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人皆知、可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神经症状。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尤其在脑海马角、大脑皮层、小脑等)细胞的胞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狂犬病毒对温热敏感,煮沸2分钟可完全杀死病毒,56℃经15~30分钟可使之灭活。自然光、紫外线、胆盐、甲醛、氯化汞、酸性和碱性消毒剂等都可迅速使之灭活。

【流行病学】 虽然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和猫科动物、蝙蝠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狼、狐、貂、蝙蝠等)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自然储存宿主。当这些动物被肉食者捕食后则可传播本病。患狂犬病的犬和猫是使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多数患病动物唾液中带有病毒,被患病动物咬伤或伤口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直接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另外,人和动物都有经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的病例,值得注意。本病呈散发,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和秋冬之交多见,病死率为100%。

由于病毒是沿神经向中枢传播的,所以头、面部及颈部被咬伤者比躯干和四肢被咬伤者发病快,且发病率也较高。同样道理,伤口越深、伤口越多者发病率也越高。被患病野生动物咬伤者的发病率常比被患病犬咬伤者高1倍以上,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唾液腺中含病毒量比犬高,且含毒时间更久。狂犬病病毒由伤口侵入后,可在侵入部分的肌细胞内增殖,并停留一定时间后才会循神经向中枢传递。也就是说病毒由伤口侵入后与由神经向脊髓、脑干、大脑传递之间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就给被咬者用“疫苗接种”防治本病提供了可能,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预期效果。

【临床症状】 潜伏期的长短差别很大,短者1周,长者1年以上,一般为2~8周,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缓慢,继之表现兴奋不安,前肢搔地,应激性增高,对环境刺激反应性加强。稍有声响立即跃起,试图挣脱缰绳,冲撞墙壁,跨踏饲槽,磨牙流涎。兴奋发作后,往往有一个间歇期,以后再次发作。逐渐发生麻痹症状,如吞咽困难,伸颈、流涎、瘤胃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衰竭而死,病程2~4天。

【病理变化】 肉眼病变不明显。在大脑海马角,小脑和延脑的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实验室检查】 组织学观察、小鼠脑内接种试验和包涵体的免疫荧光试验等可确诊。

【类症鉴别】

1.狂犬病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狂犬病与口蹄疫均有传染性,体温高(40~41℃),大量流涎,减食或废绝。

[不同点] 口蹄疫唇、舌、齿龈有水疱和糜烂,同时蹄趾也有水疱和糜烂,传播迅速,不出现不断哞叫和视力障碍及疝痛。

2.狂犬病与口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狂犬病与口炎均有大量流涎,食欲减退或废绝。

[不同点] 口炎无传染性,口腔有炎症或溃疡,但无视觉障碍,不出现高温和不断哞叫及疝痛。

3.狂犬病与青草搐搦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狂犬病与青草搐搦均有体温高(40~40.5℃),步态蹒跚,吃草反刍废绝,吼叫,口流涎,行动盲目等症状。

[不同点] 青草搐搦无传染性,在施钾肥、氮肥多且低镁的草地放牧多发。在恶劣天气泌乳母牛易发病,感觉过敏,静卧时如有突发声响和触动即重发阵挛性惊厥,两耳及肌肉明显搐搦,心跳音亢进,距离畜体一定距离也可听到。血镁低于0.81毫克/升。

【防制】

1.预防措施

(1)消灭传染源。犬、猫是人类和动物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患有狂犬病的犬、猫进行扑杀,给家养犬进行免疫接种,也就成了预防和消灭人类和猪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对患狂犬病死亡的动物,不应剖检,更不得剥皮食用,以免狂犬病病毒经破损皮肤、黏膜等使人发生感染,而应将病尸焚烧或深埋。

(2)免疫接种。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和人几乎无一例耐过,均以死亡而告终。因此,对狗尤其是牛场饲养的看门狗,要实施一例不漏的以犬五联活疫苗(狂犬病、犬瘟热、犬副流感、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预防性接种,仔犬断奶后以1头份犬五联活疫苗皮下注射,以3周的间隔,连续注射3次;成犬以3周的间隔,每年注射2次,每次1头份。以免发病后咬伤人和牛而传播本病。除犬外,目前尚没有供其他动物使用的狂犬病疫苗。

2.发病后措施

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以抗狂犬病血清进行治疗,在经济上又极不合算。因此,凡患狂犬病的牛或疑似牛均应扑杀。 cLrZ3Rnw+nDaK+NgVGtBI1lR6x8yWjLcGkNOZlcBhxkaArJCkq7r0LaISPLPV8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