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
【病原】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呈球形,有囊膜,为单股RNA病毒。病毒在抗原性上与猪瘟病毒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对乙醚、氯仿、胰酶敏感,pH3以下环境中以及56℃很快被灭活。
【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感染黄牛、奶牛、水牛、牦牛、绵牛、山牛、猪和鹿等,使之发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胚胎也可通过胎盘而感染。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且多发生于6~18月龄的青年牛,发病率约5%,但病死率很高常达90%~100%。老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很高,常在50%以上。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常发生于冬末和春季。潜伏期7~14天。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牛体温突然升高至40~42℃,持续4~7天,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弛缓,鼻、眼内有浆液性分泌物,鼻镜、口腔及舌黏膜糜烂,流涎增多,呼气恶臭。继之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时排出水样稀粪,以后带有黏液、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碎片。一些病牛常伴发蹄叶炎及趾间皮肤坏死、糜烂,从而导致跛行。慢性病牛很少体温升高,最明显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此糜烂可在鼻镜上连成一片,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眼内有浆液性分泌物。由于蹄叶炎及趾间皮肤坏死、糜烂,导致跛行很明显。可有腹泻,也可能不发生腹泻。怀孕母牛可发生流产,或产出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鼻镜、鼻腔有糜烂及浅溃疡,齿龈、上颚、舌面两侧及颊部黏膜糜烂。严重病例在咽喉黏膜有溃疡及弥漫性坏死。特征性损害是食管黏膜发生条索状糜烂。瘤胃、皱胃、小肠、大肠等处黏膜出血、水肿、坏死和溃疡。趾间及全蹄冠有糜烂溃疡,甚至坏死。流产胎儿的口腔、食管、皱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或溃疡。运动失调的新生犊牛小脑发育不全或脑室积水。
【实验室检查】 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验。
【类症鉴别】 注意与恶性卡他热、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某些肠道寄生虫病相区别。
1.牛病毒性腹泻与牛瘟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牛病毒性腹泻与牛瘟均体温高(41~42℃),流泪,口腔黏膜有溃烂,流涎,拉稀。
[不同点] 牛瘟的传染扩散比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快(牛群可达100%),结膜表面有假膜,口黏膜先由灰白或灰色粟粒突起破溃汇成边缘不规则的烂斑,上覆假膜。不发生蹄间皮肤糜烂和蹄叶炎。
2.牛病毒性腹泻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牛病毒性腹泻与口蹄疫均体温高(40~41℃),口腔、鼻镜糜烂,流涎,趾间糜烂、坏死,有跛行。
[不同点] 口蹄疫的传播快速而面积大,眼、鼻无炎症,不流泪和鼻液,不发生蹄叶炎。
3.牛病毒性腹泻与牛恶性卡他热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牛病毒性腹泻与牛恶性卡他热均体温高(41~42℃),口鼻糜烂,流涎,流鼻液,拉稀混有血液。
[不同点] 牛恶性卡他热传染时几乎是个别发病,眼结膜和角膜炎症严重,额窦隆起,牛角松离,进一步蔓延时,咽可因肿胀而窒息。
4.牛病毒性腹泻与水泡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点] 牛病毒性腹泻与水泡性口炎均体温高(40~41℃),口黏膜有烂斑,大量流涎。
[不同点] 水泡性口炎人、马、猪也感染,口黏膜先发水泡而后破溃为糜烂,有的蹄和乳房有水疱,不拉稀,不出现蹄叶炎。
【防制】
1.预防措施
首先以血清学方法检出阳性牛,继之再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出血清学阴性的带毒牛,全部淘汰;文献记载可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但市场上尚无供应。
2.发病后措施
处方1:①将1份量口服补液盐中的两小袋药品同时放入1000毫升的温开水(30℃左右)中,完全溶解后,供牛自由饮用,连用7~10天。②5%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5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2次/天,连用3~5天。③白头翁散200~300克,红糖200~250克,温水调灌服,1次/天,连用3~5天。
处方2:①将1份量口服补液盐中的两小袋药品同时放入1000毫升的温开水(30℃左右)中,完全溶解后,供牛自由饮用,连用7~10天。②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150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00~1500毫升、10%安钠咖5~15毫升、10%维生素C注射液20~50毫升,1~2次/天,连用3~5天。③白头翁散200~300克,红糖200~250克,温水调灌服,1次/天,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