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之美,故作“华”。几千年来汉族在晋、燕、秦、齐、吴、越、楚等国的基础上构成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又与共同生活繁衍在这片神州大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兼收并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反映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即使今天我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尤其是旗袍,更是受西洋文化东渐的影响,将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凸显女性曲线之优美,堪称中西服装文化交融的最佳实例。

当我们提起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时,无疑是受益于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只是由于民族较为单一,成为了他们的“国服”。而纵观中国历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造成了服饰多样性的发展格局。各个民族的先民们遵循本民族的发展脉络而传承,在服饰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民族服饰民族性的真实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服装服饰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通过服饰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文化学者认为,服饰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民族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了各自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服饰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其中,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痕迹。

符号学研究表明,服饰的构成要素是按一定文化的传统模式所作的编码,体现于服饰的符号化形式,遂由丰富的符号学“词汇”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叙事特征和独特的美感。因此,对民族服饰如何转换为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课题。

本书作者刘天勇老师曾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服装专业,因学校地处重庆,离少数民族集居的云贵地区很近。受教学环境影响,很早就对民族服饰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阶段,多次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硕士论文以此为基础,写下的《贵州苗族服饰符号语义及研究价值》一文,对苗族服饰构成元素所体现出的符号语义作了深入解读,内容翔实,对于民族服饰符号语义的现代转换提出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的观点和运用方法,实属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毕业后又去了青岛大学纺织学院的服装专业任教,延续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服饰与民间工艺的研究与教学,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研成果。这本《民族风格服装设计》,是刘天勇与王培娜老师合作的成果之一。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民族服饰与时尚、民族服饰风格的创新与设计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民族服饰风格借鉴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等,既有详尽的理论阐释,也有实践层次的具体运用,图文相照。对在校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以及从事服装设计的设计师而言,本书作为设计具有民族服饰内涵和时尚风格的服装作品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具体的设计方法,有直接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全书充满了对民族服饰文化和装饰特点的理解力,对于如何借鉴,如何创新,明显透露出了清新的学术气息,这些成果表明,做一名学者型、专业型的教师仍然是当今教师的必由之路。

学术是一种追求,作为青年教师,能以此为乐,潜心研究,勤于思考和总结,并不断有成果呈现,理当祝贺。

是为序。

余强
2016年2月5日 Fp5iZRu7sP7c82CKlsQF/olsb1aNwS97cJIuw1idabk+j32JcUZHPx7gnZOdVd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