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菜薹

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食用器官的蔬菜有两个变种:一个是菜薹,又称菜心;另一个是紫菜薹,别名为红菜薹。为了叙述方便,在本节中统称为菜薹。

菜薹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20世纪日本引种成功。菜薹是华南地区的特产蔬菜,品质柔嫩、风味可口,并能周年栽培,故而在广东、广西、湖北等地为大路性蔬菜,周年运销香港、澳门等地。还有少量的远销欧美,视为名贵蔬菜。近年来,菜薹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沈阳等北方地区均有栽培,面积逐渐扩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北方利用中小拱棚等保护设施,可使菜薹在春季早播种,早上市;在南方的7~9月,正值高温多雨,利用遮阳棚等设施,可进行反季节生产。

一、特征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蔬菜品种,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浅根系,根群主要分布于3~10厘米、水平直径10~20厘米的表层土中。须根多,再生能力较强,适于移栽。菜薹的茎在抽薹前短缩、绿色,抽生后花薹圆柱形、黄绿或绿色。菜薹的叶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冠黄色,4个花瓣,“十”字形,四强雄蕊,1个雌蕊。果实为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球形,褐色或黑褐色,细小,千粒重1.3~1.7克,种子使用年限3~4年。

(二)开花结实习性

菜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在满足正常生长条件下就可抽薹开花。早、中熟品种对温度反应敏感,而晚熟品种对温度要求严格,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花芽虽然能分化,但分化延迟,抽薹晚。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5~20℃,气温高于30℃花粉发芽率降低,结实率下降。在0℃以下落花,0~10℃开花减少。菜薹自初花到种子成熟需50~60天,千粒重为1.24克。

菜心和紫菜薹在分枝习性上有所不同,菜心种株主花茎生长势强,一、二级分枝较少。而紫菜薹主花茎生长势较弱,因主花茎腋芽发达,一级分枝较多,一般有8~20根。菜薹开花的顺序为主花茎先开放,一、二级花茎的花后开放,每个花序自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序为无限生长,陆续开花。花期约30天。

(三)生长发育周期

菜薹的生长发育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片生长期、菜薹形成期和开花结果期。不同品种生长期长短不同,早、中熟品种生育期为40~50天,晚熟品种为50~70天。各品种的生育期还因栽培季节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1.发芽期

自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为发芽期,一般5~7天。种子萌动时受温度的影响,缩短或延长生长发育周期,如种子萌发后遇3~15℃低温,就能很快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所以,冬春播种后应注意防寒保温,避免早抽薹。

2.幼苗期

第1片真叶开始生长至第5片真叶为幼苗期,为14~18天。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现蕾以前以叶片生长为主,菜薹发育缓慢;现蕾后菜薹迅速生长。

3.叶片生长期

第6片真叶至植株现蕾为叶片生长期,菜薹发育缓慢,历时7~21天。此时期主要表现为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长,叶数形成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不同。

4.菜薹形成期

现蕾至主薹采收为菜薹形成期,历时14~18天。菜薹形成初期仍以叶片生长为主,逐渐为菜薹生长所取代。此期内植株生长量、叶面积大小直接影响菜薹产量,在适宜条件下,主薹采收后还抽生侧薹,侧薹多少因品种、栽培季节及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5.开花结果期

初花至种子成熟为开花结果期,历时50~60天。初花后花茎开始迅速生长,并从腋芽由下而上相继抽生侧花茎,同时自下而上开花结实直至种子成熟。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菜薹喜冷凉气候,为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和冰冻,生长发育适温为15~25℃。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叶片生长期需要的温度稍低,适温为15~20℃,20℃以上生长缓慢,30℃以上生长较困难。菜薹形成期适温为15~20℃。在昼温为20℃、夜温为15℃时,菜薹发育良好,20~30天可形成质量好、产量高的菜薹。在20~25℃时,菜薹发育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获,但菜薹细小,质量不佳,在25℃以上发育的菜薹质量更差。菜薹生长进入霜降季节后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输送,菜薹粗壮,品质好。

(二)光照

菜薹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在幼苗期和莲座期,要求充足的光照时数和强度,营养生长才能旺盛,否则影响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莲座期和抽薹期晴天多能获得较高产量。

(三)土壤条件

适宜在土层深厚、保水、排水良好、肥沃松软、通气、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或弱酸性壤土或黏壤土生长,土层厚度要求50厘米以上,适宜pH6.5~7。不同的品种对土壤要求有所不同,如湖北圆叶品种大股子更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松软的黏壤土生长,而湖北尖叶品种佳红更适于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生长。

(四)水分条件

菜薹根系较弱,吸收水分能力弱,而且叶片数目较多,蒸腾面积较大,叶面角质层薄,消耗水分多,所以在幼苗期、莲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早熟品种遭受夏秋干旱时易生长不良,容易发生病毒病,应经常保持土壤潮湿,但应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易得软腐病、黑腐病及菌核病。寒冬季节注意控制肥水,以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

(五)养分

菜薹较耐肥,为获得丰产,应施有机肥作基肥,并增施钾肥。菜薹形成时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0.3:1。幼苗期需氮肥较多,可追施速效氮肥;莲座期、抽薹期需磷、钾较多,应追施磷、钾肥;在抽薹期还需适当增施硼肥,提高菜薹品质。

三、品种选择

根据植株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菜薹分为两个类型:菜心和紫菜薹。

(一)菜心

菜心又名广东菜薹、菜尖、广东菜等,植株绿色,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是我国华南地区周年生产、四季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其类型和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

目前栽培较多的品种有以下几种。

1.四九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早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椭圆形,黄绿色,叶柄浅绿色。主薹高约22厘米,横径1.5~2厘米,黄绿色,侧薹少,早抽薹。品质中等。耐热、耐湿、抗病,适于高温多雨季节栽培。播种至初收需28~38天,连续收获10天左右。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室通过单株选择,选育出四九菜心19号,四九菜心20号等品种。

2.萧岗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早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卵形,黄绿色。抽薹早,主薹高约25厘米,横径1.3~2厘米,薹叶狭卵形,易抽侧薹。品质优良,耐热性较弱。播种至收获需35~40天,连续收获10~15天。

3.一刀齐菜心

上海市宝山区特产。植株高约48厘米,叶片呈卵圆形,绿色,叶面平滑,无茸毛,全缘。叶柄细长,浅绿色。主薹绿色,只收主薹。该品种抗寒力中等,侧枝生长势极弱。品质佳,味鲜美,纤维少,质地嫩脆。

4.青柳叶菜心

广州品种,中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卵形,青绿色,叶柄浅绿色。主薹高32厘米,横径2厘米,青绿色。薹叶卵形,易抽侧薹。品质优良。适于秋天生长,不耐高温多雨。播种至初收需50天,连续收获30~35天。

5.大花球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晚熟类型。株形较大,叶片长卵形或宽卵形,绿色或黄绿色,叶柄浅绿色。抽薹较慢,主薹高36~40厘米,横径2~2.4厘米,黄绿色。易抽侧薹,品质较好。可连续收获30天左右。

6.三月青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晚熟品种。植株直立,叶片宽卵形,青绿色,叶柄绿白色。抽薹慢,主薹高30厘米,横径1.2~1.5厘米,侧薹少。品质中等。该种冬性强,不耐热。播种至初收需50~55天,连续收获10~15天。一般亩产7500~1000千克。

7.柳叶晚菜心

广西柳州地方品种。植株高大,腋芽萌发力强,是大型品种。该种晚熟,冬性较强。生长期100~120天,亩产250千克左右。

8.早优1号

株形紧凑,叶长卵形,绿色,有光泽,菜薹节疏匀条。侧芽萌发力弱,齐口花,生势壮旺,耐热、耐湿,抗逆性强,薹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播种至初收33~35天。

(二)紫菜薹

紫菜薹又叫红菜薹、红油菜薹等,植株紫红色,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地栽培较多。主要的栽培品种有以下几种。

1.武昌红叶大股子

早熟品种,植株高大,开展度大,基叶椭圆形,叶柄和叶脉均为紫红色,主薹高约50厘米,薹横径2厘米,皮紫红色,肉白色,腋芽萌发力强,每株可收侧薹20多根,单株薹重约0.5千克,从定植至初收40~50天。亩产菜薹1500千克,品质好。

2.十月红1号

早熟品种,比红叶大股子植株略矮小和早熟,腋芽萌发力强,侧花薹多。品质细嫩,甜脆。株形中等,高50厘米左右,10片叶即开始抽薹,薹紫色,具浓厚蜡粉,子薹每根平均重50~100克,薹叶少而小,种子圆形,绛红色,千粒重1.2克。定植后40天左右开始采收。基叶近披针形,顶端稍尖,深绿色,叶柄和叶脉紫色。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收,一般亩产750~1000千克。

3.十月红2号

薹深紫色,无蜡粉,千粒重1.9克,其余性状与“十月红1号”相同。

4.二早子红菜薹

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中等,抽薹力强。叶片卵圆形,绿色,叶面光滑。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薹较粗,鲜紫红色,主薹摘后侧薹生长整齐。品质好,一般可采收3批菜薹。较耐热。定植后70天开始采收,亩产600~750千克。

5.胭脂红紫菜薹

晚熟品种,主薹高40~50厘米,横径约1.6厘米,腋芽萌发力较弱,侧薹较少,品质细嫩优良。单株薹重约0.4千克,亩产量约1500千克。

6.阴花油茎薹

为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35厘米左右,开展度50厘米,分枝力弱。叶近圆形,大而平滑,呈紫绿色,无茸毛。叶长15厘米、宽13厘米左右,叶脉粗大显著,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茎薹粗壮,肉白色,皮紫红色。品质细嫩,味清甜。耐寒力强,冬季在有雪覆盖下,气温在-1~2℃时,植株都不致受冻害;但若无雪覆盖,0℃时间稍长即受冻害。从播种至采收约100天,亩产1500千克左右。

四、栽培关键技术

(一)北方温室、拱棚栽培

1.栽培季节

以山东为例,春季棚室栽培时,先育苗,再移栽。播种期要根据棚室的条件来确定,如用小拱棚加草苫覆盖,可在2月上、中旬定植;只用小拱棚覆盖,定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苗龄为20~30天,播种期在1月上旬至2月上旬。

2.育苗或直播

春季育苗可达到早熟目的。首先在大棚或温室中做好育苗床,施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使粪土混合,插上拱架,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压严,密闭烤床,提高床内温度。同时浸种催芽,待种子萌动时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每亩需种子0.5千克。播种后覆盖细土0.5~1厘米厚,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度,在拱架上再覆盖棚膜,提高床温,促进出苗。幼苗80%拱土后,揭去地膜。幼苗出齐后,适当放小风,防止幼苗徒长。苗期床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5℃;出苗后及时间苗,在第一片真叶展平时追肥,幼苗4~5叶时定植。定植前3~4天开始炼苗。

菜薹也可直播,多采用均匀撒播,也可按预定的行距开沟条播,每亩用种0.5千克左右。气候、土壤条件差时应加大播种量。幼苗出土后及时间苗,使苗距保持在6~7厘米,4~5片叶时定苗。

3.定植

春季中、小拱棚栽培多采用半高畦。畦宽1米左右,长10米左右。定植或直播前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栽培密度要根据栽培目的确定。只采收主薹的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主薹、侧薹兼收或主薹采收后侧薹多次采收的中、晚熟品种要适当稀植。早熟品种株、行距为18厘米×22厘米。直播者按上述间距留苗。

4.田间管理

定植后或定苗后,应多次中耕划锄,疏松土壤,铲除杂草,促进根系生长。在肥水管理上,幼苗期应以见干见湿为度;现蕾至采薹期间,为加速花薹的生长,扩大植株叶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充足供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常结合浇水进行,可分别于缓苗后及现蕾后追肥,每次每亩施用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如采收侧薹,则在植株大部分主薹采收后且侧薹发生期内进行第三次追肥。施肥数量和种类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植株生长细弱时,可增加施肥数量;在生长势强时,可适当减少追肥数量。

同时还要加强温度管理。定植后,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调节中、小拱棚内的温度。缓苗后,白天温度维持在22~25℃,夜间12~15℃;花薹形成时白天温度维持在15~20℃,超过22℃时要进行通风。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花薹的形成,温度过高会造成减产或品质变劣。

(二)南方反季节栽培

南方7~9月份,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菜薹生长,如想进行菜薹生产,就要进行反季节栽培。作为反季节栽培的菜心,应选择生长速度快,耐湿,抗热、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如四九菜心19号、四九菜心20号、早优1号、早优2号等。

1.建立遮阳网覆盖平棚

菜心反季节栽培应选择遮光率60%~70%的黑色遮阳网。在拟栽菜心地块的四周每隔5米竖1根高2.5~3米的水泥柱或铁柱或木柱,用铁丝或尼龙绳连接各柱顶端,将遮阳网覆盖其上即可。遮阳网覆盖平棚,可使地面温度降低4~6℃。

2.整地筑畦、施足基肥

反季节栽培的菜薹宜选择前茬为瓜、豆、茄的田块。田块选定后,深耕耙平,每亩施1000~1500千克腐熟粪肥和叶菜类蔬菜专用BB肥7.5千克作基肥,而后筑畦。畦宽60~10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畦沟深35~40厘米,以利排水和灌溉。

3.适量播种、及时间苗

反季节栽培的菜薹一般采用直播,每亩播种量0.75千克左右。在子叶展开时便开始间苗,共间苗2~3次,当植株长到5厘米时即可定苗,株行距为12厘米×12厘米。

4.肥水管理

菜薹根系较浅,吸肥水能力较差,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一般种植又较密,对肥水要求非常严格。除施足基肥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的混合肥。一般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施1次浓度为10%的腐熟粪肥。以后每隔5天追1次腐熟粪肥,浓度可逐步提高,并配合每亩施用10~20千克BB肥。菜心生长期正值高温和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五、采收

收获菜心要适时,收获过早菜薹产量低,收获偏晚,则菜薹老化、品质降低。一般当菜薹开放1~5朵小花、高度与植株叶片顶端高度齐平(俗称“齐口花”)或接近时为适宜收获期,其收获标准依不同市场和需求而定。一般早熟菜心抽薹较快,生育期短,植株细小,收获后不易发生侧薹,故只收主薹;而中、晚熟菜心可以在收获主薹后发生侧薹,主薹、侧薹兼收。春季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植株生长健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及侧薹的发育,可主薹、侧薹兼收。收获时可在主薹基部留2~3节进行采摘,使其发生侧薹。留叶过多,侧薹发生多而细,质量不高。夏季高温多雨,植株生长发育快,抽薹快,菜薹组织不充实,且易发生病害,故多数只收主薹。

六、病虫害防治

菜薹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炭疽病、软腐病、根肿病、黑斑病、猝倒病。菜薹的主要虫害有黄条跳甲、菜青虫。

(一)病害

1. 菜薹病毒病

【症状】 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心叶出现叶脉色淡而呈半透明的明脉状,随即沿叶脉褪绿,成为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叶片皱缩不平,有时叶脉上产生褐色的斑点或条斑。后期叶片变硬而脆,渐变黄。严重时,病株矮化,停止生长。根系不发达,切面呈黄褐色。种株发病,花梗畸形、花叶、种荚瘦小,结籽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病毒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国内各育种单位培育出的杂交种多数较抗病。②选留无病种株。秋冬收获时,严格挑选无病种株,这样可减少翌年的病毒源,并减少种子带毒。③合理安排茬口。十字花科蔬菜应避免连作或邻作,减少传毒源。④秋冬栽培应适时晚播,使苗期躲避高温、干旱季节,待不宜发病的冷凉季节播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⑤苗期避蚜。苗期是病毒病易感病时期,应及时喷药防治,避免蚜虫传播。⑥田间管理。深耕细作,消灭杂草,减少传染源,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干旱现象;及时拔除弱苗、病苗。

(2)药剂防治 发病前可用下列药剂:高脂膜200~500倍液;83增抗剂原液的10倍液;病毒宁500倍液;20%病毒净400~600倍液;抗毒剂1号300~400倍液。选上述药物之一,在苗期每7~10天1次,连喷3~4次。

2.菜薹霜霉病

【症状】 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初为褪绿斑点,扩大后由黄色变为褐色,并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潮湿时,叶背出现浓霉霜层,发病后期,叶片枯黄至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霜霉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①种子消毒。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拌种。②深沟高畦,有利于排灌,不适宜于平畦栽培。③合理密植。有些菜薹品种开展度大,如果密度大了,易引起发病。以每畦2行、株距40厘米、亩定植3000株为宜。④合理灌溉,以浸灌为主,切勿大水浸灌和渍水。⑤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复合肥、生物肥。

(2)化学防治 可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乙磷铝2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5%敌克松500倍液,或10%科佳20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霜脲锰锌600倍液等,发现病株即开始喷雾,注意重点喷叶片的背面。上述药物交替使用,隔5~7天1次,共喷雾2~3次,注意安全间隔期7天。

3.菜薹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叶脉,有时也侵害花梗和种荚。叶片上病斑细小、圆形,直径1~2毫米,初为苍白色水浸状小点,后扩大呈灰褐色,稍凹陷,周围有褐色边缘,微隆起。后期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至白色,极薄,半透明,易穿孔。在叶脉、叶柄和茎上的病斑,多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至灰褐色,凹陷较深。严重时,病斑连合,叶片枯黄。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淡红色黏质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炭疽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①整地。选用地势高燥、易灌能排的地块,忌低洼地、积水地。整地应精细,尽量采用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②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③选用抗病品种。④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无病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带菌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消毒。⑤田间管理。适期晚播,避开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田间杂株,减少病源。

(2)生物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用农抗120的2%水剂150~200倍液或4%水剂300~4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化学防治 ①播种前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或福美双拌种。②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选上述药物之一,或交替应用,每5~7天1次,连喷3~4次。

4.菜薹软腐病

【症状】 多发生在成株期,易从叶柄基部伤口处侵入,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扩展后常变成浅灰褐色,造成叶柄组织呈黏滑软腐状,并散发出硫化氢味。此病向叶柄基部扩展,造成组织腐烂,引起植株中午萎蔫,起初早晚尚可恢复,病情严重时不再恢复,瘫倒在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软腐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①选用抗软腐病的菜心、紫菜薹品种,如五彩紫薹2号。②及早腾地、翻地,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③仔细平整土地,整治排灌系统,非干旱地区采用高畦直播,南方深沟高厢种植。④实行沟灌或喷灌,严防大水漫灌。⑤适期播种,大力推广带状种植,避免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造成人为伤口。

(2)药剂防治 ①种子药剂处理。用“丰灵”50~100克拌菜心种子150克后播种,或用2%中生菌素,按种子重量的1%~1.5%拌种。②苗期预防。苗期喷洒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丰灵”(每亩100~150克,加水50升)。③灌根。用“丰灵”150~250克对水100升,沿菜根挖穴灌入,或在浇水时随水滴入3%中生菌素,每亩2.5~5升。由于该病苗期侵染期长,侵染部位多,在间苗或二次定苗时再防1次,有利提高防效。④喷洒药剂。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25%络氨铜·锌水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但对铜剂敏感的品种须慎用。

5.菜薹根肿病

【症状】 菜薹根肿病多发生在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纺锤形或指形、不规则形肿瘤,大小不一,造成地上部植株朽住不长,植株矮小,叶萎蔫。发病轻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引致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根肿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应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增施石灰、有机肥,并施用适量微量元素,实行深耕轮作,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结构,降低危害严重度。①轮作可使病情明显减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进行水旱轮作,也可与大葱、韭菜、辣椒等抗病、耐病蔬菜轮作。②选用无病土育苗。生产上育苗时要选择未受侵染的地块做苗床,将苗床土消毒后育苗,或用草炭、塘泥、稻田土等无病土育苗。③加强田间管理。根肿菌适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可施用消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至中性,降低根肿病发病率。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携出田外烧毁,病穴四周撒消石灰灭菌。

(2)化学防治 ①病区播种前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每亩也可用药3~4千克,对40~50千克细土,定植时把药土撒入定植穴内。②发病初期浇灌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1次,连灌2~3次。

6.菜薹黑斑病

黑斑病为紫菜薹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多在春秋两季发生,通常病情较轻,对生产无明显影响。病害严重时,使植株部分下部叶片黄化坏死,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

【症状】 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初生黑褐色至黄褐色稍隆起小圆斑,以后扩大成边缘为苍白色、中心部淡褐至灰褐色病斑,直径3~6毫米,同心轮纹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空气湿度较低时,病斑发脆易破裂,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茎和花梗染病,病斑多为黑褐色椭圆形斑块。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同大白菜黑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减少田间菌源。重病地区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2)化学防治 ①种子消毒灭菌。可选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发病初期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结合防治细菌性病害,还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10~15天防治1次,根据病情防治1~3次。

7.菜薹猝倒病

【症状】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幼苗期发生比较普遍,对生产影响较大。一般幼苗出土到第一片真叶出现前后最易发病。最初,苗床中仅有少数苗倒在地上,第二天突然成片死亡,损失很大。猝倒病大部分发生在幼苗长至2片真叶前。幼苗受害后,茎基部先产生水浸状暗色病斑,病斑绕茎扩展,茎缢缩成线状,使幼苗倒伏。该病来势猛,从发病至倒苗仅需20小时。地面潮湿时,病部及其附近床面长出一层像棉絮的白色菌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引起猝倒病的病原菌包括瓜果腐霉、异丝腐霉、宽雄腐霉、畸雌腐霉、刺腐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还有甘蓝链格孢也会引起猝倒病。瓜果腐霉等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导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甘蓝链格孢是由带菌种子传播的,种子发芽后导致幼苗染病,一般本苗期不产生明显的症状,但种子上的病菌可在植株上增殖或群集,引起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后期或采种株爆发严重病害,尤其是南方气温高、雨量多的地区或反季节栽培该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①苗床选择:要避风、向阳,排水良好,不要在重茬地上做苗床。②苗床消毒:撒硫黄粉和草木灰,大约10米 2 的苗床撒100克硫黄粉+草木灰并与土混匀;播种后在覆盖种子用的盖土中加硫黄粉,每床20~50克。③加强管理:播种量不要太大,注意及时间苗。连续阴雨时,加强通风、光照、降湿,覆盖干细土或草木灰,降低床土湿度,抑制病害蔓延。

(2)化学防治 ①种子消毒。播种时用50%福美双或65%代森锌或50%敌克松与种子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8~9克;也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每平方米用1~2克,与10~15千克干细土拌匀做床土和盖籽土。②药剂喷施。苗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0.05%~0.1%氯化钙等进行预防,发病后将病苗拔除,每平方米代森锌2.5克加水1.5升,喷到病部周围土中,然后用清水冲淡。也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施,每平方米喷2~3升。

(二)虫害

1.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又名狗虱虫,简称跳甲,是为害菜薹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特点】 黄条跳甲的幼虫和成虫都能为害菜心植株。幼虫在地下3~5厘米处危害,蛀食菜根和咬断须根,导致植株萎蔫。成虫对菜心幼苗的危害最为严重,可将刚出土的幼苗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同大白菜黄条跳甲。

【防治方法】 由于黄条跳甲幼虫和成虫都能为害菜心植株,且幼虫在土壤中不断被孵化变为成虫,成虫又会跳跃飞翔,因此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采用药剂防治时应注意标本兼治、适时巧施,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①标本兼治。防治黄条跳甲要做到标本兼治,既要杀死成虫,又要杀死土中的幼虫。在整地时及时铲除田间周围的杂草,深翻晒土,亩施石灰75千克、敌百虫0.5千克,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幼虫和蛹。另外,亦可喷雾防治和淋根防治相结合:用乐斯本1000倍液喷杀成虫,同时用杀虫双1000倍液灌根毒杀地下幼虫。幼苗期每亩撒施乐斯本1.5千克可同时兼治成虫和幼虫。亦可用跳甲净、跳甲绝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喷杀或灌根。②适时巧施。由于黄条跳甲成虫会跳跃飞翔,且在强光时聚集于菜心基部及土表中,因此要掌握好喷药时间和喷药技巧。一般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药,喷药要连片同时进行,由四周向田中间喷洒,以防成虫逃遁和留下虫源。

2.菜青虫

【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菜心秧苗和成株,2龄前的幼虫只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3龄后连表皮都吃掉,轻者把叶吃成许多空洞,重者只剩叶脉。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同大白菜菜青虫。

【防治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壮苗;收获后深翻整地,杀死一部分越冬蛹。

(2)生物防治 青虫菌和杀螟杆菌等生物杀虫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克含活孢子数1000亿以上的原菌粉,可兑水1000倍喷洒。青虫菌粉剂喷粉,每亩每次喷100~150千克,效果更好。

(3)化学防治 抓住幼虫3龄前进行喷药防治。常用的农药有:80%敌敌畏800~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 MdUXqrTKzqKjfMZq+WsNtSHGT4eedA7Zcbq3VaoSFIu5BgXQFzk7damqCto8s2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