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苗圃地如何区划?

一般可将苗圃分为两部分: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非生产用地)。

(1)生产用地区划 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来生产苗木的地块,可划分为播种区、无性繁殖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和母树区五个部分。

①播种区 播种区是用来培育播种实生苗的生产区,如图1-1所示。播种苗在幼苗阶段抵抗力较弱,需精细管理。因此,播种区应设在靠近管理区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一般来说,播种区是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地区。

图1-1 播种区

②无性繁殖区 无性繁殖区是培育营养繁殖苗的生产区,如图1-2所示。无性繁殖区也要求设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地下水位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珍贵树种或成活困难的树种,应安排在最好的地方。无性繁殖区应设置荫棚或小拱棚,最好安装滴灌或喷灌设备。

图1-2 无性繁殖区

③移植区 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培育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苗木时,则植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依规格要求和生长速度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一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所以,移植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大而整齐的地块。

④大苗区 用来培育体型、苗龄较大的苗木。这类苗木定植后不再进行移植,培育年限较长,对水肥的要求更高,一般选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为了出圃起苗、运输方便,大苗区应紧邻苗圃的主干道。

⑤母树区 母树区是用来采集优良的种子、插条、插穗等繁殖材料的生产区。母树区占地面积小,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对于乡土树种,可利用防护林带、路边、渠边、沟边进行栽植。

(2)辅助用地区划 辅助用地主要指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等。辅助用地面积应占苗圃总面积的20%~25%。

①道路系统 包括主路、支路和步道。道路系统的设置必须保证生产期间车辆、机具和人员的正常运行,以利作业。

主路:主路宽6~8米,高于耕作区20厘米,对外与公路相连。

支路:支路通常与主路相垂直或在主路两侧设置,宽4米。

步道:步道设在各耕作区之间,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宽2米。

②排灌系统 排灌系统是苗圃灌溉和排水设施的总称。

水源: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水源应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力求分布均匀。

灌溉系统:如采用地面灌溉,则应设置主渠、支渠和毛渠。为节约用地,各级渠道应与各级道路的设置相配合,各级渠道相互垂直,毛渠还应与苗木的栽植行垂直,便于灌溉。如采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则应设置相应的设备。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应设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也有主沟、支沟、小沟之分。

主沟:设在主路的两侧,宽1米以上,深0.5~1米。

支沟:设在支路两侧,宽0.5~1米,深0.5~1米。

小沟:设在耕作区内,排除苗床的水,宽0.3~1米,深0.3~0.6米。

③防护林带 一般情况下,小型苗圃设置一条与主风方向垂直的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设置防护林带;大型苗圃除了在四周设置林带外,在苗圃内结合道路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的辅助林带。

防护林带的结构:主林带以乔木、灌木混交的半透风式林带为宜,宽8~10米。辅助林带1~4行乔木即可。

④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车库和场院等。管理区应设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但要交通方便,接近水源、电源。 KgNSkn3vDsNgjdJK7ZchkX/QdNOz5l2xvIYq2PZ+HMjWmP/pDSgxpNbidjeyhN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