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肺把好关,挡住寒湿的入侵
很多女孩子意识到保暖的重要性,只是没有暖到根儿上。“好朋友”来的时候暖暖肚子、暖暖腰,喝点生姜红糖水,有时并不能真正赶走身体里的寒气。其实,肺是女人阳气的阀门,暖肺是保暖的第一步。
女性最好的保健、美容方法就是过温暖的生活。这种温暖,首先从“肺气”来固摄。肺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非常娇嫩,特别容易被寒邪侵袭。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诸气
郁皆属于肺。”意思是肺主一身之气。气属阳,肺受寒可损耗阳气,出现肺阳虚。肺阳虚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稍微一活动就气喘,或者咳嗽、声低,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寒气冲破肺气的防御,还可使人着凉感冒、胃寒胃痛、消化不良、小便清长或便次增多、痛经、白带异常等。
对于女人而言,保暖是一条“铁的纪律”,那么怎样做才能暖肺、培护肺气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注重生活里的小细节。
长期待在空调房里时,准备一条披肩,护一护领口位置,挡住寒气。
天气变冷、起风、下雨的时候,将衣领子立起来,穿一双保暖的袜子。
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喝一杯稍热的温开水,暖一暖肠道,驱除呼吸了一夜的寒气,补充呼吸带走的水分。
出门不小心淋雨之后,回家洗个热水澡,用热水泡泡脚,喝一杯热气腾腾的姜枣茶,让自己微微出汗。
每个月的那几天,如果觉得不舒服,腹部凉凉的,就用热水袋敷一敷。
经常晒太阳,尤其是秋冬季节,每天坚持晒十几分钟的太阳。
忧伤肺,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其实能有效地保护机体阳气,使肺气增强,只要长期坚持,可使人精神,活力满分。
肺很娇嫩,起风转凉、阴雨天气时,如果不注意保暖,肺很容易受寒。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肺受寒后肺气不畅,从而影响水湿的输布代谢,使水湿停滞在身体里。水湿停留在肺部,多了就会凝聚成痰,这也是咳痰的原因。反复咳嗽、咳痰,最受伤的莫过于咽喉,这时咽喉肿痛是逃不过的了。
对于寒湿犯肺,中医上常用杏仁、薏苡仁、前胡、炒枳壳等。杏仁止咳平喘,薏苡仁利湿,前胡宣肺散寒止咳,炒枳壳宽胸理气。此处所列中药仅作参考,具体方药如何配伍还需医师辨证开处方。
预防寒湿犯肺,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肺功能,使肺调通水道的功能得以正常,同时要做好御寒措施。《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季养生,要早睡早起。立秋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一些起床,有利于肺气的舒展,防止阳气收得太过。肺气顺畅,阳气充足,人也就自然不怕冷了。
运动是增强肺功能,预防寒湿犯肺的好方法。女性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散步、做广播体操、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至微微发汗,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不过,要注意运动的量,不要过于剧烈,避免大量出汗,因为出汗会耗损阳气。
关于肺的功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只知道它是换气的器官。其实,中医所说的肺还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肺主宣发,可使水液布散到皮肤,使水液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肺主肃降,就是将不用的水湿下归于肾,由肾输向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去。
肺气是否充足影响肺的功能,如果肺受寒,会使肺气不畅,肺阳不足,就会使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使人体水液代谢紊乱,水液就会停聚成痰。肺就是身体里的“痰盂”,痰多了会引起咳痰,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肺炎。
金水六君子煎出自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方中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是滋养肺部、祛痰化湿的名方,对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呕吐、慢性咽炎等有良好的疗效,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金水六君子煎
【原料】 当归6克,熟地黄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原料】 加生姜2~5片,水煎服。
半夏有毒,所以此方不可自行配用,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黄帝内经》中说:“辛入肺走气。”辛味指的是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食物或中药,姜、葱、花椒、韭菜、薄荷、荆芥、川芎等都属于辛味。辛味食物和药物具有行气活血、通利肺气、发散通窍等作用。肺气虚、肺阳虚的女性适量吃辛味食物,能养肺气、散寒除湿。
但是,食用辛味食物也不宜太过,否则会引起肺气偏胜而克伐肝脏,因此辛虽入肺,也要注意适量。尤其秋冬天气干燥,肺容易感受燥邪而引发咳嗽、喉痛等不适,这时更不宜食用辛味食物。
白色入肺,女性餐桌上适当添加适量的银耳、百合、雪梨、山药、藕、豆腐、牛奶、杏仁、莲子、海蜇、无花果等白色食物,能润肺止咳,起到清肺健肤的作用。
银耳被喻为菌中之冠,历代皇家贵族更将银耳视为延年益寿之品,因为它具有很好的补气润肺效果。女性经常吃银耳,能预防肺病,补气养血,美容润肤。
红枣银耳莲子汤
【原料】 银耳、冰糖、莲子、红枣、枸杞子各适量。
【原料】 1.莲子提前泡软,去心;银耳泡发,去杂质和黄色部位,撕成小片。
2.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即成。
《本草纲目》中记载,杏仁“润肺也,消食也,散滞气也”。用杏仁搭配冰糖、川贝母、百合等炖食,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对肺燥咳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是秋冬季节养肺必不可少之物。
三拗汤
【原料】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份。
【原料】 上药为粗末,每次取15克,加生姜5片,水煎温服后盖被子取汗,以出微汗为度。
古法炮制中药时,通常将麻黄切断去根节,杏仁煮后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但三拗汤“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得名“三拗汤”。方中麻黄发汗,杏仁止咳化痰,甘草清热解毒,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因为此方有宣肺发汗的作用,故能帮助肺将体内寒湿之气通过皮肤散发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