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苗圃地整地有哪些技术环节?

(1)平地 苗圃土地高低不平,不便于耕作时,应先平整土地。

(2)浅耕 在生荒地、撂荒地或采伐迹地上新开垦苗圃时,耕深10~15厘米;起苗后立即进行浅耕,耕深4~7厘米。

(3)耕地 也叫翻地、犁地。耕地在春季和秋季均可进行。在北方干旱地区和盐碱地区,秋耕可使土壤风化,蓄水保墒,效果优于春耕;春季苗木出圃后应以早耕为好;易于风蚀的沙地适于早春耕地;雨季苗木出圃后要适时耕地。

(4)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以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北方干旱或无积雪的地区可在秋耕后及时耙地;冬季有积雪的地区耕后不耙,等第二年春再顶凌耙地;在土壤黏重地区耕后宜晒垡,待土壤干燥到一定程度再耙地或第二年春耙地;休闲地,为了保水可在雨后适当湿度时耙地。

(5)镇压 春旱多风的地区,在耕地后或播种前进行镇压,湿而黏的土壤不能镇压。

(6)中耕 在苗木生长期间进行的松土作业,要结合灌水、降雨、除草完成,深度以不伤根为准。

『经验推广』

如何确定耕地深度?

耕地深度要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和苗木根系发育特性等条件而定。一般圃地的耕地深度最好在25~35厘米。培育大苗耕深30~40厘米;培育扦插苗耕深25~35厘米;培育播种苗耕深20~25厘米。培育直根性树种宜深耕,培育浅根性树种可浅耕;干旱地区和盐碱地,为了蓄水保墒和抑制返盐宜深耕;沙土地,为了防风蚀和减少水分蒸发宜浅耕;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的地区都应深耕;春耕应比秋耕浅些。 Rd2aGw9GKBXcJsbSgO+w7gza5ZXYypi5sHWSKFzOO/ffFR7D2vbSD219rvm+RS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