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跛行、口腔黏膜溃疡等为特征。因病牛舌、齿龈、颊部黏膜充血肿胀,淤血后变为青紫色,故称蓝舌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

【病原】 蓝舌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呈球形,有囊膜,为双股RNA病毒。病毒具有血凝素,能凝集绵牛和人O型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具有型特异性。目前已发现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可耐干燥和腐败。70%酒精、3%甲醛溶液和3%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快使之灭活。

【流行病学】 反刍动物均易感。病牛和其他带毒反刍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库蠓进行传播,也可通过交配或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库蠓存在较多的夏、秋季节,特别在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 牛感染后多数呈隐性经过,但在较差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下以及遇到强毒感染时,有些病牛可表现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8天,体温升高达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唇、舌、咽、胸部等水肿。口腔黏膜、齿龈、舌呈青紫色并出现烂斑。鼻孔内有脓稠黏液,干涸后变为痂块覆盖在鼻孔表面。随病情发展,可在溃疡损伤部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口臭,吞咽困难。有的出现血样下痢。蹄部皮肤上有线状或带状紫红色血斑,趾间皮肤坏死,病牛跛行。肋部、腹部、会阴、乳房皮肤有斑块状皮炎。怀孕母牛发生流产、死胎或犊牛呈先天性畸形和脑积水。公牛可出现暂时性不育。

【病理变化】 皮肤有充血斑块或局限性皮炎块,蹄冠皮肤有暗紫色带。肌肉出血,肌纤维变性。口腔黏膜和舌部青紫、水肿和糜烂。瘤胃黏膜有暗红色区和坏死灶。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及心肌、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脾肿大,被膜下出血。

【实验室检查】 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测。

【类症鉴别】 注意与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水疱性口炎和牛瘟等相区别。

1.蓝舌病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蓝舌病与牛病毒性腹泻均有传染性,体温高(41℃),口唇糜烂,流涎,有时有蹄叶炎,跛行。

[不同点]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腹泻初粪如水,呈瓦灰色,恶臭,有时呈浅灰糊状(具特征性)。

2.蓝舌病与恶性卡他热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蓝舌病与恶性卡他热均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口腔糜烂,门鼻流黏液,呼吸增数等症状。

[不同点] 恶性卡他热散发,口鼻黏液垂如线可及地面,涎臭,眼结膜角膜发炎,角膜浑浊,头肿大,角松。拉稀恶臭。

3.蓝舌病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蓝舌病与口蹄疫均有传染性,体温高(40~41℃),绝食,口黏膜糜烂,流涎,跛行等症状。

[不同点] 口蹄疫传播迅速,口黏膜先有水疱后糜烂,蹄趾也发生水疱、糜烂,不发生蹄叶炎。

【防制】

1.预防措施

引进牛只时要严格检疫,避免引入带毒牛。夏季应定期对牛药浴、驱虫,消灭库蠓,及时清理牛场的污水和粪便。在疫区可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获得1年的免疫力。但对怀孕母牛不能使用弱毒疫苗,应使用灭活疫苗,以免影响胎牛。

2.发病后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或检出阳性动物,应立即扑杀病牛和同群牛,对尸体做焚烧或深埋处理。对其污染的环境或用具用3%氢氧化钠溶液等严格消毒。 b8QdQPy0CPuQnGMriZyXDdD0ZBY3nWG6cBIV3BbFOSaqZReYndc9rVnnD/XPh7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