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养规模小 奶牛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个体奶农为主体的中小规模奶牛养殖,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严重制约着我国乳业的发展。根据国际上的有关经验,奶农的养殖规模以50头左右为宜。目前,我国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规模达到45%,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占有较大比例。
(2)牧草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牧草是奶牛的重要营养来源。在我国现阶段奶牛的饲料主要是以粮食、作物副产品、秸秆及少部分牧草为主。我国的奶牛缺乏优质的粗饲料,尤其是优质苜蓿和其他牧草是制约我国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之一。
(3)良种牛比例不高,单产低 我国良种奶牛品种主要是中国荷斯坦奶牛,在新疆、内蒙古牧区还有少量的三河牛、新疆褐牛以及西门塔尔牛等。目前,我国的良种奶牛覆盖率还不足50%,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100%的良种奶牛覆盖率。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改良种用牛和牛冷冻精液以弥补良种牛的严重不足。我国奶牛目前平均单产6t左右,而美国的单产水平已经达到了9.6t。
(4)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仍缺乏足够信心 2015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2530.96万吨,与2014年相比下降120万吨左右,国内奶业消费市场出现首次下滑。
(5)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加强和乳制品企业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奶农卖奶难,乳制品企业限收拒收的群体多为散养户,主要是由于散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大多数有着“小、散、乱”的生产特点,原料奶质量和数量没有保障,在奶业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直接受到影响。中型规模以上养殖场,养殖操作规范、原料奶数量和质量稳定、签订有正规收购合同的,受到影响相对较小。
(6)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 一些乳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奶源基地,淡季压价、旺季争抢奶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乳制品企业为抢市场打价格战和广告战,炒作概念,不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误导消费者,有的欠款严重。
(7)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 奶农组织化程度较低,乳制品企业单方面决定生鲜乳价格,奶农利益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