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场址的选择

林地生态鸡场是鸡重要的生活环境。要为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应该做好林地场址的选择。场址的选择对林地日常生产和管理、鸡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的发挥、生产成本及养殖效益都有重要影响,科学选择场址对保证林地及养鸡场的高效、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场址一旦选定后,所有的房舍建筑、生产设备都要进行动工建设、安装,投资较大,且一经确定后很难改变。林地生态养鸡场场址也就是林地所处地,对林地选择要经过慎重考虑和充分论证。

(一)选择场址原则

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防治环境污染。养鸡场地既要保证免受周围其他厂矿、企业的污染,又要避免对周围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1.无公害生产原则

所选区域的空气、水源水质、土壤土质等环境应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防止重工业、化工工业等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污染。鸡若长期处于严重污染的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产品中也会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畜产品对人体也有害。因此,林地生态鸡场不宜选在环境受到污染的地区或场地。

2.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鸡场选址和建设时要有长远考虑,做到可持续发展。鸡场的生产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选择场址时,应考虑鸡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方法。对场地排污方式、污水去向、距居民区水源的距离等应调查清楚,以免引起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卫生防疫原则

鸡场场地的环境及卫生防疫条件是影响林地生态养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对当地历史疫情做周密的调查研究,特别警惕附近兽医站、养殖场、屠宰场等离拟建场的距离、方位等,尽量要远离这些污染源,并保证合理的卫生距离,并处于这些污染源的上风向。

4.经济性原则

林地生态养鸡,在选择用地和建设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避免盲目追求大规模建设、投资,鸡舍和设备可以因陋就简,有效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和设备,尽量减少投入成本。

(二)选址要求

林地生态养鸡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内容:

1.位置

林地场址要考虑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保证交通方便。林地场外应通有公路,但不应与主要交通线路交叉。林地场址应尽可能接近饲料产地和加工地,靠近产品销售地,确保有合理的运输途径。为确保防疫卫生要求,避免噪声对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与各种化工厂及畜禽产品加工厂距离 为防止被污染,养鸡场与各种化工厂、畜禽产品加工厂等的距离应不小于1500米,而且不应将养鸡场设在这些工厂的下风向。

(2)与其他养殖场距离 为防止疾病的传播,每个养鸡场与其他畜禽场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少于500米。大型畜禽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米。

(3)养鸡场与附近居民点的距离 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与居民点有1000~3000米以上的距离,并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居民水源的下游。有些要求较高的地区,如水源一级保护区、旅游区等,则不允许选建养鸡场。

(4)交通运输 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交通方便,又要为了卫生防疫使鸡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养鸡场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要在300~400米,与国道的距离(省际公路)500米,与省道、区际公路的距离200~300米;与一般道路的距离50~100米(有围墙时可减小到50米)。养鸡场要求建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

(5)与电力、供水及通讯设施关系 养鸡场要靠近输电线路,以尽量缩短新线敷设距离,并最好有双路供电条件。如无此条件,鸡场要有自备电源以保证场内稳定的电力供应。另外,使鸡场尽量靠近集中式供水系统(城市自来水)和邮电通讯等公用设施,以便于保障供水质量及对外联系。

2.地形地势

(1)地势 地势是指地面形状、高低变化的程度。养鸡场地应当地势高燥,高出历史洪水线1米以上。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或建筑物地基深度0.5米以下为宜,避免洪水季节的威胁和减少土壤毛细管作用而产生的地面潮湿。低洼潮湿的场地,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鸡的体热调节,而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繁殖,对鸡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地势要向阳背风,以保持场区的小气候条件稳定,减少寒冷季节风雪的影响。平原地区一般场地比较平坦、开阔,林地场地应注意选择在较周围地段稍高、稍有缓坡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雨后泥泞,容易保持场地和鸡舍干燥。靠近河流、湖泊的地区,场地要选择在较高的地方,应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山区林地应选在稍平缓坡上,坡面向阳,南向坡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大,北向坡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小,东坡和西坡介于两者之间。南坡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北坡则相反。最大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1%~3%以内为宜,坡度过大,对建筑施工、运输、日常管理和放牧工作造成不便。在同一坡向,因为坡度的变化而影响其太阳辐射的强度。15°的南坡得到的太阳辐射比平地(坡度为0)要高,而在北坡则较低。山区林地还要注意地质构造情况,避开断层、滑坡、塌方的地段,避开坡底和谷地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在山下部,低的山谷或盆地中,云雾较多,光照的时间少。

(2)地形 地形是指养殖场地的形状、大小及地面物体等状况。林地的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

3.地质和土壤

林地土质状况对环境、林地植被生长情况、鸡群健康状况、鸡舍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关系。林地散放养鸡,林地作为鸡重要的生存环境,土质对鸡的影响要比舍内饲养时更为重要。鸡长期与地面接触,可以通过林地植被的生长与营养含量、土质所含腐殖质、矿物质含量等对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场址时,要详细了解场地的土质土壤状况,要求场地以往没有发生过疫情,透水透气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

(1)土壤类型 土壤是由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生物学作用形成的。土壤是由土粒组成的,土粒根据直径大小分为沙粒(粒径0.01~1毫米)、粉粒(粒径0.001~0.01毫米)和黏粒(粒径小于0.001毫米)。

壤土是大致等量的沙粒、粉粒及黏粒,或是黏粒稍低于30%。土壤质粒较均匀,黏松适度,透水透气性良好,雨后也不会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的生存和繁殖。土壤导热性小,热容量大,土温稳定、温暖,对鸡的健康、卫生防疫生长和林地种植都比较适宜。抗压性好,膨胀性小,也适于做鸡舍建筑地基。

沙质土含沙粒超过50%,土壤黏结性小,土壤疏松,透气透水性强;但热容量小,增温与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会使鸡舍内温度波动不稳,并作为建筑用地抗压性弱,建筑投资增大。注意防止土壤过热、防冻。

黏质土的沙粒含量较少,黏粒及粉粒较多,黏粒含量常超过30%。这类土壤质地黏重,土壤孔隙细小,透水透气性差;吸湿性强,易潮湿、泥泞,长期积水,易沼泽化。在其上修建鸡舍,舍内容易潮湿,也易于滋生蚊蝇。有机质分解较慢,土壤热容量大,昼夜土壤温差较小,春季土温上升慢。由于其容水量大,在寒冷地区冬天结冰时,体积膨胀变形,可导致建筑物基础损坏。潮湿会成为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使寄生虫病或传染病得以流行。

(2)土壤化学成分 土壤成分复杂,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土壤溶液和气体。一般土壤中矿物质占90%~99%,有机物占1%~10%。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与鸡关系密切的有钙、磷、钾、钠、镁、硫等常量元素及必要的微量元素如碘、氟、钴、钼、锰、锌、铁、铜、硒等。另外,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氧、硅、铝等,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林地植被的重要养分。

土壤中的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会通过饲料、植被和水引起一些营养代谢疾病。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常量元素含量较丰富,大多可以通过饲料满足鸡的需要。但鸡对某些元素的需求较多,或植物性饲料中含量较低,应注意在日粮中补充。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农药残毒)等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对鸡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如果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标准,被鸡食入后,会直接影响鸡的健康,所生产的鸡蛋与鸡肉也会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富集残留,达不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所以,要了解鸡场当地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对土壤样品的汞、镉、铬、铅、砷等污染物进行检测。

(3)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也会影响鸡的健康。土壤中的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微生物中有细菌、放线菌、病毒。植物中有真菌和藻类,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蠕虫、线虫和昆虫等。微生物大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土壤中的细菌大多是非病原性杂菌,如酵母菌、球菌、硝化菌和固氮菌等。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营养物质等不利于病原菌的生存。但被污染的土壤,或抗逆性较强的病原菌,可能长期生存下来。沙门菌可生存12个月,霍乱杆菌可生存9个月,痢疾杆菌在潮湿的地方可生存2~5个月,在冻土地带,细菌可长期生存。因此,发生过疫情的地区会对鸡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养鸡场也不宜选低洼、沼泽地区,这些地区容易有寄生虫生存,会成为鸡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总之,对土质土壤的选择,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物理性质,应重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如因客观条件所限,达不到理想土壤,就要在鸡的饲养管理、鸡舍设计、施工和使用时注意弥补土壤的缺陷。

4.水质水源

水是鸡最重要的营养物之一。刚出壳雏鸡体内含水量85%左右,成年鸡体内含水量65%左右。鸡体内缺水10%,将导致代谢紊乱,超过20%即可引起死亡。必须给鸡充足、清洁的饮水。水源水质关系着林地养鸡时的生产和人员生活用水及建筑施工用水,林地养鸡必须有可靠的水源。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是: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和防护方便。

(1)水量充足 能满足林地生产、灌溉用水、场内人员生活用水、鸡饮用和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鸡场人员生活用水一般每人每天24~40升,每只成鸡每天的饮水量平均为300毫升,加上日常管理一般按每只鸡每天1升计算。夏季用水量要增加30%~50%。

(2)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度好。水的化学性状、需了解水的酸碱度、硬度、有无污染源和有害物质等。有条件的则应提取水样做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化验分析。水源的水质不经过处理或稍加处理就能符合饮用水标准是最理想的。

饮用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4-2)。

表4-2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当畜禽饮用水中含有农药时,农药含量不能超过表4-3中的规定。

表4-3 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毫克/升)

(3)水源选择 水源周围环境条件应较好。以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取水点应设在工矿企业的上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林地水源。

①地面水:包括江、河、湖、塘及水库等。这些水主要由降水或地下水在地表径流汇集而成,容易受到生活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常常因此引起疾病流行或慢性中毒。地面水一般来源广、水量足,又因为它本身有较好的自净能力,是被广泛使用的水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水量大、流动的地面水作牧场水源,使水有较好的自净能力。在管理上可采取分段用水和分塘用水。

②地下水:地下水深藏在地下,是由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水质悬浮杂质少、水清澈透明、有机物和细菌含量极少、溶解盐含量高、硬度和矿化度较大、不易受污染、水量充足而稳定和便于卫生防护。但某些地区地下水含有某些矿物性毒物,往往引起地方性疾病。所以,当选用地下水时,应首先进行检验,才能选作水源。

③降水:是雨、雪等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水质依地区条件而定。内陆的降水可混入大气中的灰尘、细菌,城市和工业区的降水可混入煤烟、酸雨等各种可溶性气体和化合物,因而易受污染。降水由于贮存困难、水量无保障,除缺乏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地区外,一般不宜作林地养殖场的水源。

自来水和深层地下水是最好水源。林地场区附近如有地方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可以尽量引用,但需要了解水量能否保证。也可以在本场地打井,采用深层水作为主要供水来源或者作为地面水量不足时的补充水源。

(4)水的人工净化和消毒 如果林地养鸡场无自来水供应。使用地面水作为水源时,水质一般比较浑浊,细菌含量较多,必须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以改善水质。地下水较清洁,一般只需消毒处理。

①普通净化:包括混凝沉淀和砂滤。

a.混凝沉淀:加入明矾、硫酸铝和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混凝剂,使水中杂质加速沉降。混凝沉淀的效果与水的浑浊度、温度的高低、混凝沉淀时间长短、混凝剂用量有关。普通河水用明矾时,需40~60毫克/升。

b.砂滤:把浑浊的水通过砂层,使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阻留在砂层上部,水得到净化。可在河边挖渗水井,使水经过地层滤过。

②消毒:水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后,细菌大大减少,但还没有完全除去,病原菌还有可能存在,为确保饮水安全,必须再经过消毒处理。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氯化消毒法,此法杀菌力强、使用方便、费用低。

氯化消毒用的药剂为液态氯和漂白粉。漂白粉的杀菌能力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氯。新制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但漂白粉易受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分、光线和高温等的影响而发生分解,使有效氯含量不断减少。因此,须将漂白粉装在密塞的棕色瓶内,放在低温干燥、阴暗处,并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氯含量。如果有效氯含量低于15%,则不适于作饮水消毒用。此外,还有漂白粉精片,它的有效氯含量高而且稳定,使用比较方便。

5.气候因素

调查了解当地气候气象资料,如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作为鸡场建设和设计的参考。这些资料包括地区气温的变化情况、夏季最高温度及持续天数、冬季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风向频率、土壤冻结深度、降雨量与积雪深度、最大风力、常年主导风向、光照情况等。 a+dkwh9yODhN90pZinZWdjww7RAFki+3gYSh5n2A+AQRxF8FqHanwSe4fK3PE1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