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痰湿属阴寒体质,补阳温阳宣散痰湿帮你瘦

我们之所以能够与大自然共处,经受它的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冰霜雪雨等而健康无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体内阳气的“庇护”。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温煦着整个身体,同时又像守卫城堡的士兵一样,与外界的“敌人”做着斗争。痰湿具有阴寒属性,正常情况下,它们会被阳气蒸腾散发;但是一旦阳气不足,无力抵御痰湿,反而会被不断削弱自身的力量,最终痰湿就会肆虐。因此,对付痰湿,首先还要从补阳温阳入手。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湿的治病良药

如果你本身属于痰湿体质,且身体较为肥胖,就会有一大特征,那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大家可能会说,胖人都比较怕热,出汗现象正是怕热的表现。其实,胖人怕热没错,但是胖人自身却并不一定“热”。

万物生长依赖于太阳的温煦,而体内也有一轮“小太阳”,它就是阳气。没有太阳,万物就失去了生机,而缺少了阳气,身体就像一座塌了城墙的城堡,将自己赤裸裸地呈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而这个敌人就是致病的邪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阳气如同卫兵一样,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因此,不管是谁,只要体内阳气旺盛,身体得到护佑,就能百病不侵,保持健康的状态。

但是,阳气就像存在银行的货币一样,每天支取一点儿,日久天长,总有一天会支取完,而随着阳气逐渐被支取,对身体的保护作用也慢慢减弱,如此一来,病邪不断来袭,感冒、落枕、腰疼、腿疼、背疼等病症就出现了。

曾经有一位60岁的女性水肿病患者,主诉两个月来面部以及四肢水肿,按压时有明显的凹陷,且脘腹胀满,胸中嘈杂不适,经常感到口干,但不想喝水,不想吃饭,大便也不爽。诊查她的脉象沉缓,舌苔薄白腻。尿常规、心脏听诊以及心电图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后考虑她的病症是因为脾阳不足、温化无力,致使水饮内停,方药选用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实脾饮”(由茯苓、炒白术、木瓜、草果仁、广木香、大腹皮、制附片、川厚朴、砂仁、炙甘草组成)5剂,每天1剂,服药后腹胀、水肿消失,口也不觉得干了,只是胸闷、食欲不振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善,后来在上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增加理气药,最终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上述案例就是因为阳气不足,而且是脾阳不足,致使水湿停聚在体内,导致湿邪泛滥,从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

中医将“风、寒、暑、湿、燥、热”称为六气,它们与人共存于自然界中,本是相安无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这六种气太过了,就成了侵扰人体的病邪,此时如果体内的阳气稍有不足,它们可能就会乘虚而入。就拿痰湿来说,“痰”是一种病理产物,湿是致病邪气,湿侵袭身体后,不仅因为黏腻重浊的性质影响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正常发挥,同时还会“聚湿成痰”,而成为痰湿体质形成的基础。但是如果体内阳气充足,就可以避免湿邪伤害身体,也让痰湿体质的形成少了机会。湿邪具有阴寒属性,它本身也在不断地消耗着阳气。

缺少了阳气的温煦,身体自然会感到冷,所以,对于痰湿型肥胖者来说提振阳气才是祛除痰湿的关键。宋代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中记载“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这说明肥胖者多痰湿的根本原因是“气虚生寒”。清代叶天士也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阐明了肥胖者本虚标实的病理属性——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因此,补阳温阳就成了祛除体内痰湿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来说,大雾弥漫,湿气很重,此时只要太阳一出,雾气消散,朗朗晴空就出现了;而身体,“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成痰。但如果阳气充足,就能化痰为饮,饮随气行,最终化成水气,痰就消了。

所以说,阳气可护佑全身,防止病邪侵袭,同时也是祛除体内痰湿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阳气,尽量避免损伤阳气的行为,比如熬夜、过食寒凉食物等。

从中医辨证分型的角度来说,痰分为多种,比如寒痰、风痰、热痰、燥痰、湿痰等,本书只针对水湿停聚所致的痰湿体质而言,尤其是通过补阳温阳除痰湿,一定是针对与此有关的湿痰来说的,寒痰也属于阳气不足、体内津液凝聚成痰所致,因此,通过提振阳气也可以得到改善。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辨证对待。

减肥除湿小妙招:多喝热水

多喝热水可以帮助身体将湿邪等排出体外。特别是夏季,大多数人习惯饮食大量寒凉食物,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其实此时最好的降温方式是多喝热水,它不仅可以防暑降温,还可以促进体内的湿邪由毛孔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让水分快速流入小肠被人体吸收 ,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要。

生姜温燥,补阳宣散痰湿最好用

有道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家里备姜,小病不慌”,姜在养生保健中,是常被提及的食物,而对于痰湿体质肥胖者来说,姜就更不能少了。

在对付痰湿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温化通阳之品,以宣散痰湿。这是因为湿为阴邪,属性黏滞,此时只有通过温化通阳让水湿得以蒸腾,才能燥湿、除湿。不过这种温燥法又不能太过峻猛,以免体内的水液禁不住炙烤,最终耗伤体内阴津致使热邪、火邪生出。而适当吃点儿生姜,就能起到宣散痰湿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表散寒、祛湿祛水、止呕祛痰、健胃消食等功效,主治中寒呕吐、咳逆痰饮等症。

生姜有助于祛痰湿、助阳驱寒,自然与它辛温香散的属性是分不开的。不过想要充分发挥这一功效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祛痰湿,更适合在夏季吃生姜。这源于人在夏季易多吃寒凉食物,也习惯用凉水冲澡,还喜欢在空调房纳凉等,如此便容易致使寒邪侵入体内,该排出的寒湿排不出,聚集在体内为痰湿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而适量吃生姜,不但可以驱除寒邪,同时还有助于肌肤腠理毛孔开泄,利于汗液等湿气的排出。

借助补阳的生姜来宣散痰湿,可以将其入膳,比如煮粥食用;也可以制姜汁糖食用,同样能起到温化寒痰的作用。

姜汁糖

原料: 生姜汁1大勺,白糖250克,食用油适量。

制作方法: 将白糖入锅,加水少许熬至较浓时,加入生姜汁调匀,再继续熬至用锅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将糖倒在大盆中(盆中四周及底部事先涂抹食用油),待稍冷时,用刀切成块,每日空腹时食用数块即可。

营养功效: 健脾和胃,温化寒痰,止咳;适用于胃寒型老年慢性气管炎,症见咳嗽、多白痰、食欲不振以及呕吐、恶心等。

姜的用量可以根据痰湿的轻重决定,如果痰湿较重,肥胖明显,又不爱出汗,就可以多吃。对于嗜好抽烟、嗜酒的人,生姜的辣味可能会刺激喉咙,致使咳嗽难受的现象发生。因此,肥胖的痰湿者还是改掉抽烟、嗜酒的毛病为好。

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简单的吃生姜的方法,将新鲜的生姜洗净切片后,贮存在装有醋的小瓶子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先嚼上两三片即可。还可以将姜洗净后,带皮切片,泡入滚开的沸水中,几分钟后喝水吃姜片即可。如果觉得生姜的味道辛辣,难以下咽,为了调剂,可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红糖。

除了生姜以外,干姜也具有温脾助阳、燥湿祛痰的功效,不过它性热而燥,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更胜一筹,阳虚严重、阴寒内盛而致痰湿者可用。放入汤、菜中作为佐料,或煮粥、泡茶均可。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道干姜茶。

干姜茶

原料: 干姜10克,红茶3克。

制作方法: 将干姜洗净,切片水煎成汁,取250毫升沏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为止。每日1剂。

营养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寒湿痹以及阳虚所致的吐血、下血等症。

痰湿肥胖者头窍大多不通透,浑身不舒服,尤其是缺少运动的上班族更严重,情绪受此影响也不太平稳。但是如果每天喝上一杯干姜茶,或者直接用生姜泡茶,让身体微微发汗,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体重也能有效减轻。

减肥除湿小妙招:吃黄瓜鸡蛋

陈皮辛香温燥,除湿化痰起效快

说到陈皮,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许多人在煮汤、做菜时,喜欢随手放上几片陈皮,不仅去腥解腻,还能提味,同时让汤水、菜肴更清新。不过陈皮的作用可不仅限于此,在除湿化痰方面它也发挥着良好的功效呢!

中医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咳嗽痰多者,都可以用陈皮来调理。其实,历代名医在调理脾胃时,都喜欢用陈皮,不少中成药中都有陈皮的影子,比如“二陈汤”“陈皮半夏汤”等,主药都是陈皮。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更是说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具有调和脾胃、畅快胸膈、导滞消痰、宣通五脏、理气燥湿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这种物质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能排除肠道内的积滞之气,令食欲增强,同时还能使体内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用陈皮和党参、茯苓一同煮粥,就是一道功效非常显著的除湿化痰粥。

陈皮参苓粥

原料: 陈皮5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小米100克。

制作方法:

1.将各料洗净,茯苓研成粉末,党参、陈皮包入纱布袋中;

2.小米淘洗干净,与药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待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茯苓粉末,一边加一边不断搅拌,然后继续煮至粥熟即可。

营养功效: 健脾和胃,祛湿利水,化痰。

觉得味淡的朋友可以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痰湿的肥胖者,在利用陈皮除湿化痰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它和其他食材一同搭配,起到减肥、降脂的功效。比如用陈皮和赤豆等一起煮水饮用,减肥、降脂效果就不错。

陈皮赤豆饮

原料: 赤豆200克,陈皮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赤豆和陈皮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2.然后将赤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30分钟后,加入陈皮继续煮10分钟即可。

营养功效: 利水消肿,减肥降脂。

体重偏重以及肠胃负担过重的人,都可以饮用此茶,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饮食多油腻,此时多饮此茶可以解决发胖与血压、血脂升高等问题。每天饭后半小时喝上一次,连续喝一周,就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在这道茶饮中,还可以加入荷叶、山楂、绿豆等。

秋冬季节容易出现咳喘、痰多的人,可以直接用陈皮泡水喝,能起到良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历代中医用陈皮都有“陈久者良,鲜者不堪用”的说法。意思是陈皮贮藏的时间越久,燥湿化痰、理气等功效越好。这是因为如果贮藏的时间太短,燥烈的性质不能完全被祛除,通常在贮藏数年后,其燥烈的性质逐渐消失,成为不烈不燥、气味纯正浓郁的上佳陈皮。

减肥除湿小妙招:过午不食

肉桂振奋脾肾阳气促排痰湿

痰湿的形成与脾、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将痰湿从体内排出去,就需要脾、肾之阳的力量。但是感受寒邪,或者长久生病、久泻不止、其他脏腑亏虚等都会耗损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不仅给痰湿的产生创造了机会,还可能让体内的痰湿现象更为严重,泄泻、痢疾、水肿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肾阳虚所致的痰湿引起。而振奋脾肾阳气,我们可以用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等功效。肉桂的辛散温通能力非常强,可以使气血畅通,由于湿邪导致的痹症、寒凝疼痛等症可以通过肉桂散寒止痛。

脾肾阳虚,此时身体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怕冷,而且还会伴随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水肿、腹痛等症,男性朋友还可能会出现阳痿、遗精等症状,女性朋友则容易出现宫寒的现象。而肉桂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源,对肾阳大有裨益,擅于治疗命门火衰、亡阳虚脱引起的上述诸症。而且肉桂可以振奋脾阳,通利血脉,尤其是久病体弱、气血虚少的朋友,以及身体较为虚弱的产妇术后恢复,都可以用肉桂。

肉桂如此良好的补阳助阳功效,自然可以大大鼓舞脾肾阳气,进而让体内的痰湿受挫,逐渐排出体外。

其实,肉桂本身也属于芳香之品,可以做香料,服用后通过其自身的芳香之气可以起到燥湿作用。

肉桂主要以佐料的形式入膳,比如与小茴香一同煮的羊肉汤,温补助阳的功效很好。

桂茴羊肉汤

原料: 肉桂5克,小茴香5克,羊肉500克,料酒、盐、味精、酱油、白糖、葱段、姜片各适量。

制作方法:

1.羊肉洗净,放到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切块,肉桂、小茴香洗净后,放入纱布袋中;

2.将羊肉、药袋、葱段、姜片、白糖、酱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烹入料酒,转小火煮至羊肉烂熟,拣去药袋、葱段、姜片,用味精、盐调味即可。

营养功效: 温补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的调治。

煮汤是制作养生药膳常用的烹饪方式,不过除了煮汤之外,煮粥食用也是不错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道由肉桂与其他几种食材一起煮的补阳祛湿粥。

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 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5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糯米50克。

制作方法:

1.先将前四味中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泡透,煎煮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并将两次药汁合在一起;

2.后四味洗净后,与上述药汁一同煮粥,粥熟后趁热服用即可。

营养功效: 驱寒除湿,适用于寒湿痹阻所致的产后腰痛、腰痛沉重者。

在用肉桂煮粥时,可以事先将肉桂研为细末,等到粥煮熟后直接调入粥中。脾肾阳虚的人可以服用肉桂粥,连续服用3~5天即可见效。

喜欢喝酒的朋友,也可以用肉桂和当归泡酒,取100克当归、6克肉桂泡入500克白酒中,每次服用20~50毫升,每日1~2次。这款酒不仅可以温补脾肾,还可以治疗虚寒所致的女性经期延后症状。

减肥除湿小妙招:将豆浆搭配进正餐

黑胡椒温胃消痰湿最让人爱

说完了肉桂,在此继续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够通过补阳温阳辅助祛除痰湿的食物——胡椒。

胡椒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痛、消痰的功效。《唐本草》中记载胡椒能温中祛痰,去除脏腑寒气。胡椒的这一作用与其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胡椒多生长在高温以及湿润的地方,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就相对较强。而且生长在越热的地方,其热性越强,表明胡椒充分吸收了当地的阳热之气。

胡椒有黑胡椒和白胡椒之分,黑胡椒调味作用更强,从养生的角度看,虽然也有散寒消痰的作用,但是温补脾肾的功效更为明显,能够治疗因为脾肾阳虚引起的晨起拉肚子现象。白胡椒的药用价值更强,味道更为辛辣,散寒健胃的功效更强,肺寒痰多的人可以将白胡椒加入汤中,以起到温肺化痰的功效,比如在煮羊肉汤的时候,就可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白胡椒粉。

其实,对于体内有痰湿的肥胖者来说,黑白胡椒都是可以食用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由黑白胡椒制成的猪肚汤。

黑胡椒猪肚汤

原料: 黑胡椒5克,白胡椒3克,猪肚1个,盐、黑芝麻、酱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干净,黑胡椒、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中,并留少许水分,将猪肚头尾用线扎紧;

2.将准备好的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煲约1小时,煲至猪肚酥软后加盐、酱油、黑芝麻调味即可。

营养功效: 温胃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善治胃脘冷痛、呕吐、手脚冰凉等症。

黑椒牛肉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一道菜品,肉质嫩滑,味道香浓,且保留了牛肉的原味。对于痰湿体质肥胖者来说,隔段时间吃上一道黑椒牛肉无疑是幸福的享受。

黑椒牛肉

原料: 牛肉1000克,黑胡椒2克 ,花椒、八角、葱段、姜片、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牛肉切除筋膜,洗净,切成大块;

2.将牛肉、黑胡椒以及花椒、八角、葱段、姜片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约3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

营养功效: 温胃散寒,发汗解表,开胃止呕,增进食欲。

其实,想要真正保留胡椒浓郁的味道,在烹调时就要注意热度,热度越高,胡椒的味道越容易挥发出来,比如铁板烧之类的菜肴,如果有条件,大家不妨试着做做。但是,胡椒热性高,吃后很容易让人体阳气生发,所以,就算体内有痰湿的肥胖者每次也不要多吃。此外,身体有炎症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胡椒,防其助长火气。

减肥除湿小妙招:吃苹果减肥

艾灸升阳化湿,可消痰提气

想要利湿化痰、保护体内的阳气,并且将痰湿排出体外,还可以采用艾灸调养。

艾灸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如今更是备受推崇,尤其是在除湿祛寒、消痰提气方面,艾灸的应用更为广泛。艾灸可以促进毛孔腠理张开,排出身体的余热和湿气,避免了痰湿邪气的增加。

采用艾灸除痰湿,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和灸

取穴:胃俞、足三里、曲池、天枢、支沟、内庭、丰隆、上巨虚、阴陵泉。

灸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身旁,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进行热灸。艾条距离穴位保持在2~3厘米为宜,以局部有温热感、皮肤潮红而无灼痛感为度。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即可。

二、回旋灸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心俞。

灸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的身旁,将艾条点燃,悬于施灸的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左右往返移动,或者反复旋转艾条,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感到灼痛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即可。

三、全身艾熏

准备:生姜数片,艾条10根。

方法:

1.将适量生姜切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贴于后背;

2.将10根艾条(夏天可以用7根左右)用胶带或大夹子固定成一捆,点燃,在距姜片2厘米左右处来回慢慢移动,灸半小时左右即可;

3.再将姜片贴于小腹至肚脐的部位,按照上述方法将10根艾条固定点燃后,来回灸30~50分钟即可;

4.灸完腹部,再灸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以及双手臂的外侧,双小腿要从脚踝处一直熏烤到膝部,上下来回灸20次左右;双手臂要在外关穴处上下来回灸20下左右。

全身艾灸因为面积更大,所以祛寒湿、活气血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艾灸前,要服用适量补气血的食物,比如生姜红枣桂圆羹等。这道汤热量大,平时服用易上火,但艾灸前服用,会通过艾灸将火气快速扩散至全身,不至于导致局部上火。灸后亦要服用,以免出现心慌、头晕、气短等身体不适症状。

体质较弱的朋友灸的时间可稍短一些,且只灸后背的中段或上半段即可,如感到灼热,距离可稍远一些。在灸腹部时,姜片平脐或超过肚脐2厘米左右即可,不能太靠上,否则易引起肝脏、胆囊胀痛或胸闷。

艾灸一般两周1次,或者一个月1次即可。艾灸,尤其是全身艾灸,专业性更强,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此外,如果在艾灸过程中,身体感到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停止,对于身体特别虚弱的朋友,不建议采用艾灸的方法。

减肥除湿小妙招:吃苦瓜减肥

疏通阳经畅通阳气暖身体

体质过寒,不仅体内的痰湿排不出去,还会进一步加重痰湿症状,所以补阳祛寒对于有痰湿的肥胖者来说非常重要。前面我们也介绍了几种补阳的方法,在此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种通过疏通经络补阳温阳的方法——疏通阳经。

中医将经络分为十二正经以及奇经八脉等,在此我们单从十二正经来说。十二正经包含六条阳经、六条阴经。六条阳经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以及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六条阳经疏通,体内的阳气才能运行畅通,体质就不至于过寒,由此避免了痰湿的再次加重。

在疏通六条阳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它们的循行路线。

1.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的桡侧端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由肩峰处向上交会于颈部,下到缺盆,络于肺,穿过横膈,在大肠中结束。一条支脉与胃经相接。

2.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鼻侧、内眼角、口唇、颏唇沟、下颌骨、耳前、发际、额前等都有胃经循行;由面部分支下行络于脾胃;下行分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下行至腹股沟;胃下口分支沿腹腔下行,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二趾外侧端;腿部分支从膝下3寸处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交。

3.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向前下行到胃,入属小肠;缺盆部和面颊部都有分支。

4.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的循行路线在脊柱两侧,从内眼角出发,在头部循行至头顶,然后从头顶向下沿肩胛部内侧,经脊柱两侧到达腰部;从腰部向下经过臀部,有进入腘窝的分支;后项部通过肩胛骨内缘,向下经过臀部,沿大腿外侧与腰部分支在腘窝中会合,然后又向下,到足小趾外侧端。

5.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经手背至腕部,沿上臂内侧,向上通过肩部,又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穿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有一条分支,耳后也有一条分支。

6.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角,上行至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在大椎穴交会后,又向前入缺盆,过横膈,联肝脏,属胆,又沿着胁肋部,从腹股沟出来,经外阴部,横行入髋关节;耳部分支下行至腋部、侧胸部,经髋关节,向下沿着大腿外侧,经腓骨前向下直行到外踝前,进入足四趾外侧端;足背部也有一条分支。

通过对六条阳经循行路线的叙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在四肢以及头面部都有循行,因此,在刺激六条阳经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四肢进行刺激,方法非常简单,“擦”就可以。

1.擦上肢 先用一侧的手掌面擦对侧上肢,方便擦的地方都擦一次,每次来回擦50次左右,直到感觉皮肤微微发热为止。然后再换另一侧的手掌面擦另一侧的上肢。

2.擦下肢 每天清晨醒来之后,先用双手掌来回擦双侧下肢,能擦的地方都要擦到,来回擦50次左右,以皮肤感觉微微发热为宜。

3.擦耳面部 双手食指和中指微微分开,手指间夹耳根向上来回擦30次,然后双手做洗脸状,以面部肌肤感到微微发热为宜。

除此之外,大家平时还应依循各阳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敲打或者按摩,使气血运行更为通畅。当然,准确把握经脉的循行路线是相对困难的,但是大家也不要因此而束手束脚,在刺激的时候,尽量将面积扩大,即便有偏差,还是一样可以让阳经得到刺激。

减肥除湿小妙招:喝水减肥

多晒太阳散湿气、振奋阳气

阳气可以帮助身体消散湿气、祛除痰浊,当体内阳气不足时,我们可以借助太阳的光芒来散湿气、振奋体内的阳气。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就是通过阳光来生发身体清阳之气,以驱散体内的浊气,补阳气。晒太阳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机体对抗病邪,从这方面来讲,也能看出晒太阳补阳抗病邪的作用。所以,有人说,阳光是不花钱的天然保健品,而晒太阳就是不花钱的养生妙招。

有些人可能对晒太阳不以为然,其实,现如今因为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晒太阳的时间变得非常少。就拿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一大早起来就搭乘交通工具去上班,一头扎进办公室内,可能一整天都不会到户外走动,下班后又搭乘交通工具一头扎进家里,几乎没有晒太阳的时间。而且即便有晒太阳的时间,也基本上用各种遮阳方式将阳光遮住了。

晒太阳看似很简单,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就从晒太阳的部位来说,以下几个部位就需要重点晒。

1.晒头顶 头顶是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五脏精华以及六腑清阳等都在头顶汇聚,因此,头顶是晒太阳的重点。头顶有百会穴,过两耳直上连线的中点即是此穴,正是诸阳之会之点。晒头顶不用拘泥于时间地点,只要天气允许,就可以享受到阳光的照射,在阳光下多走动,给头顶充分的晒太阳机会,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2.晒后背 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聚集了大量的经脉和穴位,尤其是对整个身体阳气影响巨大的足太阳膀胱经从背部经过。因此,晒后背可以起到调理脏腑气血、温补阳气的作用。晒后背时,要注意需要阳光直射。如果有机会到公园锻炼,可以特意将后背朝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如果不方便到公园,也可以在家中晒太阳,不过最好不要隔着玻璃,以使光照更为充分。如果方便的话,最好将后背裸露出来,尤其是颈部的大椎穴和腰背正中部位的命门和肾俞穴,裸露出来晒太阳,可以提振阳气,强壮肾气。

3.晒腿脚 有句话叫“寒从脚底起”,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也是血液最不易到达的地方,而从中医阴阳来说,头属阳,脚属阴,因此,脚是人体中较阴寒的地方,容易受寒气的侵袭。其实不光是脚,就连腿也一样易受寒,因此,腿脚都应该多晒晒太阳。只要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将双腿双脚裸露在阳光下,尽情地晒半小时以上就可以起到补阳的作用。

4.晒手心 人的手掌不易被太阳晒到,因此还需要特别照顾一下手心。此外,手心有劳宫穴等重要穴位,多刺激经穴,可以帮助大家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清心安神。晒手心就更简单了,只要将手心摊开,对准阳光即可。

晒太阳的时间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为最好。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不仅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还能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而且下午4~5点之间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对体质的增强、骨骼的钙化都有促进作用。每次晒太阳0.5~1小时即可,每天上下午可各晒1次。

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隔着玻璃晒太阳。玻璃会使紫外线的透过率降低很多,距离玻璃窗口稍远的地方紫外线的量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就失去了晒太阳的意义。

减肥除湿小妙招:蜂蜜白醋减肥法 ea8z+v+LJfTvgQ5Xufk9ETqBGZKtHTE/o5xXL4jKDRu4ZiyFWFoBO+KVM2fmsx5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