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奶牛的生长特点 |
奶牛的生长过程包括哺乳犊牛、断乳犊牛、小育成牛、大育成牛、青年牛、初(新)产牛及干奶牛等七个阶段,各阶段年龄如表1-6所示。
表1-6 奶牛的生长过程
奶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在消化上具有以下特点:
(1)唾液腺及唾液分泌
牛分泌的唾液具有润湿饲料、溶解食入物以及杀菌和保护口腔的作用。成年母牛可分泌唾液100~150升,高产奶牛分泌唾液可达250升。牛的唾液中不含淀粉酶,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以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犊牛在哺乳阶段唾液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舌脂酶,以利胃肠对脂肪的进一步消化,其对于乳脂的消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具有反刍现象
反刍动物将采食的富含粗纤维的草料,在休息时逆呃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入唾液再吞咽下去的过程叫反刍。反刍就像一种有控制的呕吐,它是对富含粗纤维的植物性饲料消化过程的补充,由逆呕、重咀嚼、混合唾液和吞咽4个过程构成。牛的日反刍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反刍周期14~17次,食后反刍来临时间1~2小时。犊牛一般在生后3周出现反刍。饲料的物理性质和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是影响反刍的主要因素。
(3)具有食道沟反射
食道沟始于贲门,延伸至网胃-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当它关闭合拢时便形成一个由食道至瓣胃的管状结构,称食道沟。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使乳直接进入瓣胃和真胃,以防牛乳进入瘤胃或网胃而引起细菌发酵和消化道疾病。一般情况下,哺乳结束的育成牛和成年牛食道沟反射逐渐消失。
(4)具有嗳气现象
牛的瘤胃-网胃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和原虫。据测定,每毫升瘤胃内容物的微生物数量为10 9 ~10 10 个,有60多种。这些微生物不断地发酵着进入瘤胃中的饲料营养物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各种气体(如CO 2 、CH 4 、H 2 S、NH 3 、CO等)。这些气体只有通过不断地嗳气动作排出体外,才能预防胀气。牛在饲喂后0.5~2小时期间是其产气高峰期。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如甘薯)时,瘤胃发酵作用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来不及嗳出时,就会出现“胀气”,此时应及时机械放气和灌药止酵,否则会引起牛窒息死亡。
奶牛在营养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能够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
牛瘤胃内微生物的活动要求一定浓度的氨,而氨的来源是通过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产生的。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多肽及氨基酸,其中的一些氨基酸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及二氧化碳,所生成的氨和一些小分子的多肽以及游离氨基酸通过瘤胃微生物作用再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当这些微生物到达真胃及十二指肠以后,它们的细胞蛋白质被牛消化和吸收。因此可以在牛的饲料中均匀加入一定浓度的非蛋白氮,如尿素、铵盐等,增加瘤胃中氨的浓度,有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可节约饲料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添加太多,否则氨的浓度就会过高,不仅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引起牛氨中毒。
(2)能够有效利用秸秆等粗饲料
在牛的日粮中有近50%的粗蛋白质来源于粗饲料,80%~90%的中性洗涤纤维需要靠粗饲料来满足,所以在牛的饲料中必须有40%~70%的粗饲料,才能保证其正常的消化生理需要。
(3)能够合成维生素
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在青贮饲料、青草及胡萝卜等正常供应的情况下,日粮中不需要添加合成的维生素。但脂肪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必须从饲料中供给和满足,维生素C虽然被瘤胃微生物破坏,但又可以在肝脏中合成。牛体要合成适当数量的维生素B 12 ,必须供给足够数量的钴。
一般来说,母牛可供繁殖使用10年左右。成年母牛的正常淘汰率为10%,外加低产牛、疾病牛淘汰率5%,年淘汰率在15%左右。所以,一般奶牛场的牛群组成比例为:成年牛58%~65%,18月龄以上青年母牛16%~18%,12~18月龄育成母牛6%~7%,6~12月龄育成牛7%~8%,犊牛8%~9%。牛群结构是通过严格合理选留后备牛和淘汰劣等牛达到的,一般后备牛经6月龄、12月龄、配种前、18月龄等多次选择,每次按一定的淘汰率如10%选留,有计划地培育和创造优良牛群。
成年母牛群的内部结构,一般为一产、二产母牛占成年母牛群的35%~40%,三产至五产母牛占40%~45%,六产以上母牛占15%~20%,牛群平均胎次为3.5~4.0胎(年末成母牛总胎数与年末成母牛总头数之比)。常年均衡供应鲜奶的奶牛场,成牛母牛群中产乳牛和干乳牛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全年保持80%左右处于产乳、20%左右处于干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