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矿物质及水分,其有机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农作物秸秆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饲料成分,这为其饲料化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秸秆被动物消化利用的前提是动物消化道内要有内源性纤维素酶系或添加到秸秆饲料中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系。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系,因此能够直接利用秸秆饲料。而单胃家畜不能分泌纤维素酶系,不能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必须添加外源性纤维素酶才能利用 [ 1 ] 。
由于农作物秸秆存在以上限制因素,导致秸秆直接作为饲料效果欠佳,需进一步加工处理。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主要有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微生物贮存技术和青贮技术)、氨化技术、秸秆揉搓加工技术、热喷处理技术和秸秆饲料压块技术。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方法,如揉搓加工技术、压块成型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和热喷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方法,如氨化技术、碱化技术、氧化技术和复合技术;生物处理方法,如青贮技术和微贮技术 [ 2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食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往往受到饲料的制约。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有400kg左右,难以用更多的粮食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而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的同时,也生产了7亿多吨作物秸秆,其中稻草2.3×10 8 t,小麦秸1.2×10 8 t,玉米秸2.2×10 8 t,花生、豆类、高粱、荞麦等秋粮作物秸秆1×10 8 t,各种藤蔓类1×10 8 t。目前80%左右的作物秸秆是作为能源被烧掉或供他用,利用率低,且产生大量污染,还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毁弃在田间。利用秸秆类农业固体废物生产饲料,原材料不仅来源广泛,并且成本低廉,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前景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