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类比评估

要评估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就必须按照类比推理的结构、特征、性质、成立条件等因素,对具体的一个类比进行质疑与评价。

一、评估要素

评估类比推理的要素包括可比性和相关性(包括相似性、相异性)两个方面。

1.可比性

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中国古代墨家曾提出“异类不比”的原则。我们不能将两个或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种结论,否则就要犯“机械类比”或“荒唐类比”的谬误。

例1: “木与夜孰长?智与粟孰多?”木头的长短属于空间方面,夜间的长短属于时间方面;智慧的多少属于精神方面,粮食的多少属于物质方面的。各自的性质标准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例2: 欧洲中世纪有神学家为了论证上帝存在,提出了所谓的“设计者”论证: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正如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一样,而钟表有一个制造者—钟表匠,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这就是上帝。

分析: 这是虚假类比,因为钟表是一个人工产品,并且是一个有限物;而宇宙是自然本身,没有时空边界,是无限的。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属于不同类别,不可比。

例3: 计算机反病毒公司把被捕获并已经处理的病毒称为已知病毒,否则是未知病毒。到目前为止,杀毒软件对新病毒的防范滞后于病毒的出现,因为杀毒软件不能预先知道新病毒的情况。有人想研制主动防御新病毒的反病毒工具,这是不可能的,这就如同想要为一种未知的疾病制作特效药一样是异想天开。

分析: 上述论证可简化为,由于不能预先知道新病毒的情况,所以,研制主动防御新病毒的反病毒工具是不可能的。这一论证是通过“这就如同想要为一种未知的疾病制作特效药一样是异想天开”这个类比推理得到的。若事实上,99%的新病毒是模仿已知病毒编写的,它们的传播、感染、加载、破坏等行为的特点可以从已知病毒中获悉。这表明题干的类比推理是不成立的,反驳了上述论证的理由。

2.相关性

评估类比推理的相关性准则是质的方面的标准。类比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即确定结论提到的属性a、b、c与属性d之间的关系,若存在着因果上的联系或者系统上的联系,这个类比论证就是强的,否则它就是弱的。因此,明确哪些是与推出属性紧密相关的重要属性,再看所比较的两个事物是否都具备这些关键属性。

事物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是复杂的,有时看似相似的因果关系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只有明晰了事物之间的确定的相关性,我们才能在类比推理中少犯“不当类比”的错误。

共同属性即为相干相似点的数目,相干相似点的数目越多可信程度越高。相应地,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的一个方法是,尽量提高类比属性与推出属性的相关程度,尽量从事物之间较本质的属性上进行类比。

为了使我们运用类比推理所得到的认识更加可靠,避免错误和提高可靠性程度,我们应当尽可能从两个事物的较本质的属性上去进行类比(类比属性较本质,说明类比对象在性质上更加近似,类比结论的可靠性也就较大),并且,尽可能找到类比的对象间较多的共同属性(类比对象的已知共同处越多,其结论的可靠性当然也就越大)。

有时候,A和B之间这些相似性和结论有关,但并不重要,或者说相对于别的因素不起主要作用。相似性的数量、代表性和重要性,与推理的充足性成正比,所以是评价类比推理的重要考虑方面。其中,相似性的代表性和重要性就是指相似性的相关性。

例: 试比较以下两则论证。

论证一: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由于大口径的管道比小口径的管道输送的流量大。所以,较粗的导线比较细的导线输送的电量大。

论证二: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当水通过管道从高处流向低处时,低处的水压要大于高处的水压。所以,当电流通过导线从高处向低处输送时,低处的电压也会大于高处的电压。

第一则论证是好的,第二则论证存在谬误。两则论证都以水流通过管道与电流通过导线的相似性为根据,在两种情况下,管道或导线的直径与流量的大小有系统性的联系。在第一个论证中,这种系统性的联系为从前提得出结论提供了较强的支持,所以这个论证是好的。但是,在第二个论证中,对水流来说,在不同的高度与压力大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而对电流来说则不存在这种因果联系。水分子在管道中流动明显会受到重量的影响,而在导线中输送电流则不受重量的影响。因此,第二则论证存在谬误。

理解相关性这个概念,应当从A与B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和不同属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1)相似性

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辨别属性a、b、c…,确定这些属性为实体A和B所共有。类似物之间相同、相似的属性越多,它们就越有可能具有相同、相似类型的内在结构或功能。

例1: 在医学上一种新药在临床应用之前,总是先在高等动物身上试验它的特性。因为这些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与人类具有的相同属性更多,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更为可靠。

例2: 我们拿一支足球队和一家公司进行类比,二者都是由致力于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个体所构成的组织,而且知道团队协作是获胜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团队协作也是一个公司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是一个常见的类比,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公司和队员不仅在有共同目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而且还知道二者在有激烈的竞争对手、有制定战略和做出决策的领导者、重视在社会上的形象和知名度、对创造最大效益的人给了高薪和荣誉等方面,也是相同的,就会得出提高团队协作是公司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2)相异性

虽然类比只谈相似之处,制约它的成功的因素却包括不相似的方面:A和B之间有没有更多更重要的不相似的地方?如果A和B之间的差异性更深刻、更重要、对结论更相关,那么类比就有问题。

相异性即差异性,从相异性入手时常是一个更方便更快地揭示类比的问题的方法。所以,评价类比推理,要看前提中列出的相似性的真假、多少、重要性,以及和结论的相关性,它们的力量和类比推理的强度成正比。还要找差异性,把它们和相似性做比较:看哪边更多、更重要?

在同样的情况下,类比物的差异性越少,差异性与结论中的推移属性之间因果不相干,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如果前提中类比物之间的差异性与结论中的推移属性之间因果相干,则正类比推理的强度减弱,负类比推理的强度增加;如果前提中类比物之间的差异性与结论中的推移属性之间非因果相干,而前提中的相似性与推移属性之间因果相干,则正类比推理的强度增加,负类比推理的强度减弱。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提高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尽量既要考虑类比物之间的相似性,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即进行中性类比。

因此,要尽量用差异性少而且差异性与推移属性之间因果不相干的事物来进行类比。要注意的是,相似并非等同,这意味任何主要项与类比项总有差别之处,而这些不同处也许会削减论证结论的可信度。

例1: 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虽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然而,若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火星的大气里的氧气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一,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由于氧气含量的多少与生物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那结论的可信度自然会被削弱。

例2: 在测试新药物成效的最初阶段,药物研制人员通常也不以人作受试对象,而是让老鼠或猴子等与人类生理结构相似的动物服食或注射新药,然后观察药物对这些动物是否有效用或副作用。若情况理想,人员便会推想药物在人类身上也会起类似作用。这推想背后依据的正是类比推理:类似的生理结构也应会对类似的药物起同样反应。

分析: 在用老鼠来做检验药品安全性的实验中,人与老鼠在生理方面所具有的许多共同属性,确实与推出属性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老鼠不是灵长目、代谢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差异,确实能削弱类比的结论。

例3: 为了论证娱乐场所的“安全套行动”,有人这样类比:“就像开车系安全带,并不是鼓励肇事。同样,(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并不是鼓励卖淫嫖娼。”

分析: “开车系安全带”与“(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虽然它们之间在“安全的行为”上有相似性,但它们之间仍然可以举出许多相异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相异之处在于,“开车系安全带”的安全行为是符合法律的,而“(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安全行为却是违反法律的。因此,上述类比不能说是一个贴切的类比。要想使之具有说服力,还是需要采用更好的论证方法。比如,在卖淫嫖娼还不能完全根绝之前,这是针对防止艾滋病的蔓延,对高危人群不得已采取的一种防治方法。

例4: 有人说电视的暴力节目并不影响观众的行为,那为什么作电视广告来影响观众买产品?

分析: 这个类比假设这两者在重要方面相似,而且这些方面和观众的行为相关。所以一个影响观众的行为,另一个也影响观众的行为。但这里唯一提及的相似理由,只是它们都在电视上播放。它们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有更重要的不相似的地方吗?广告是用来赞美和推销产品的,暴力节目不是卖暴力,观众对两者的反应也不同,许多人可能会被广告推崇的生活方式吸引,而大多数人则厌恶、反对暴力。由于这样的重要差别,虽然电视暴力的确可能影响观众,但这个类比却不能成立。

例5: 脑部受到重击后人就会失去意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肉体一旦死亡,意识就不复存在。但是,一台被摔的电视机突然损坏,它正在播出的图像当然立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正由电视塔发射的相应图像信号就不复存在。因此,要得出“意识不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结论,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在上述论证中,“被摔的电视机”这一实例有何作用?

分析: 上述论证所举的“被摔的电视机”的实例说明,信息可以独立于它的某种载体而存在,这和“意识不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流行信念相左。题干引用这一实例并非要完全否定这一流行信念,而只是说明,论证这一信念需要更多的证据,仅依据“肉体一旦死亡,意识就不复存在”是不够的。

例6: 一般人总会这样认为,既然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以模拟人的思维为目标,那么,就应该深入地研究人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其实,这种看法很可能误导这门新兴学科。如果说,飞机发明的最早灵感可能是来自于鸟的飞行原理的话,那么,现代飞机从发明、设计、制造到不断改进,没有哪一项是基于对鸟的研究之上的。

题干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下哪项是题干中所做的类比?

Ⅰ.把对人思维的模拟,比作对鸟的飞行的模拟。

Ⅱ.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飞机的设计制造。

Ⅲ.把飞机的飞行,比作鸟的飞行。

分析:

上述结论为,虽然人工智能以模拟人的思维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深入地研究人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

其论据为,虽然飞机发明的最早灵感可能是来自于鸟的飞行,但是,现代飞机从发明、设计、制造到不断改进,没有哪一项是基于对鸟的研究之上的。

显然,题干把人工智能对人思维的模拟比作飞机对鸟的飞行的模拟,Ⅰ正确;

同时,题干的论证是基于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飞机的设计制造,Ⅱ正确;

题干是将人工智能与飞机作类比,没有讨论飞机的飞行与鸟的飞行的比较,Ⅲ明显错误。

二、评估步骤

评估类比论证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出或推出类比的结论。

例1: 核电站所发生的核泄漏严重事故的最初起因,没有一次是设备事故,都是人为失误所致。这种失误,和小到导致交通堵塞,大到导致仓库失火的人为失误,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从长远的观点看,交通堵塞和仓库失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 从上述断定可以合理地推出结论,核电站如果持续运作,那么发生核泄漏严重事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例2: 赞扬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具体历史事件阐述的准确性,就如同是在赞扬一个建筑师在完成一项宏伟建筑物时使用了合格的水泥、钢筋和砖瓦,而不是赞扬一个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合格的水泥、钢筋和砖瓦。

分析: 这一论述把具体历史事件的准确阐述,比作使用了合格的建筑材料;把作了此种准确阐述的历史学家,比作建筑师,而不是比作完成了任务的建筑材料供应商,这意在说明,准确地阐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对于历史学家的工作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任务(也许他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历史规律)。由此,可合理地概括出上面的论述的主要意思是,一个历史学家必须准确地阐述具体的历史事件,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第二步,整理出类比论证的标准形式。

[前提1]B与A具有某些相似点。

[结论1]因此,B与A相似。

[前提2]A有某种性质。

[结论2]因此,B也有某种性质。

第三步,评价该类比论证。

主要针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的主张所提出的批判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

例3: 电脑与正常人都懂运算。既然正常人有感情和情绪,那由此我们可推论电脑也有感情和情绪。

[前提1]电脑与人皆有懂得运算这一性质。

[结论1]因此,电脑与人相似。

[前提2]人有感情和情绪。

[结论2]因此,电脑也有感情和情绪。

分析:

相似性问题:电脑与人的确都也懂运算。因此[前提1]为真。

相异性问题:电脑与人不同,它们没有感官,没有复杂的神经系统等。

相关性问题:相似点与目标性质是否相干?运算能力与情绪感觉虽同属心智性质或过程,但两者却分属两个独立的范畴:前者属智力范畴;后者属情绪感觉范畴。该例中的相似点与目标性质看来并不太相干。即使假定它们相干,例中的相干相似点的数目也因过少而对结论的支持效力远远不足。

三、评估准则

为了对类比进行评价,我们应该用批判性思维的眼光审视任何一个类比,并对它们提出下列几个问题,以便通过质疑、评价,从而论证它们是否言之可信?是否贴切中肯?

我们可以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对类比推理的强度进行评价:

1.两个事物的类比

在一个类比论证中,案例A称为初始类似物,被类比的事物即案例B称为类似物。并且,假定a、b、c为相似属性,d为推出属性。

针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的主张所提出的批判性问题如下。

CQ1:相关性问题: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是否具有相关性?

即相似属性a、b、c与推出属性d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类比论证得到加强。反之,相关性越弱,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削弱。

已知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类比越接近思维对象的本质,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即从垂直关系看,前提中类比物之间的相似属性与结论中的推移属性,若存有因果相干或对称相干,则论证推理的强度增加,否则减弱。也就是说,以水平类比关系为基础而进行的结构类比推理,比单纯的水平关系的属性类比推理的强度要高。因此,尽量用已知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相关性大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

例: 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由承担了部分母亲角色的无生命的替代母亲“养育”的雌性大猩猩幼崽,当它们有后代时,难以承担母亲的角色。这就告诉我们,婴儿不应该由保姆或日托中心来照管,而只应该由他们的亲生母亲来抚育。

分析: 上述论证根据人和大猩猩之间的类比,得出结论,婴儿应该由其亲生母亲所抚养。若发现由它们的亲生母亲之外的其他雌猩猩抚育的雌性大猩猩幼崽,当它们有后代时,都不能承担母亲的角色。这作为一个证据,能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结论。

CQ2:相似性问题:类比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如何?

即案例A与B真的相似吗?相似点多吗?形似性的数目越多,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加强。反之,形似性的数目越少,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削弱。

类比的客观基础是对认识对象之间相似性的发现,并由此及彼地迁移相似点或相似关系。因此,相似性并且由此产生的可比性是类比的基础所在。在同样的情况下,前提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即从水平关系看,前提中类比物之间的相似属性越多,那么该类比推理的强度就增加,反之则减弱。

例1: 地球以外的生命最大可能是存在于太阳系以外的某个行星。银河系本身包括1000亿个其他的类似太阳的恒星,其中很多都可能有行星相随,这些行星与地球的相似程度足以使其成为生命的所在地。

分析: 上述论证需要假设,另一行星上的生命很可能需要与地球相类似的生存条件。

补充这一假设后,构成的完整论证如下:

题干前提:银河系中有许多恒星的行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环境。

补充假设:另一行星上的生命很可能需要与地球相类似的生存条件。

得出结论:太阳系以外某个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例2: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存在生命的就占了八分之一。按照这个比例,考虑到宇宙中存在数量巨大的行星,因此,宇宙中有生命的天体的数量一定是极其巨大的。

分析: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显然必须假设,太阳系的行星与宇宙中的许多行星类似。而这一假设本身存在疑问,不加证明作为论据是本论证的漏洞。

CQ3:差异性问题:差异性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即案例A与B之间是否存在某些重要的差异?根据差异性如何与结论相关,则或者削弱,或者加强一个论证。

两个事物之间是否还具有相异性?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相异的属性越关键越会降低类比论证的可靠程度。在类比中,相似物除了有共同属性外,还有不同的属性。正如相同的属性能增强我们对类比的信心一样,不同的属性会削弱我们对类比的信心,甚至推翻类比的结论。

例1: 地球和月球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和公转等。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因此,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分析: 若要削弱一个用类比推理做出的论证,可指出两类事物具有本质重要差异。当发现,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00℃,晚上又降至零下160℃。这显然有力地削弱了上述结论。

例2: 食用某些食物可降低体内自由基,达到排毒、清洁血液的作用。研究者将大鼠设定为实验动物,分为两组,A组每天喂养含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B组喂养一般饲料。研究观察到,A组大鼠的体内自由基比B组显著降低。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人类食入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等食物同样可以降低体内自由基。

分析: 上述论证需要假设,人对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等食物的吸收和大鼠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否则,如果人对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等食物的吸收和大鼠相比存在实质性的区别,那么,就推不出人类食用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等食物同样可以降低体内自由基这一结论了。

CQ4:其他案例问题:初始类似物的情况和差异性如何?

这一问题又可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

CQ4.1正案例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具有推出属性的初始类似物?

即是否存在其他案例比如C也相似于A,并且存在推出属性d?若存在,则类比论证得到加强。反之,若不存在,则类比论证得到削弱。

CQ4.2反案例问题:是否存在其他不具有推出属性的初始类似物?

即是否存在其他案例比如C也相似于A,但是其中的d是不存在的?若存在,则类比论证得到削弱。反之,若不存在,则类比论证得到加强。

检索有无遗漏的信息。有时遗漏的信息恰恰是类比不能成立的根据。若没发现相反的案例,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高。若存在相反的案例,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降低。

例: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地“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形似;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

分析: 上述论证是,因为恐龙的腿部直立、骨组织构造、肺部结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比值这三个方面与温血哺乳动物的类似,所以,恐龙不是冷血动物而是温血动物。削弱上述结论的一个方法是,发现相反的案例,比如,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或者,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CQ5:结论范围问题:结论的具体性如何?

即结论所做的断言是否适度?结论越具体,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削弱。反之,结论越宽泛,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加强。

通过减少在确定的前提下的断言的内容,或者使断言维持不变但用附加的或更强大的前提给予它以支持,一个类比论证就得以加强。类似的,如果一个类比论证的结论变得更大胆,而前提保持不变,或者断言维持不变,但我们发现支持它的证据存在较大的缺陷,一个类比论证就被减弱。

CQ6:真实性问题:初始类似物是否真的具有推出属性?

即A是否真的具有推出属性d?若具有,则加强论证,反之,若不具有,则削弱论证。若案例A并不真的具有性质d,那么,类比推理的结论“案例B有属性d”就必然不可靠了。

CQ7:可比性问题:类比事物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

即A与B是否可比?类比事物之间可比,则加强论证,反之,若不可比,则削弱论证。

世间几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某种相似性,但不能简单进行类比。是否同类对象或可比的对象之间进行类比?本质不同的事物往往不可比,不能用其表面的相似来进行类比。

例1: 医生在探索AM的病因时受到了MP这种疾病形成原因的启发。因为这两种病都发生在年龄相似的一类人当中,两种病的明显症状是发高烧、淋巴肿大和缺乏食欲。另外,这两种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医学研究者确信导致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是相似的。

分析: 这是一则类比论证,作者的结论依赖的预设显然是,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会有类似的病因。

例2: 实验发现,少量口服某种类型的安定药物,可使人们在测谎器的测验中撒谎而不被发现。测谎器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被这类安定药物有效地抑制,同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物可同样有效地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而没有显著的副作用。

分析: 上述论证简化为,某类安定药物在抑制测谎测验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时有效,所以该类安定药物在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时同样有效。这则类比论证显然必须假设,测谎器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类似。

例3: 所有的灰狼都是狼。这一断定显然是真的。因此,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这一断定也是真的。

分析: 上述类比论证,把“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类比为“所有的灰狼都是狼”。此论证的漏洞在于类比不当,“灰狼”从属于“狼”,是包含关系;而“疑似SARS病例”并不从属于“SARS病例”,不是包含关系。可见,题干的论证忽略了:灰狼与狼的关系,不同于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的关系。

CQ8:可类推问题:类比事物之间是否可类推?

即是否忽视了时间因素对样本属性的影响?若没有影响,则加强论证,反之,若有影响,则削弱论证。

类推是指同一个物体或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的类比,这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样本属性的影响。如果忽视时间因素对样本属性的影响,机械地以样本属性为根据,对一个事物的现在或未来做出的概括或类推就犯了类推不当的谬误。

例: 在20世纪80年代,数十亿枚电池被扔到垃圾坑中,人们越来越担心在电池腐烂时,其中的有毒金属会渗入到地下水中并将其污染。然而,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对20世纪50年代曾经用过而后关闭的大垃圾坑附近的地下水的研究表明,这种污染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

分析: 上述论证由对20世纪50年代垃圾坑的研究类推出20世纪80年代的废电池不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若发现,与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垃圾坑相比,20世纪50年代典型垃圾坑中含有的电池数量可以忽略不计。意味着如果电池像20世纪80年代一样多就未必不能产生污染,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论证。

2.多个事物的类比

多个事物的类比,比如“ n +1”类比的评价除了前述的批判性问题外,还包括以下这一批判性。

CQ9:其他案例的差异性问题:初始类似物中的其他相似性和差异性如何?

即对于相似于A并且存在推出属性d的其他案例,是否具有其他相似性和差异性?其他形似性越多,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削弱。反之,其他差异性越多,则类比论证越得到加强。

这一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1)实例数量(初始类似物的相似数目)

需要考虑的是类比物的实例数量是否足够多?在同样的情况下,类比物的规模越大,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因此,要尽量扩大事物之间类比物的规模。

类比物的规模指的是类比物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数量越多而且分布的场合之间差异越大,类比物的规模就越大。比如,在上述类比的基础上,我们拿三支足球队来进行类比,分别是欧洲职业联赛、中国职业联赛和中国高校联赛的球队,三支球队的队员所处的层次、地域和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他们都具有上述一系列属性,而且团队协作是他们各自获胜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以此为据来推论团队协作是公司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就会进一步提高上述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如果我过去对特定种类的鞋子的经历仅限于我穿过的并喜欢的一双,对一双明显类似的鞋,我穿后发现具有意想不到的缺陷,这将使我很失望。但是如果我多次购买了那类鞋子,我可以有理由地认为,下一次购买的鞋子会与我以前穿的一样好。在同样对象上的多次的同种经验将支撑结论(购买的鞋子将是合脚的),比单个经验支撑结论有力得多。每一个经验可看成是一个附加实例,在评价类比论证中实例数是第一个标准。

一般地讲,实例数量—过去所经历的场合数越大,论证越强。但是实例数量和结论成真的概率之间没有简单的比例关系。增加实例数量是重要的,但其他因素也要增加。

(2)前提中实例的多样性(初始类似物中的差异性)

类比论证的前提中所涉及的实例越多样化,论证越强。如果我先前购买的那些合脚的鞋子,既有购买于大商店的,又有购买于专卖店的,既有在纽约制造的又有在加利福尼亚制造的,既有通过邮寄销售的,又有通过商店直接销售的,那么,我可以有信心地认为,鞋子合脚的原因在于鞋子本身,而不是售货员的服务。

案例 购车类比

甲在考虑买一辆新轿车。他决定买一辆X品牌汽车,因为他想得到较低的百公里油耗,而他朋友乙的Y品牌车具有较低的百公里油耗。

分析: 运用以上类比推理的评估准则来分析这一案例:

①相关性问题

一方面,如果甲论证,这两辆车都有包有衬垫的方向盘、速度表、软座、着色的车窗、CD播放器,并且车身都漆成白色。这一论证是弱的,因为这些相似性与百公里油耗无关。

另一方面,如果甲的结论根据的是这两辆车具有排量、型号相同的发动机这一事实,那么他的论证就是比较强的,因为发动机的排量、型号与百公里油耗是相关的。

②相似性问题

假设除了排量、型号相同的发动机外,甲又注意到他打算买的车与乙的车有更多的相似性:全车重量、流线型的车身、齿轮比和轮胎。这些增加的相似性,均与百公里油耗相关,有助于加强甲的论证。

③差异性问题

类比对象的差异点被称为非相似性,比如,甲的轿车装有涡轮增压器而乙的车没有,甲开车的习惯(包括发动与刹车)比乙要猛,乙的轿车装有超速齿轮挡而甲的车没有,那么甲的论证会被削弱,因为这些非相似性往往会增加甲的百公里油耗。

相反,如果是乙的轿车装有涡轮增压器而甲的车没有,乙开车的习惯(包括发动与刹车)比甲要猛,甲的轿车装有超速齿轮挡而乙的车没有,那么甲的论证会被加强,因为这些非相似性往往会减少甲的百公里油耗。

④其他案例问题

到目前为止,甲的结论是建立在他所打算买的轿车与唯一的另一辆车(即乙的车)之间的相似性的基础上的。现在假设,甲还有另外三个朋友,他们开的车都与乙的轿车型号相同,行驶的年数也相同,他们全都达到了较低的百公里油耗。这些增加的初始类似物加强了甲的论证。

另一方面,假设这三个新增加的朋友中,有两个人达到了与乙的车同样较低的百公里油耗,这当然会加强甲的论证;但第三个人的百公里油耗很高,这就削弱了甲的结论,这第三个人的车被称为反类比。

现在假定甲的三个朋友(他们的车全都达到了较低的百公里油耗)是在同一个加油站购买汽油,都是定期由同一个机修工为他们的汽车进行维护调节,他们都添加同样的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都对他们的轮胎充气到同样的压强,并且都是在城市中不拥挤的、平坦的道路上以每小时最多28公里的速度驾车行驶。如果这些因素是甲的轿车所缺少的,这样的因素往往会降低甲的结论的可能性,因为有可能一个这样的因素或这些因素的组合是造成较低的百公里油耗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甲的朋友是在不同的加油站购买汽油,以不同的时间间隔由不同的机修工保养调节他们的轿车,他们对轮胎充气时达到的压强不同,他们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坡度的道路行驶,对使用添加润滑油的看法也不同,那么,他们都达到较低的百公里油耗是由他们的汽车型号和使用年数(车龄)之外的其他任何因素所造成的就是不大可能的了。

⑤结论范围问题

甲的结论仅仅是他的轿车将达到较低的百公里油耗。如果现在他把自己的结论改为他的车将达到“至少像乙的车那样低的”百公里油耗,那么他的结论会变弱。这样的结论比先前的结论更具体,也更容易被证伪。现在假设甲把自己的结论改为他的车将达到与乙的车恰好相同低的百公里油耗。这个结论比“至少像乙的车那样低的”的结论更为具体,也更容易被证伪。因此,这样的结论使得甲的论证比他最初的论证要弱得多。

(改编自《简明逻辑学导论一第10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四、类比失当

很多论证需要类比两种或更多事物、观点或情形。如果所比较的两件事物就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实际上并非真正类似,这种类比就不恰当,基于其上的论证也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谬误。

类比的谬误,出现最多的就是根据表面的、不重要的相似来推理。几乎任何两件事情之间都可找到相似性。

例1: 甲电视机与乙电视机有相同的颜色、外形、出厂日期,并且价格也差不多,因此,甲电视机与乙电视机的图像质量一样。

分析: 此推理属于类比不当,类比推理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低。

例2: 据说俄国《真理报》一篇文章把奥巴马和希特勒类比,说他们有12大相似性,包括:拥有类似的祖先血统,奥巴马的母系祖先是德国人,希特勒的祖先是奥地利人;两人的出生证明、公民身份以及宗教信仰,都存在很多争议;都缺乏父爱;年轻时都曾酗酒;都曾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人物;都曾出版过畅销书;奥巴马曾深受非洲裔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影响,而希特勒也受到德国宗教改革人物马丁·路德的启发;掌权时都正值经济衰退期;都是深受民众崇拜的领导人;都是天才的演说家;都推行了医疗卫生改革(国际在线,2009)。结论没有说,读者可以猜出来:奥巴马也很危险,应该警惕他。这样的类比大概是玩笑而无人当真。肤浅的相似性,是损害类比的头号毒药,同时,这样的类比也代表思考的简单习惯和偏见的影响。

1.类比不当

类比不当(Weak Analogy)的谬误,也叫谬比、假类比、弱类比、诉诸类比、机械类比、荒唐类比的谬误,指A与B不具有或者是缺少可比性,却被论述者简单地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具体是指把所论证事物和一个表面与其相似、本质却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论证,从而得出荒谬的结论。

例1: 看到鱼类和鲸都是水生生物,都有相似的体型,就类推鲸也是一种鱼,就是机械类比。实际上,鲸用肺呼吸,胎生,是哺乳动物。鱼类是卵生的。二者区别很大。生物学上形态学分类也容易导致这样的错误,所以,后来用基因距离来分类就可靠得多。

例2: 哈伯的新车有鲜亮的蓝色和真皮内饰,还特别省油。克劳力的新车也有鲜亮的蓝色和真皮内饰,所以克劳力的新车也可能非常省油。在这一论证中,两个实体都有汽车的属性,也就是汽车必须具有的属性,比如有四个车轮、颜色和内饰。由于这些属性与省油的属性没有系统上的或者因果上的联系,所以该论证犯了弱类比的谬误。

2.类推不当

类推不当的谬误是指由于忽视时间因素对样本属性的影响,机械地以样本属性为根据,对一类事物的现在或未来做出的概括或类推。其谬误在于忽视已经发生的重要事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使得基于这类事件所归纳出来的结论变得不大可能。

例1: 上次我打得赢他,我这次一定也打得赢。

分析: 上次打得赢,这次不一定能打得赢,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例2: 高校的围棋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记者就高校A和高校B的比赛成绩作了预测:在以往两校的比赛中,高校A的胜率高达90%,所以这次比赛一定也是高校A取胜。

分析: 由于很可能高校A的原来取胜的那些选手都已经毕业了,那么,这次比赛的选手与以往比赛可能会有实质性的区别,显然,这次比赛高校A就不一定能取胜了。

例3: 政治记者汤姆分析了奥巴马之前的十届美国总统的各种讲话和报告,发现其中有不少谎话,特别是关于经济问题的。因此,汤姆推断:奥巴马关于恢复美国经济的承诺也是谎话。

分析: 由对过去事例的观察不能逻辑地推出将来类似事例仍会发生的普遍结论。从以往美国总统的表现不能推出现任美国总统的表现。

3.相似谬误

类比的链条越长,最后的相似度就会越低,类比也就越会出现弱化,其结论当然也就越不可信,越不贴切。这种由于类比链条长而出现了弱化的类比,叫做“相似谬误”。

有些关系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比较的对象有了变化,比较尺度会因传递的链条越长,越容易出现弱化。相似谬误属于类比谬误,它是在心理上认定相似性的“质”不会有所改变,从而忽视了相似性在“质”上的比较标准可能不一,在“量”上的可能递减,一味照猫画虎,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了。A与B相似可以按某一属性为标准,但B与C相似则又可以按另一个属性为标准。如此类推,第一个类比事物与最后一个类比事物相似的标准就不可捉摸,也许会风马牛不相及。

最典型的由于类比链条长而出现相似谬误要算是《吕氏春秋·察传》中的“狗似人”了:狗似玃(jue,似猕猴而形体较大),玃似母猴,母猴似人,狗似人。 arNFaoykuF7yNbmSsOO+bTqWYlDYzWJtOrQqQxmuBIzs/vdFRCjOGjdYOoVImP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