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是指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亦称“经行后期”“月经落后”“经迟”等。若每次延期日数不足3~5日或偶有一次延后者不作月经后期论。此外,青春期月经初潮后l年内,或围绝经期绝经前,周期时有延后,且无其他证候者,也不作此病论。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导致不孕。此病要与早孕相鉴别:育龄期妇女月经过期未来,应首先排除妊娠。早孕者,有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月经后期者则无以上表现,且以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西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制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肾虚者,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及肾,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血虚者,因数伤于血,或化源不足,导致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血寒,分为虚寒和实寒,虚寒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实寒因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气滞者,因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痰湿者,因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缓慢,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以上情况均可致经行错后。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应根据月经的量、色、质,结合全身证候和舌脉辨其虚寒热实。以月经错后、经期基本正常为辨证要点。一般肾虚者,后期量少,色暗淡,质清稀,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等;血虚者,后期量少,色淡质稀,伴头晕,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等;虚寒者,后期量少,色淡质稀,伴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小便清长,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实寒者,后期量少,色暗或有块,伴小腹冷痛拒按,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脉沉紧或沉迟等;气滞者,后期量少或正常,色暗红或有块,伴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质正常,脉弦等;痰湿者,后期量少,色淡质黏,伴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等。治疗须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

组成 人参(少则用1~2钱即3~6g,多则用1~2两即20~60g),山药炒二钱(6g),熟地(少则用2~3钱即6~9g,多则用2~3两即60~90g),杜仲二钱(6g),当归2~3钱(6~9g),山茱萸一钱(3g),枸杞子2~3钱(6~9g),炙甘草1~2钱(3~6g)。

用法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水煎分服,每日1剂,食远温服。)

功用 补血益气,调经。

主治 用于血虚之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解 方中人参为君,大补元气,气生则血长;山药、甘草补脾气,助人参以益生化之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生精血、滋肾阴,补先天之癸水,乃补血贵在滋水之意,人参与熟地黄相配,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耗之证。全方补气生精,养血调经,气生血足,则月经后期恢复有期。

辨证要点 本方大补真元,益气养血,故景岳曾称此方为“救本培元第一要方”。临床以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舌质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气分偏虚者,加黄芪、白术,胃口多滞者不必用;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子、补骨脂之属;畏酸吞酸者,去山茱萸。

名医验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黄可佳主任医师用大补元煎加味治疗肾虚崩漏,其验案如下:女,21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有痛经史。患者平素喜饮热食,末次月经2010年1月2日,于3月9日经潮量多如崩,血色淡,夹有紫暗小血块,伴有头晕腰酸,面白肢冷,小腹坠感。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迟。证属肾阳虚寒、冲任不固。治以温肾助阳、固冲止崩,方用大补元煎加减。组方:党参20g,山药20g,杜仲15g,补骨脂10g,熟地黄15g,当归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艾叶15g,阿胶20g,炙甘草10g。水煎至100ml,分3次口服,一日1剂,调理而愈。

参考文献

郑玫. 辨证论治崩漏四则[J].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2):130-131.

温经汤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 当归、赤芍各10g,川芎6g,桂心、蓬莪术各9g,川牛膝10g,党参10g,甘草炒3g。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用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 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后期,月经量少,行经小腹冷痛,肢冷畏寒,经色紫暗,脉细弦或沉涩。原书指征: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方解 方中桂心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三药合用温经散寒调经;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莪术、牡丹皮活血祛瘀,牛膝引血下行,加强活血通经之功;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温、清、消、补、通并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益气通阳调经之效。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以月经后期,伴小腹冷痛,肢冷畏寒,经色紫暗,脉细弦或沉涩病症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经量多,则去莪术、牛膝活血祛瘀之品,酌加炮姜、艾叶炭以温经止血;若经量甚少者可加入桃仁、红花、生卷柏、鸡血藤等;腹痛者选加五灵脂、蒲黄;腰痛加桑寄生、川续断、狗脊;便溏加白术、山药、神曲;气滞腹胀加香附、乌药。

名医验案

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笑梅主任医师用《校注妇人良方》之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其验案如下:黄某,女,18岁,学生,初诊于1992年11月25日。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转即每行腹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下瘀块后较舒,临行经前腰酸乏力,经行至后期量少,不能畅而行;末次月经10月26日,脉沉细,苔薄白,舌质偏绛,经前有鼻衄,此乃肝郁宫寒所致,拟温经汤化裁。处方:当归、香附、赤芍、苏木各9g,川牛膝、川楝子、延胡索、卷柏各12g,川芎、小茴香各5g,乳香、紫苏叶各3g,瓦楞子15g,7剂。1992年12月9日复诊:经行后期,伴腰酸腹痛,引而不畅,药后经转,疼痛减轻,经色可,量增多,脉细缓,苔薄白,治拟温经调理冲任,宜调经止痛散:柴胡、炒川楝子、当归、青木香、香附、仙茅各9g,延胡索、仙灵脾各12g,薄荷、艾叶、小茴香、乳香各3g,川芎6g。5剂治愈。

参考文献

蔡方春. 裘笑梅老中医痛经辨治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1995,4(5):228-229.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组成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4.5g),炙甘草五分(1.5g)。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 月经后期证属肝郁气滞者。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行不畅,乳房、胸胁胀闷不舒,胸闷善太息,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解 本方即四逆散中以枳壳以枳实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君。香附疏肝理气而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本方以疏肝理气为主,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疏柔相合,气血兼调,肝胃同治。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肝郁气滞之月经后期。以经期错后,量少不畅,胸闷乳胀腹痛,精神抑郁,舌淡红,脉弦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肝郁血滞见胁肋痛甚,加当归尾、郁金、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肝郁化热而见急躁易怒、口苦舌红,加栀子、黄芩、川楝子以清泻肝火;肝气犯脾见脘腹痛甚或攻痛连胁,加青皮、莪术、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肝气犯胃见嗳呃频繁,加旋覆花、赭石、吴茱萸以降逆止呃;兼肝阴不足而见胁痛口干、舌红少苔,加枸杞子、当归、生地黄以滋阴柔肝。

名医验案

①国医大师班秀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月经后期,其验案如下:黄某,女,21岁,学生。13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量、质正常,经期中无不适。近因毕业考试将临,加紧复习功课,作息失常,已2月无经行。3日来头晕腰痛,心烦易躁,夜难入寐,寐则多梦,胃纳不振,大便干结,小便淡黄,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薄黄。肝藏血而主谋虑,患者因思虑过度,思则气结,以致肝气抑郁,故月事不能以时下,郁久则化热,相火内动,经水欲行而不能行之际,故心烦易躁,腰痛楚楚。本《笔花医镜》“养血疏肝”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之:当归身12g,柴胡5g,白芍9g,枳实6g,香附6g,川芎6g,益母草20g,黄精12g,薄荷3g(后下),怀牛膝6g,甘草3g。服上药2剂,经水即来潮,诸症消失,精神舒爽。

②河南省名老中医,南阳地区人民医院李鸣皋主任医师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其验案如下:周某,女,32岁。初诊:1977年4月13日。自诉:近3个月来,两胁胀痛,乳房发胀,心烦易怒,急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少腹胀痛,经色紫暗,有时手有麻木感觉。脉沉弦,舌尖有瘀血点、舌质紫。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9g,白芍15g,香附12g,川芎9g,当归12g,丹参15g,益母草12g,茜草6g,甘草6g,红花6g,通草6g,王不留行12g。4月19日二诊:上方服三剂后,胁及乳房胀痛明显减轻仍心烦急躁,月经38日未行,嘱继服三剂。4月22日三诊:月经于4月20日己来,少腹胀痛较上次月经来时减轻,经色仍暗但无血块。症状大减,上方去红花,又服三剂,诸症消失痊愈。

参考文献

[1] 班秀文. 脏腑学说与妇科[J]. 广西中医药,1984,7(3):37-39.

[2] 李鸣皋. 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体会[J]. 河南赤脚医生,1979(6):9-12.

温经摄血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 大熟地九蒸一两(30g),白芍酒炒一两(30g),川芎酒炒五钱(15g),白术土炒五钱(15g),柴胡五分1.5g,五味子三分0.9g,续断一钱(3g),肉桂去粗皮,研五分(1.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养冲任,摄血调经。

主治 冲任虚寒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怯冷,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原书指征:治妇人肝肾虚寒,经水后期,量多者。

方解 经血摄于肾,统于脾,藏于肝,而必藉冲任通盛蓄泄,施于胞宫,则为月事。方中熟地黄、续断滋肾补冲任,炒白芍补肾养血,川芎活血调经,炒白术健脾生血,肉桂温肾散寒、温经通脉,柴胡疏肝和血。五味子滋肾敛精,合肉桂一散一收,阴阳双补;合柴胡一开一合,调理阴阳。原书注解云:“此方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加肉桂以祛其寒,柴胡以解其郁,是补中有散,而散而不耗气;补中有泻,泻而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此调经之妙药,而摄血之仙丹也,凡经来后者,俱可用。”全方集温、补、疏、敛与一体。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肾精充足,气盛血旺,冲任得养,经血自能满盈,应时而下。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月经后期属于冲任虚寒型,临床上以月经后期、量多、质稀、神疲怯冷、脉迟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元气不足者,加人参3g或6g;漏下者,加延胡索炭6g。

名医验案

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中医妇科名家陈丹华用温经摄血汤治疗月经后期量多,其验案如下:钱某,39岁,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腰酸,少腹冷痛,舌淡苔薄,脉象细弦。曾在外院以寒凝胞脉的痛经论治,痛减而经反增;又以气不摄血施治,经减而痛又剧,遂来门诊,细析证因:小腹畏冷疼痛,虽为寒湿于阻胞宫常见之证,但经水不当量多。经多色淡,虽脾不摄血者有之,但施芪归而不效,足证胞脉失于温煦,奇经固摄无力使然。或曰:冲任失于固摄经水何以后期?此乃素体阳虚,脏腑气化迟缓,血海不能应时盈满之故,化病、固涩均非所宜。审因论治,立补中温散之法,方用傅青主温经摄血汤加味:熟地黄12g,白芍10g,五味子5g,续断10g,川芎3g,白术10g,肉桂2g,柴胡3g,党参、巴戟天各10g,香附5g,守方,随症增易,调治二月,经讯正常。

参考文献

[1]汤叔良. 女科方药指要[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03-604.

[2]张素,李秀娟,张天嵩. 温经摄血汤治疗月经后期57例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2):47-49.

[3]梁明达. 陈丹华老中医治疗月经过多验案举隅[J]. 陕西中医,1984,5(5):23.

瓜石汤

刘奉五经验方

组成 瓜蒌15g,石斛12g,玄参9g,麦冬9g,生地黄12g,瞿麦12g,车前子9g,益母草12g,马尾连6g,牛膝12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主治 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或血涸经闭。

方解 患者素体阳气过盛,肝热上逆,导致胃中燥热,灼伤津液。阳明本为多气多血之经,若阳明津液充实,则冲任精血满盈,月经能以时下。如阳明燥热过盛,津液枯竭,不能化为月经,轻者月经稀发、后错,重者闭经数年不至。本方以瓜蒌、石斛为主药。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阴除热,两药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另加玄参、麦冬养阴增液。因本病源于阴虚血燥,故在四物汤中去掉较为温燥的当归、川芎,用生地黄滋阴生血。瞿麦、车前子活血通经;益母草活血通经,且生津液;马尾连清胃热,热去则津液能以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经血至之目的。此处黄连配瓜蒌治疗因情致所致的心火上炎、肺气郁闭导致的心血不下;而瞿麦使心火从小便而解,三药共用气血同调,开胸气,泻心火,使心血下行,佐一味车前子,清热利湿,佐助瞿麦之力,使上炎之心火得以清除,使得心气得以下通于胞脉。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胃热灼伤津液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以及精血枯竭所引起的闭经。以月经量少、后错,甚至闭经,口干舌燥,心烦胸闷,急躁多梦,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等阴虚血燥征象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①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高益民主任医师,用瓜石汤治疗闭经,其验案如下:宋某,女,25岁。197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16岁月经初潮,开始两月行经一次,以后6~7个月一次,需注射黄体酮始能行经。9年来反复闭经,最长达9个月。末次月经1975年2月5日。自月经初潮经常鼻衄,若因闭经时久,则鼻衄频发。平素急躁易怒,怕冷,口干喜冷饮,小便黄,大便两日一行。舌尖红,脉沉弦。妇科检查:子宫偏左、后位,发育较小,活动良好;双侧附件(-)。证阴虚胃热,血枯经闭。治宜养阴清热,活血通经。方用瓜石汤化裁:瓜蒌24g,石斛、玄参、麦冬、生地黄、牛膝各12g,益母草15g,泽兰、栀子、车前子(包)各9g,芦荟、龙胆草各6g,白茅根30g,水煎服。治疗经过:7月29日服上方7剂后,心烦急躁好转,仍有鼻衄。上方加白芍9g,续服5剂。9月29日,共服药12剂,于8月6日、9月16日各行经一次,持续8日,量中等,色红无血块。守方服药以巩固疗效。

②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任占敏副教授用瓜石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验案如下:刘某,女,48岁,1985年10月9日初诊。患者近两年来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坐卧不宁,月经稀发无规律。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症:潮热自汗,五心烦热,倦怠无力,腰腿痿软,胃脘灼热嘈杂,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舌红少苔,脉细弦。脉证合参,证属阴虚血燥,治以滋阴清热,宽胸和胃之法,采用刘老经验方瓜石汤加减。处方:瓜蒌15g,石斛10g,玄参10g,生地黄12g,麦冬10g,瞿麦10g,车前子10g,益母草12g,尾连8g,牛膝12g。服7剂后,患者自云服此药后即有离照当空、阴霾消散之感,精神体力顿觉好转,诸症大减。继服原方15剂余症皆除,后偶有不适,患者按前方服用,随访1年未复发,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思澍. 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73.

[2]杨芳艳,陈钢,吕计宝. 从《黄帝内经》看瓜石汤治疗月经病[J]. 四川中医,2015,33(12):35-37.

[3]北京中医医院. 刘奉五妇科经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80.

[4]高益民. 刘奉五老中医经验方—瓜石汤的应用[J]. 陕西中医,1982,3(4):13-14.

[5] 任占敏. 刘奉五妇科经验临症心得[J]. 北京中医,1992(5):41-43.

哈荔田经验方

组成 当归、丹参、赤芍药、刘寄奴各12g,香附、苏木、怀牛膝、茜草、茯苓各9g,紫苏梗4.5g,青蒿12g,鳖甲18g,银柴胡6g。

用法 间日1剂。

功用 养血调经,兼退蒸热。

主治 气滞血瘀,营阴亏损致月经后期。症见:或五旬一至,或间月一行,量少有块,颜色深紫,少腹胀痛,不喜按揉。

方解 素禀沉郁,肝木难逐条达之性,故常有胁腹窜痛。气滞不能行血,经脉滞涩,久必成瘀,遂致经行后期,血下多块,腹痛拒按。瘀血内阻,延久不去,营阴暗耗,虚热内炽,因有低热缠绵不已。《金匮要略》谓:“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殆即指此。故治以化瘀通经为主,方用当归养血和血;香附、苏木理气行血以止痛,丹参、刘寄奴、赤芍、茜草、牛膝活血化瘀以通经,又以青蒿、鳖甲、银柴胡滋阴清热,除骨蒸。方中茯苓益气健脾,少用紫苏梗理脾胃之滞,而启运中焦,俾中州得持,自能斡旋有机。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气滞血瘀,营阴亏损致月经后期。临床以月经后期,量少有块,颜色深紫,少腹胀痛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此方为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哈荔田的临床经验方,其验案如下:王某,女,24岁,未婚,1975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夙性质讷,寡于言笑,常有胁腹窜疼之候。年来经事不调,或五旬一至,或间月一行,量少有块,颜色深紫,少腹胀痛,不喜按揉。平日白带量多,质稠气秽。近两个月来,每感日晡形凛,面热心烦,喜握凉物,体倦神疲,自试体温,腋下37.6~38℃,西医诊为“低热待查”予对症疗法,迄无显著效果。观其面色晦滞,舌质暗红少苔,按脉细略数,诊为气滞血瘀,营阴亏损。治拟养血调经,兼退蒸热。服上方,6剂,间日一剂。又予成药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遥丸各6剂,每日各1剂,上、下午分服。丸剂与汤剂交替服用。另以蛇床子9g,吴茱萸3g,黄柏6g,布包,泡水,坐浴,一日两次。二诊(11月9日):服药8日,月汛来潮,此次距上次月经为32天,量仍少,所下多块。胁肋窜痛,腹部胀感,带下已少而未净,热势虽降而未清,腋下体温37.4℃。再依前意,原方出入予服。处方:怀牛膝、刘寄奴、当归各12g,赤芍药、茜草、泽兰叶各9g,川芎、青蒿、牡丹皮各9g,地骨皮12g,胡黄连6g,炒青皮4.5g,6剂。外用药同前。并嘱药后每日服丸剂同上,至月经来潮停药。三诊(12月8日)诉上诊后,汤药服未尽剂,体温即已复常,一直稳定在36.8℃而未反复,自感精神体力有加。昨日月事届期来潮,色、量俱较前为好,略有小块。按脉弦细,舌质淡红,嘱服加味逍遥丸20日,每日上、下午各一剂,以资调理。

参考文献

[1]黄瑛,达美君. 妇科病/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1-472.

[2]哈荔田. 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6.

养精汤

梁文珍经验方

组成 熟地黄15g,菟丝子、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当归、白芍、党参、炒白术各10g,川芎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滋肾填精,养血益气。

主治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之肾阴虚证。如单纯性卵泡发育迟缓、无排卵、排卵障碍或卵巢功能衰退症等,多用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症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不孕,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 方中熟地、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补肾填精以盈血海;当归、白芍补血养血而能安神;茯苓、党参、健脾补中,炒白术补中益气而生津,三药共助后天之运化;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养血而行血。全方多为甘滋、酸敛、温补,少佐辛散、苦降,补而不滞,以助温养流动之机,降虚火以防虚浮之阳。精血相滋,气血互补,冲任相资,血海满盈,奇恒自调。

辨证要点 临床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不孕,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阴虚证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本方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梁文珍的临床经验方。其验案如下:许某,女,22岁,大学生,未婚。患者于2012年7月13日因“月经44日未潮”就诊,12岁初潮,7日/1~2月余,2007年前量少,之后量可。近5年月经周期推后,2008年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现身高163cm,体重52kg。末次月经(LMP):2012.5.30–2012.6.5,量可,色暗红质稠,少许血块。纳寐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经检查,西医诊断为PCOS;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大法,予养精汤加减:当归、三棱、赤芍、酒黄精、女贞子、太子参、菟丝子、枸杞子、炒白术、泽兰、川牛膝、金银花、莪术、生地黄各10g,三七粉3g。10剂水煎服,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勿食肥甘厚腻之品,坚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二诊:8月23日,月经仍未潮,面额部痤疮,余无不适,舌红苔润脉沉滑,以补肾健脾,导痰除湿为主,予养精导痰汤加减:金银花、生地黄、山茱萸、北沙参、丹参、山药、土茯苓、女贞子、黄芪、菟丝子、当归、薏苡仁、枸杞子各10g,川芎5g,10剂水煎服。三诊9月6日,LMP:9月3日至今,量较前少,色暗红,有血块,腹痛,经前乳房胀痛。继予上方加减。此后3个月患者就诊,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参考文献

[1]梁文珍. 梁文珍妇科临证精华[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33-134.

[2]孙丽丽,刘春丽,梁文珍,等. 梁文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 光明中医,2014,29(1):25-27. AIBHK70QIHoohLVh7dARVrYkGSjCdSPL/CrMCX/3fVwq4DnClxwrIzlF5yNIq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