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体针灸疗法是根据牛的病情,正确选取经穴,应用各种不同的针具,施以种种不同的手法刺入牛体一定穴位,或用艾卷点燃后熏灼牛体穴位,给以适当的刺激,借以疏通经络,宜导气血,调整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针治牛病的目的。
表2-1 牛体常用针刺穴位、针法及其主治疾病
针灸施术前要先在病畜体表准确的认穴及取穴。要确定穴位的正确位置,需要掌握认定穴位的方法(图2-1、图2-2)。
图2-1 牛头部穴位
图2-2 牛体针灸穴位
(1)自然标志法 根据畜体体表各种外貌标志和解剖特点作为定穴的依据,如在口角处取开关穴,在鼻唇镜背侧正中、有毛和无毛交界处取山根穴,在腰荐十字部凹陷的正中处取百会穴等,在牛背中线上的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取丹田、三台、苏气、安福、断血等穴,在腰部背中线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取后丹田、肾门等穴,荐椎棘突间取开风穴,在尾背侧尾椎棘突间取尾节、尾干穴等。
(2)指量取穴法 以人的手指第一指第二节关节的宽度,作为取穴的尺度,如食指、中指相关宽度为3厘米(2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相并为6厘米(4横指)。
(3)体躯比例距离取穴法 在解剖标志基础上采用连线和适线的交叉点来定穴,例如在牛的两耳连线与背中相交处取天门穴;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之连线的中点处取“黄金穴”等。
针灸刺血治疗牛疾病的效果与选取穴位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主治范围,如大椎穴退热,后三里穴助消化,交巢穴止泻,肺俞穴治咳喘,百会穴医百病等。选取针灸穴位治畜病时可取一穴治数病,也有一病取数穴。
凡病症出现在某部,即可取穴位针刺治疗,如针刺治疗牙关紧闭,取锁口穴、开关穴、牙关穴;膝关节炎,可取掠草穴等。
取患部邻近部位穴位针治,如针刺治疗眼疾,取睛明穴、睛俞穴和太阳穴;肺热取肺俞穴等。
疾病属于某脏某经,取穴针治可根据脉循环的经络,选与疾病有关的经脉远端的俞穴。如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病取后三里穴、交巢穴(后海穴)、脾俞穴等。
可按牛患病时出现的症状对症选取穴位治疗。如发热时取睛俞穴、耳尖穴、尾尖穴等。
以上四种选配穴位的原则基本上是以中兽医经络学说为依据,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配合应用施治。近年来,随着针炙疗法的发展,运用电针疗法和针刺麻醉及其他疗法配合使用,结合神经节段分布和神经干走向来选配穴位。
针刺补与泻是中兽医根据《灵枢·经脉》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而确定的两种针刺穴位的方法,即针对虚实不同病症而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虚证采用补法,实证采用泻法。中兽医针刺穴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反之,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
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
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反之,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反之,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
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倾斜刺为补;反之,针尖逆经斜刺为泻。
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反之,转动力量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此外,中兽医临床上还用很多复杂的复式手法针治寒证,可使患牛局部或全身出现热感;针治热证,可使患牛在局部和全身出现寒冷感。对于虚实证不明显的病症,一般采用平补泻的方法,它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在针刺穴位操作时应均匀地提插,捻转,力量速度中等,以得气为度,然后用中等速度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