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用药的含义
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2.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正确的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 任何药物合理应用的先决条件是正确的诊断,对动物发病的原因、病理学过程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因、对症用药,否则非但无益,还可能影响诊断,耽误疾病的治疗。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理学过程和临诊症状,用药必须对症下药。例如动物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细菌、病毒、原虫等均可引起腹泻,有些腹泻还可能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所以不能凡是腹泻都使用抗菌药,首先要做出正确的诊断,要针对患病动物的具体疾病指征,选用药效可靠、安全、给药方便、价廉易得的药物。反对滥用药物,尤其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2)熟悉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特征 药物的作用或效应,取决于作用靶位的浓度,每种药物有其特定的药动学特征,只有熟悉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预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临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可能产生多种药理效应,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合理的用药必须根据病理过程的需要,结合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一般药物的疗效是可以预期的。同样,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一般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也是可预期的,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就会产生,应该把不良反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例如,反刍动物用赛拉嗪后可产生大量的唾液分泌,因此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用药前可使用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但阿托品在发挥抑制唾液分泌的治疗作用同时,又可产生抑制胃肠蠕动的副作用,由于胃蠕动停止可引起瘤胃臌胀,因此需预先给制酵药防止发酵。当然,有些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特异性反应等不可预期的,可根据患病动物反应的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时,要针对疾病的临诊症状和病原诊断制定给药方案。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频率(间隔时间)和疗程。在确定治疗药物后,首先确定用药剂量,一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规定的剂量用药,兽医师可根据患病动物情况在规定范围内作必要的调整。剂量的频率是由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经证实的药物维持有效作用的时间决定的,每种药物或制剂有其特定的作用时间。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取决于制剂。但是,选择给药途径还受疾病类型、程度和用药目的的限制,如利多卡因在非静脉注射给药时,对控制室性心律不齐是无效的。多数疾病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期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不能在动物体温下降或病情好转时就停止给药,这样往往会引起疾病复发或诱导产生耐药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5)合理地联合用药 两种以上药物在同一时间里合用可以不互相影响,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两药合用总有一药或两药作用受到影响,其结果可能有:比预期的作用更强(协同作用);减弱一药或两药的作用(颉颃作用);产生意外的毒性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发生在药物吸收前、体内转运过程、生化转化过程及排泄过程中。当两药互相无影响时,其合用后的药物作用可以预知,不会有问题。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应注意利用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尽量避免出现颉颃作用或产生毒性反应。在确定诊断以后,兽医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最有效、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因为多种药物治疗极大地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也给患病动物增加了危险。除了具有确实的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外,要慎重使用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如某些复方制剂),因为它使兽医师失去了根据动物病情需要去调整药物剂量的机会。
(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 一般用药首先要考虑对因治疗,但也要重视对症治疗,两者巧妙地结合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7)避免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 食品动物用药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和有关杂质可能蓄积、残存在动物的组织、器官或食用产品(如蛋、奶)中,这样便造成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兽药残留对人类的潜在危害作用正在被逐步认识,把兽药残留减到最低限度直到消除,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是兽医师用药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① 做好使用兽药的登记工作 避免兽药残留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兽药使用的登记制度,兽医师及养殖人员必须对使用兽药的品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疗程或添加时间等进行登记,以备检查。
② 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根据调查,兽药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所以,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是减少兽药残留的关键措施。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兽药使用指南》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休药期,以保证动物性产品没有兽药残留超标。
③ 避免标签外用药 药物的标签外应用,是指在标签说明以外的任何应用,包括种属、适应证、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一般情况下,食品动物禁止标签外用药,因为任何标签外用药均可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食品动物出现药物残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标签外用药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兽医师应熟悉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消除的资料,采取超长的休药期,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④ 严禁非法使用违禁药物 为了保证动物性产品的安全,近年来,各国都对食品动物禁用药物品种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兽药管理部门也规定了禁用药物清单。兽医师和食品动物饲养场均应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1.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是指对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
(1)抗生素的分类
①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钠、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噻吩等; 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硫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②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包括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多黏菌素类,如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等。
③ 广谱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某些原虫有效。小剂量抑菌,大剂量杀菌。
(2)化学合成抗菌药
① 磺胺药和抗菌增效剂
a.磺胺药 优点是高效、长效、低毒,与抗菌增效剂合用,能扩大抗菌范围,提高磺胺药的疗效。
b.抗菌增效剂 抗菌谱与磺胺药相似,抗菌作用较强,能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抗菌增效剂由此得名。与磺胺药合用使磺胺药的抗菌效力增强几倍乃至几十倍,由抑菌作用变为杀菌作用;能扩大磺胺药的抗菌范围(对磺胺药产生耐药性的菌株也有效)。抗菌增效剂与四环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合用,也有增效作用。
②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领域。第三代产品的氟喹诺酮类,主要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美沙星、单诺沙星等。它们对肠杆菌科、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③ 其他合成抗菌药
a.硝基呋喃类 主要是痢特灵,国家已禁用。
b.喹噁啉类 本类药是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药,抗菌谱广。常使用的药物有喹乙醇、痢菌净(乙酰甲喹)。
2.常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1)青霉素类 与氨基糖苷类有协同作用,但剂量要基本平衡;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有颉颃作用;青霉素不可内服,因易被胃酸破坏;青霉素忌青贮饲料、酒糟(酸性太强)。
(2)氨基糖苷类 与青霉素类有协同作用;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与DVD配伍比TMP好一些;与多黏菌素类、其他氨基糖苷类有颉颃作用;脱水、肾功能损害时慎用;硫酸新霉素不可注射给药;链霉素忌青贮饲料、酒糟(酸性太强);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庆大霉素毒性增加。
(3)四环素类 与同类药、非同类药(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有协同作用;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四环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可增强对绿脓杆菌的杀灭作用;适量硫酸钠(1∶1)有利于本品的吸收;含有较多钙和镁的饲料,如黄豆、黑豆、饼粕、石粉、骨粉、贝壳粉、石膏等不利于本品吸收;含三价离子的配合饲料不利于本品的吸收;碱性电解质不利于本品吸收。
(4)硫氰酸红霉素 与SM 2 (或SD、SMM)、TMP的复方制剂比泰乐菌素的复方制剂效果好;碳酸氢钠有利于本品吸收;与林可霉素、四环素有颉颃作用。
(5)林可霉素 与口服补液盐、适量维生素可减少本品副作用;与四环素或诺氟沙星有协同作用。
(6)磺胺类 与TMP、DVD有协同作用,与土霉素有相加作用;碱性电解质可减少肾毒性;与酸性药物、普鲁卡因、氯化铵有颉颃作用;与青霉素类有颉颃作用;忌含硫的饲料添加剂,如人工盐、硫酸镁、硫酸钠、石膏等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
(7)喹诺酮类 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TMP、林可霉素有协同作用;与利福平、氨茶碱有颉颃作用;配合饲料干扰本品吸收。
抗寄生虫药是指能驱除、杀灭寄生虫或抑制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根据药物抗虫作用和寄生虫分类,可以将抗寄生虫药分为抗蠕虫药、抗原虫药和杀虫药。
1.抗蠕虫药
抗蠕虫药是指对动物寄生的蠕虫有驱除、杀灭或抑制活性的药物。根据寄生于动物体内蠕虫的种类,抗蠕虫药又可分为抗线虫药、抗吸虫药、抗绦虫药和抗血吸虫药,但这种分法也是相对的。有些药物兼有多种作用,如吡喹酮具有抗绦虫和抗吸虫作用,苯丙咪唑类具有抗线虫、抗吸虫和抗绦虫作用。
2.抗原虫药
畜禽原虫病是由单细胞原生动物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此类疾病以鸡、兔、牛和羊的球虫病危害最大,不仅流行广,而且还可以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其次,还有锥虫病和梨形虫病。根据原虫的种类,抗原虫药可分为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梨形虫药。
3.杀虫药
杀虫药是指能杀灭节肢昆虫,主要是螨、蜱、虱、蚤、蝇、蚊等外寄生虫,从而防治由这些外寄生虫所引起的畜禽皮肤病的一类药物。国内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及其他杀虫药等。另外,阿维菌素类近来亦广泛用于驱除动物体表寄生虫。
1.肉牛饲养与疾病治疗禁用的药物
(1)禁止使用性激素类。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所有用途),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苯甲酸雌二醇及其盐。
(2)禁止使用 β -兴奋剂类。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及其盐、酯及制剂(所有用途)。
(3)禁止使用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如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及制剂(所有用途)。
(4)禁止使用氯霉素及其制剂,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所有用途)。
(5)禁止使用安眠酮及其制剂(所有用途)。
(6)禁止使用甲硝唑、地美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促生长)。
(7)禁止使用氯化亚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杀虫剂)。
(8)不应使用抗生素滤渣作肉牛饲料原料。因为该类物质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养殖业危害很大,一是容易引起耐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2.奶牛饲养与疾病治疗禁用的药物
(1)对饲养环境、厩舍、器具进行消毒,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如苯酚(石炭酸)、甲酚等。
(2)禁止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动物源性饲料。
(3)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的抗生素。恩诺沙星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土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土霉素、磺胺嘧啶片、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
(4)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的抗寄生虫药。阿苯哒唑(即丙硫唑)片、伊维菌素注射液、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
(5)泌乳期奶牛禁止使用的生殖激素类药。注射用绒促性素、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醋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液、注射用垂体促卵泡素、注射用垂体促黄体素、黄体酮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
1.肉牛饲养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抗菌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及使用规定
具体见表3-5。
表3-5 肉牛饲养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抗菌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及使用规定
2.奶牛饲养允许使用的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和生殖激素类药及使用规定
具体见表3-6。
表3-6 奶牛饲养允许使用的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和生殖激素类药及使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