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手阳明大肠经

1.经络简介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大肠经,大肠经共20个穴位,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偏历穴。手阳明大肠经是阳气旺盛的经络,主治阳证、实证,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2.循行路线

本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穴),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主要穴位

商阳穴(井)、二间穴(荥)、三间穴(输)、合谷穴(原)、阳溪穴(经)、偏历穴(络)、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4.主治病证

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胃肠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养生之道

手阳明大肠经在卯时(早晨5~7点)最旺。卯时大肠开始蠕动,接受小肠传过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又借助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清除体内的毒素及渣滓;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盈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促使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以及排出渣滓的过程。这个时候按时排便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商阳穴——清热泻火的人体大穴

【命名】 商阳的“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漏刻,本穴微观形态恰如漏刻滴孔。商阳的“阳”指阳气,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外出体表,因而得名;本穴也是大肠经的井穴,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精确定位】 手示(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①本穴有清热解表、泻火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喘、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齿痛、热病等疾病的治疗。②本穴有调理肠胃的功效,对于便秘、腹痛、上吐下泻、急性肠胃炎等症有疗效。③本穴还可用于治疗耳鸣、耳聋、昏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等症。④配伍举例:配少商穴、中冲穴、关冲穴,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中暑;配合谷穴、少商穴,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配合谷穴、阳谷穴、侠溪穴、厉兑穴、劳宫穴、腕骨穴等;有发汗泻邪热的作用,主治热病汗不出。

【自我取穴法】 ①俯掌,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桡侧),指甲根部距离指甲角0.1寸,按压有痛感处即是。②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一侧穴位。

【按摩法】 用拇指桡侧稍用力按揉穴位 100下,双手交替按摩,每日按摩1~2次。

【针刺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法】 将艾条温和灸3~5分钟,双侧交替灸,每日灸1~2次。症状缓解后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合谷穴——解表镇痛的人体大穴

【命名】 合谷穴的“合”有“合拢”之意,“谷”则指山谷,从形态来看,此穴在第1、2掌骨之间,两骨相合形如山谷,故而得名。

【精确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 ①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本穴与肺经脉络相通,有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咳嗽、无汗或多汗、咽喉肿痛、失音等症。②本穴有调理头面经络的作用,是治疗头面五官各种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牙痛、三叉神经痛、鼻出血、眼睛疲劳等的要穴。③本穴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痛、呕吐、便秘、痢疾。④本穴有息风镇痉、醒脑开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 等疾。⑤本穴有调理人体气机、理血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治疗妇产科各种气血不和疾患,如痛经、闭经等。⑥本穴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的作用,可治疗大肠经循经部位的疼痛、麻木、瘫痪等。⑦配伍举例:配颊车穴、迎香穴,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配太冲穴,有镇静安神、平肝息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配风池穴、大椎穴,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穴,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自我取穴法】 ①两手交握,一手拇指指间横纹压在虎口上,屈指,拇指尖正对之处即为此穴。②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一侧穴位。

【按摩法】 拇指指端用力向下掐按穴位,指力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且可以承受为度,每次掐按持续30~50秒。慢慢松开手指,停顿10秒左右,重复相同按摩手法5~10分钟。双手交替按摩。

【艾灸法】 艾炷或温针灸5~9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阳溪穴——清热散风的人体大穴

【命名】 阳溪的“阳”指的是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而阳溪的“溪”则是经气运行的路径,如山洼沟溪一般。作为大肠经的经穴,从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因而得名。

【精确定位】 腕背横纹桡侧,拇指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本穴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可用于头痛、耳鸣、耳聋、鼻炎、齿痛、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②本穴有很强的通经活络、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腕痛、臂痛、腱鞘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③本穴有清热散风、泻火醒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心烦、癫 、精神病等。④配伍举例:配阳谷穴,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目赤肿痛;配列缺穴,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腕部腱鞘病;配解溪穴,有宁心安神作用,主治心悸、怔忡。

【自我取穴法】 ①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在腕背桡侧(靠拇指一侧),手腕横纹上侧有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②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一侧穴位。

【按摩法】 以拇指指尖垂直用力掐按,力度以人体承受力为度。掐按持续30~50秒,慢慢松开手指,停顿10秒,再次重复掐按动作。双手共持续5~10分钟,每日按摩1~2次。

【艾灸法】 艾炷灸,取黄豆粒大小的艾炷置于扎数个针孔的蒜片上,再连蒜片一同放到穴位上,连灸5~7壮,双臂交替灸,每日灸1次,

手三里穴——调理肠胃的人体大穴

【命名】 手三里的“手”,指穴位所在部位在手部。“三里”,则是指本穴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本穴气血物质是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和地部之水,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此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从而产生润化脾燥、生发脾气的功效。

【精确定位】 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 ①本穴有调理肠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腹胀、腹泻、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等。②本穴有通经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上肢痛(麻)、肘部拘挛、腰痛、半身不遂等症。③本穴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目痛等。④本穴可用于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等症。⑤配伍举例:配温溜穴、曲池穴、中渚穴、丰隆穴,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主治喉痹不能言;配肩髃穴、合谷穴,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配肾俞穴、委中穴,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自我取穴法】 ①正坐,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头下3横指,即约2寸处。②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一侧穴位(取穴采用的是“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4指宽度为3寸)。

【按摩法】 手指指尖垂直用力向下掐按穴位 ,力度以能承受疼痛为宜。一掐一提为一个动作,重复2~3分钟,双臂交替按摩,每日按摩1~2次。

【艾灸法】 艾条温和灸,灸10~15分钟,双臂交替灸,每日灸1次。症状缓解后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肩髃穴——通经活络的人体大穴

【命名】 肩髃穴的“肩”指穴位所在部位在肩部。“髃”有骨角落、边缘的意思,因此肩髃就是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本穴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是由臂臑穴传来的阳气所化,经本穴后散热冷凝沉降,循大肠经回流骨部。

【精确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本穴有很强的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功效,是治疗上肢麻痹、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不能上举、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的要穴。②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四肢热、荨麻疹等。③本穴有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④配伍举例:配肩髎穴、肩贞穴、臑俞穴,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配阳溪穴,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自我取穴法】 ①上臂外展平举时,在肩关节部可呈现两个凹陷窝,前者为肩髃穴。②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另一侧穴位。

【按摩法】 一手握住对侧肩膀,食指与中指叠指置于穴位上,呼气,适度用力按揉5秒,吸气时拇指放松,力度以稍感疼痛为宜,重复30~50遍。双肩交替按摩,每日按摩2~3次。

【针刺法】 直刺0.5~1.2寸,大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以患侧上肢有酸痛或酸麻感为宜,接着小幅度捻转5圈,摇大针孔起针。起针后双手提捏肩髃穴深部,直至局部皮肤发红发紫,如皮下有少量瘀血,可从针孔中挤出,然后活动患侧上肢。除此之外,还有两种针刺方法:抬肩,向极泉穴方向进针2~3寸,透极泉穴;斜刺,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以酸胀感向肩关节周围放散或麻电感向臂部放散为宜。

【艾灸法】 艾炷或温针灸5~7壮,或艾条温和灸5~15分钟,双肩交替灸,每日灸1次。症状缓解后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拔罐法】 以闪火法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拔1~2次。 D1XVMf5wJk49NEH3lVk9qXeKYTZIFx57R8Q+gBQX1AlEVrnKFq+jPp9srtPbrA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