做这个的……”

那接下来还等什么,我们“吹毛求疵”,打破砂锅求到底,来重新好好认识一下我们的老朋友“交互设计”或者对于想要了解交互设计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就来结交一下“交互设计”这个新朋友吧。

1.2.1 Interactive vs· Interaction

“交互设计”所造成的混淆感,有一大部分其实来自于专有名词在经过翻译之后,难免会被过滤掉的那一分精致。查看英汉字典,英文的interaction是“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而interactive则是“交互作用的,互相影响的”。两者极为相近,其间唯一的差异,只不过就是一个平凡不过尔尔“的”字儿。因此,英文的interactive design和interaction design,通常也都被一视同仁地翻译成“交互设计”。

这种翻译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要精究,就会发现这两者在英文本意上是有差异的。直接从词性上来看,interaction是名词,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互动”这个行为本身。然而,interactive是形容词,也就是说,它是用来形容某种东西蕴含有“互动”这种功能或特质。从这个观点出发进行讨论,我们其实就能够发现,这个“的”字儿其实具有关键意义,它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赘字。Interactive design,应该翻译为互动“的”设计才比较精确。因为“互动”二字在这里是形容词,用来表述后面所提的这个“设计”蕴含有与使用者互动的能力和特质。

而interaction design比较麻烦,也许把它改写成“设计交互”会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所指的,其实是规划出一种模式,让互动行为在这个架构之内,合理、成功而且有效率地产生;甚至可能因为互动形态上的优越性,让整体设计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所谓的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就是典型的interaction design,因为它所探讨的,是如何在人与计算机之间,设计出一种互动的架构,让使用者能够有效率地操作器械与数字信息互动。

广义地说,这种设计互动的概念,可以运用在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数字软硬件产品,或是人透过科技与其他人沟通的各种互动模式。也就是说,设计客服流程、设计数字信息平台、设计手机或者设计一个国际通信网路,都必须运用到interaction design的概念。

1.2.2 交互设计的专业化

当然,笔者不会天真地认为只要分析字义,就能够完全厘清或者是界定“交互设计”一词。如果事情这么好办,也不需要我们在此大张旗鼓地进行探讨。就像本书开头所说的人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和环境、产品的多元互动,互动存在于许多不同的设计中。就拿做饭吃饭来说,人与锅碗瓢盆、桌子、椅子、筷子、切菜板、洗菜盆、煤气灶、微波炉等厨房用品都有其相异的互动方式。既然这并不是数字产品才有的特质,那为什么所谓的交互设计,却是在这几年才被热烈讨论呢?仅在数十年前,第一个互动系统首次亮相,交互设计也就由此产生。新的界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涌现出一批新的设计师来接受这个挑战。随后,一系列书籍纷纷出版,以阐释这个未知领域的方方面面。原因我们似乎可以归结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互动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将它复杂化,因此它必须被抽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专业来探讨。

比如书本和网站,同样都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要去阅读一本书,你必须翻页。也就是说,人必须和书的硬件结构与内容信息作互动。但除非你是在设计亲子互动书那种有机关和游戏的书本,不然绝大多数时候,人与书之间的互动模式是固定、单纯且不需要花太多去创新的。也就是说一本书的设计师,并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设计互动,而需要他们用心和注意的地方是在视觉引导,也就是文字、图版、色彩等的编排。有时候,如果在设计书籍时刻意要求改变它的互动模式,不但不会加分,甚至还会出现反效果。相对的,在数字的世界里,使用者和网站的互动模式不但五花八门,而且还必须日新月异。互动模式是否方便、合理、有趣或有效率,能够成就一个网站,也足以摧毁一个网站。因此与书籍恰巧相反,“设计交互”在网站建构过程之中,不仅是一个需要费心思量的议题,而且还必须交由专人或专业团队负责。

不只是网站,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之下,所有软硬件产品都可以拥有无限的互动可能性。只要拿文书处理软件和打字机相比,PDA和记事本对照,iPad和纸本杂志比较,我们很快就能够理解:在数字时代,错综复杂的互动产品无处不在。因此交互设计不但必须成为一项专业,而且在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它一定会快速崛起成为一项很赚钱的专业。

交互设计概念之所以在近几年广为讨论,主要是因为许多厂商开始意识到,绝大部分数字产品在市场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美学或者实质功能方面的缺憾,而是因为互动模式设计上的错误,导致使用者不想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个产品。例如苹果公司在G3时代推出的圆形鼠标,从美学上来看,它的外形非常可爱;从性能上来看,它在灵敏度方面也绝对没有问题。但它正圆的形状,却让使用者无法用触觉来找到正确的使用角度,因此在可用性上出现了明显的瑕疵。这是一个交互设计上的严重缺失,被许多人认为是计算机史上最失败的鼠标。这就是失败的interaction design,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遭滑铁卢的典型范例。

1.2.3 网页设计=交互设计?

另外,相信当我们向周遭的人询问什么是交互设计时,肯定有不少人会这样回答:“交互设计?你指的是网页设计吗?”如果我们依循前面所架构出来的逻辑,你就可以发现,网页设计是一种interactive design,因为网络这个科技媒体具有互动的特质,因此网页设计与传统的平面设计不同,它是一种互动“的”设计。然而在设计网页时,必须依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去考虑互动流程、组织信息架构、安排按钮和选项,以及设计和规划视觉引导策略等。这许多设计方面的考量,都是为了让使用者能够享受使用这个系统的操作过程。所以你是在设计互动的机制,建构人和数字信息之间的方便门。这个过程,就是interaction design,因为你在“设计”一种“交互”的模式。

所以,“网页设计是不是交互设计”这个问题其实是诡异的。因为网站是一种互动的设计(interactive design);而在建构网页的过程中,则需要运用设计互动(interaction design)的观念和原则,才能在人和数字信息之间设定出合理的互动模式、界面和机制。

简而言之,interactive design的重点,在于促成互动的这个“科技”层面;interaction design考量的重点,则在于如何帮助和照顾使用系统或产品的“人”。尽管两者之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将interactive design及interaction design都译成“交互设计”,似乎已经是一种惯例。因此,笔者也不便逆势而行,在本书的内容范围之内,笔者将会沿用“交互设计”。但笔者所指的,是创造、设计和规划互动模式的艺术,也就是interaction design。

1.2.4 界面设计=交互设计?

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这两个专有名词之间的差异,比“网页设计是不是交互设计”更难说明。因为不管是界面(interface)、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或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其实都是交互设计成果的具体呈现,因此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几乎被认为是同义词。

界面的基本定义,就是使用者(user)与系统(system)的接触面,使用者必须透过这个表面来理解和操作系统,系统也必须透过这个表面来向使用者传达信息。因此不管你如何称呼它,界面设计所聚焦的重点都是在这个表面的构成,而且它通常是设计互动过程中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曾经在一个讨论交互设计的部落格看过一个不错的图示,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说明了界面与交互设计的对应关系。由图1.10我们可以看出,界面是交互设计的具体呈现,而整体设计从最初的抽象概念出发,一直发展到最后的具体的界面,其间的整体过程都必须以交互设计观念和思考为轴心。

图1.10 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关系示意图

1.2.5 到底什么是交互设计

关于交互设计成为一个专业的必要性,可以参考知名软件设计师米契·卡波(Mitchell Kapor)的说法。在数字科技发展的初期,软件的开发被视为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因此大多是由撰写软件的科学家来一手包办。卡波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设计”的概念带入当时正在萌芽的软件工业。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卡波的工作内容就是所谓的交互设计,他也因此被许多人公认为是第一位专业的软件设计师。

1990年,卡波发表了著名的《软件设计宣言》(A Software DesignManifesto)。在这篇宣言中卡波如此表示:什么是设计?在怎样的情况下,设计会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呢?这个情况,就出现在你同时涉足“科技”与“人类需求”,而必须尝试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时候……以建筑为例,当你想要盖一间房子,你首先必须和“建筑师”沟通,而不是去和“工程师”沟通。为什么呢?因为要盖出一栋好房子所需要的条件,并不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你需要把卧房安排在安静的位置让人可以休息,你要让厨房邻近餐厅……这些都不是大自然的定律,也不是技术性的知识,而是一种设计上的智慧。同理可证,计算机软件之所有元件和元素的选择,都必须以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使用上的状况为依据,这就必须透过有智慧、深思熟虑的设计才能达成。”卡波的这一番话,为交互设计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这个结论:交互设计是一种超越技术性,能够以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经验为中心去考量的大智慧,其终极目的在于创造出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完美连接。

交互设计所牵连的范围很广,界面设计、软件设计、人因工程、人机互动、信息工程等,都需要用到与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美国,工业设计公司、网络设计公司、软件设计公司、媒体设计公司、数字广告公司等,近几年来都纷纷成立交互设计部门,因为科技与人类的互动与结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刚被选为本世纪最具代表性数字广告公司的R/GA为例,每一个广告案件,都会由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和程序设计师组成团队共同负责,因为他们相信如此打造出来的创意,才会人性、美感和技术兼备,就像是完成一栋好房子,需要建筑师、室内设计和工程师的通力合作一样。

丹·赛弗(Dan Saffer)的交互设计及其他相关领域关系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丹·赛弗(Dan

在揭示何谓交互设计时,IDEO公司的交互设计部负责人督恩·贝(Duane Bay)曾经将交互设计整理归纳成以下三大类。

(1)透过荧幕的体验

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交互设计形态,网站、软件、电玩等使用者必须透过荧幕体验的互动,都属于这个类别。

(2)互动产品

这种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息息相关,像手机、相机、鼠标等,都隶属于这个范畴。因为产品具有实体,因此在交互设计过程中,除了视觉,还必须考虑材料、硬件结构、人因工程等元素。

(3)服务

所谓的服务交互设计,指的是公司与客户群之间的互动,它并没有固定的管道、形态或产品。因应个案的需求,会有不同的计划和策略,目的在于提供良好的互动经验,借以提升用户对于公司或其产品的信赖度与忠诚度。客服电话语音系统、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展场内查询数据的互动装置等,都是属于以服务为出发点的交互设计。 FeUT9wSPvk+mtjmHJ591RBWU67DtSbu0ypMrlKb2gqix/aq3XdabE/YdYLRs10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