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是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引入动物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该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由易感的转变为不易感的一种疫病预防措施。
1.疫苗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可统称为疫苗,包括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和衣原体等制成的菌苗、用病毒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疫苗总体可分为传统的疫苗与生物技术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目前应用最广泛,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类毒素;生物技术疫苗包括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等,这类疫苗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数量和种类有限。
(1)活疫苗 又称弱毒疫苗,让病原微生物毒力逐渐减弱或丧失,但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用这种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弱毒苗。例如布氏杆菌病活疫苗、牛巴氏杆菌弱毒疫苗、牛瘟牛化弱毒疫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等。优点是免疫效果好、接种途径多。缺点是可能出现毒力返祖;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2)灭活疫苗 又称死疫苗,是将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经人工培养后,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其灭活,使其失去感染性和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接种动物后产生主动免疫,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灭活疫苗根据所用佐剂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铝胶佐剂灭活疫苗(如牛巴氏杆菌铝胶灭活疫苗、牛沙门氏菌灭活疫苗)、油乳佐剂灭活疫苗(如牛口蹄疫灭活疫苗)、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等。优点是安全性能好,一般不存在散毒和毒力返祖的危险;一般只需在2~8℃下贮藏和运输,贮藏和运输条件易于满足;受母源抗体干扰少。缺点是接种途径少;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疫苗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影响肉的品质。
(3)类毒素 是将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0.3%~0.4%)的甲醛溶液处理后,使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制剂,称为类毒素。类毒素经过盐析并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胶等,即为吸附精制类毒素。注入动物机体后吸收较慢,可较久地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以增强免疫效果。如破伤风类毒素,注射一次,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期可达4年。
2.免疫
通过接种免疫原性物质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来保护动物,并且产生免疫记忆。当外界有野毒感染时,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免疫力或诱导快速的记忆应答,而不会引起疾病,从而避免疾病暴发引起的损失。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有多种途径,主要分两大类型,即天然获得性免疫和人工获得性免疫。其中,人工获得性免疫又包括人工被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两种类型。
1.口蹄疫疫苗
(1)口蹄疫O型、A型活疫苗 用于预防牛O型、A型口蹄疫。疫苗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为4~6个月。注射前应充分摇匀,肌内或皮下注射。成年牛每头注射4mL,1岁以下犊牛注射2mL。经常发生疫情的易感动物,每年注射2次,以后每年注射1次。
(2)牛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NMXW-99、NMZG-99株) 主要用于预防牛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肌内注射,牛每头3mL。
(3)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用于各种年龄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注射疫苗后2~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注射疫苗前应充分摇匀,肌内注射。成年牛注射3mL,1岁以下犊牛注射2mL。
(4)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OJMS+JSL株) 预防牛、羊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肌内注射,牛每头3mL。首次接种4周后,采用相同接种途径和剂量再接种1次。
(5)牛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 预防牛、羊O型、A型口蹄疫。肌内注射。6月龄以上牛,每头2mL。
2.伪狂犬病疫苗
(1)伪狂犬病活疫苗(伪克灵) 用于预防牛的伪狂犬病。注射后6d,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用法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PBS或特定稀释液稀释,肌内注射;1岁以上牛用3头份;5~12月龄牛用2头份;2~4月龄犊牛第一次用1头份,断乳后再注射2头份。
(2)牛羊伪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 专供预防牛、羊伪狂犬病。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免疫接种。2~4月龄犊牛每头第一次臀部肌内注射1mL,断奶后再注射2mL;5~12月龄牛每头注射2mL;12月龄以上牛每头注射3mL,保护期可达1年。
(3)牛羊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 预防牛、羊伪狂犬病。每年秋季接种1次,颈部皮下注射,成年牛10mL,犊牛8mL,必要时6~7d后加强注射1次,免疫期1年。
3.炭疽疫苗
(1)无毒炭疽芽孢菌苗 预防炭疽,可用于除山羊以外的各种动物。被接种动物要健康。大动物注射于颈部或肩胛后缘的皮下,1岁以上的大动物注射1mL,1岁以下的大动物注射0.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2)Ⅱ号炭疽芽孢苗 预防各种动物的炭疽病。不论牛只的大小,颈侧部每头每次皮下注射1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4.布氏杆菌疫苗
布氏杆菌疫苗对检疫阴性的牛进行免疫预防。我国现有3种疫苗。
(1)布氏杆菌羊型5号(M5)冻干弱毒疫苗 用于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用于3~8个月龄的犊牛,皮下注射每头250亿活菌。若为气雾吸入,则室内气雾时每头250亿活菌,室外气雾时每头400亿活菌。免疫期为1年。
(2)牛布氏杆菌19号疫苗 用于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只用于处女犊牛。即6~8个月龄皮下注射1次,18~20月龄再注射1次,每头注射5mL。免疫期为6年。
以上两种疫苗,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
(3)布氏杆菌猪型2号(S2)冻干菌苗 用于预防牛、羊布氏杆菌病。公、母牛均可口服免疫,每头一律为500亿活菌。不受怀孕的限制,可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在怀孕期使用,免疫期为3年。孕牛不宜采用注射法与气雾法免疫。
5.气肿疽疫苗
本品包括牛气肿疽甲醛菌苗和牛气肿疽明矾菌苗两种。用于健康牛、羊的免疫接种,预防牛、羊气肿疽。注射疫苗14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不论年龄大小,牛颈部或肩胛后缘皮下注射5mL,对6月龄以下经过免疫的牛犊,在6月龄时应再免疫1次。
6.牛巴氏杆菌-气肿疽(干粉)菌苗
用于预防牛出血性白血病和气肿疽病。注射15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临用前以20%氢氧化铝稀释液稀释,使每毫升中含有1头份,摇匀,每头牛肌内或皮下注射1mL。
7.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C88003株)
用于预防牛肺疫。注射本疫苗的牛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C88003株用于黄牛、奶牛、牦牛和犏牛。液体苗与冻干苗均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液体苗按原苗胸水量稀释成500倍,冻干苗按冻干前装量稀释成50倍,成年牛臀部肌内注射2mL,6~12个月小牛肌内注射1mL。
8.牛巴氏杆菌病疫苗
(1)牛巴氏杆菌病氢氧化铝菌苗 用于健康牛的免疫接种,预防牛巴氏杆菌病。注射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9个月。皮下或肌肉注射,体重在100kg以下的牛注射4mL,100kg以上的牛注射6mL。历年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在春季或秋季定期预防接种1次;在长途运输前随时加强免疫1次。
(2)牛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疫苗 用于健康牛的免疫接种,预防牛巴氏杆菌病。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期较长,注射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9个月。肌内注射,犊牛4~6月龄初免,3~6个月后再免疫1次,每头牛注射3mL。
(3)牛巴氏杆菌病弱毒菌苗 用于预防牛巴氏杆菌病。接种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本菌苗注射时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气雾免疫时用蒸馏水稀释,稀释后应充分振摇均匀。注射免疫时每头周岁以上牛,皮下或肌内注射1mL(含2亿活菌),周岁以下犊牛减半注射;室内气雾免疫,不论大小牛每头8亿活菌(每平方米面积用苗量按1头份计算)。
9.牛沙门氏菌病灭活苗
疫苗可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牛的免疫,用于预防牛沙门氏菌病。疫苗免疫期较短,为6个月。1岁以下牛肌内注射1mL,1岁以上牛肌内注射2mL。为增强免疫力,对1岁以上牛在首免后10d,用相同剂量的疫苗再免疫1次;在已发生牛沙门氏菌病的牛群中,应对2~10日龄犊牛肌内注射1mL;怀孕牛在产前45~60d在兽医监护下注射1次,所产犊牛应在30~45日龄免疫l次,剂量均为1mL。
10.牛副结核病疫苗
(1)牛副结核病灭活疫苗 有效预防牛副结核病的发生。适用于各年龄、品种的牛。免疫期为2年。犊牛在出生后7d内,于胸垂皮下注射,1mL/头。
(2)牛副结核病弱毒疫苗 用于预防牛副结核病。适用于各年龄、品种的牛。免疫期为4年。在牛胸垂皮下或颈部皮下接种。犊牛出生后7日内注射1mL。
(3)牛副结核病亚单位灭活疫苗 该苗对预防副结核病有较好效果,安全性也较理想。适用于各年龄、品种的牛。牛胸垂皮下注射,1mL/头。
11.牛流行热疫苗
(1)牛流行热弱毒疫苗 用于预防牛流行热。适用于各品种的不同年龄牛。免疫期为1年。使用时用氢氧化铝胶稀释,间隔4周皮下接种疫苗2次,每次注射5mL。
(2)牛流行热灭活疫苗 可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健康奶牛、黄牛以及妊娠牛,预防牛流行热。在第二次免疫接种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左右。牛颈部皮下间隔21d注射2次疫苗,每次4mL/头,6月龄以下的犊牛注射剂量减半。
(3)牛流行热亚单位油乳剂疫苗 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健康奶牛、黄牛以及妊娠牛,预防牛流行热。在第二次免疫接种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左右。牛颈部皮下间隔21d注射2次疫苗,每次4mL/头,6月龄以下的犊牛注射剂量减半。
(4)牛流行热结晶紫灭活疫苗 适用于各年龄、品种的牛,用于预防牛流行热。免疫期为6个月。牛颈部皮下注射10mL,3~7d后再注射15mL,未满6个月的犊牛按体重将全量15~20mL分两次注射。疫苗多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注射。
12.破伤风类毒素
用于预防家畜破伤风。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2年再注射1mL,免疫期可达4年。皮下注射,成年牛1mL,犊牛0.5mL。给牛做手术或去势时,先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万~3万单位,再实施手术。可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13.牛羊厌氧氢氧化铝菌苗
用于猝死症的预防。免疫期为6个月。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头牛5mL。本品用时摇匀,切勿冻结。病弱奶牛不能使用。
14.大肠杆菌疫苗
大肠杆菌疫苗是应用多价血清型大肠杆菌制备的灭活菌苗,或在疫区获得分离菌株,制成灭活疫苗,免疫孕母牛。肌内注射,每头2~5mL,幼犊可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
15.牛环形泰勒虫病疫苗
本品用于预防牛的环形泰勒虫病。注射后,由于裂殖体繁殖,而不能成为成虫,以刺激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将疫苗瓶放在38~40℃水浴中融化5min后摇匀,每头牛肌内注射1~2mL(含有100万~200万个活细胞)。
16.狂犬病疫苗
预防狂犬病。肌内注射,牛每次注射25~50mL。若作紧急预防,可在间隔3~5d后,再注射1次。
17.牛痘牛化弱毒疫苗
用于预防牛痘的发生。除犊牛、朝鲜牛外,其他品种的牛均适用本疫苗。牛注射疫苗14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注射前按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为每头份1mL,不分年龄、体重、性别,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1mL。
根据免疫接种进行的时机不同,可将其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大类。
1.预防接种
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经常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禽群进行的疫苗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
2.紧急接种
是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群、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的畜禽群体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在疫区应用疫苗作紧急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威胁的畜群逐只进行详细观察和检查,仅能对正常无病的畜禽以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特别强调的是,对病畜禽及可能已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畜禽,必须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立即隔离,不能再接种疫苗。由于在外表正常无病的畜禽中可能混有一部分潜伏期患病动物,这一部分患病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能获得保护,反而会促使其更快发病或死亡,因此在紧急免疫接种后的短期内,畜禽群众发病动物数量有可能增多,但由于这些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而疫苗接种后大多数未感染动物很快就能产生抵抗力,因此发病率不久即可下降,最终使疫情很快停息。某些流行性强大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等,其疫点周围5~10km以上为受威胁区,必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其目的是建立“免疫带”以包围疫区,防止其扩散蔓延。但这一措施必须与疫区的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措施相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紧急接种除使用疫苗外,也常用免疫血清。免疫血清虽然安全有效,但常因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大群使用往往供不应求,目前在生产上很少使用。
免疫程序是指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获得有效免疫效果的重要保障。
1.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有以下8个方面。
一是本地区、本场的发病史及目前正在发生的主要传染病,依此确定疫苗的免疫时间和免疫种类。对当地从未发生过的疾病切勿盲目接种;二是母源抗体水平;三是上一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四是畜禽的免疫应答能力;五是疫苗的种类和性质;六是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七是各种疫苗的配合,同种疫苗本着先弱后强的安排,合理搭配活苗与死苗的应用;八是对动物健康及生产能力的影响。这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必须统筹考虑。
2.参考的免疫程序
牛参考的免疫程序见表4-1和表4-2。
表4-1 肉牛免疫程序
表4-2 牛场免疫程序
第一,购买疫苗时,最好使用国家正式批准生产厂家的疫苗,同时应认真检查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用法、用量说明。另外还要检查疫苗瓶有无破损、瓶塞有无脱落与渗漏,禁止使用无批号、无生产日期或破损的疫苗。
第二,注意无菌操作和自身防护。注射用针筒、针头要经煮沸消毒15~30min、冷却后方可使用,也可使用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注射器。应做到1牛1针头。防疫人员注意无菌要求,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防护,特别是使用人畜共患病疫苗时,应谨慎小心。
第三,疫苗使用前、注射过程中应不停地振荡,使注射进去的疫苗浓度均匀。当天开瓶的疫苗当天用完,剩余部分要作无害化处理。疫苗空瓶要集中做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四,严格按规定剂量注射,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经常观察注射器刻度,确保每头牛都接种上剂量相同的疫苗,避免少注、漏注,禁止打“飞针”。
第五,防疫注射必须在兽医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由掌握注射要领的人员实施,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六,同一季节需注射多种疫苗时,未经联合试验的疫苗宜单独注射,且前后2次疫苗注射间隔时间应在7d左右。
第七,免疫前后不要滥用药物。使用弱毒菌苗前后1周不要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包括饲料中添加的药物);使用病毒性活疫苗前后1周不要使用抗病毒性药物、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第八,兽医师要填写疫苗免疫登记表,以便安排下一次防疫注射时期。
第九,使用的药物和添加剂要充分搅拌均匀。使用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或药物,先做小批试验,确定安全后方可大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