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葡萄霜霉病只为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病斑大小因品种或发病条件而异。湿度大时,病斑愈合,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最后变褐,叶片干枯。新梢、卷须染病,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至褐色病斑,表面也生白色霉层,病梢生长停滞,扭曲或干枯。花穗积聚的露水利于病菌侵染,染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幼果病部变硬下陷,长出白色霉层,皱缩;果粒半大受害,延及果梗,果实软腐,后干缩脱落。果实着色近成熟期,一般不受害。
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叶背孢囊梗和孢子囊
葡萄霜霉病果穗上症状(张玉聚)
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lasmopara viticola 称葡萄生单轴霉,属假菌界卵菌门单轴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病原菌菌丝管状,多核,产生瘤状吸器,浸染葡萄后,在组织的细胞间扩展。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簇生,从葡萄叶片、果粒表皮的气孔伸出,长140~250μm,呈单轴直角分枝2~6次,一般2~3次。在分枝末端有2~3个小梗,圆锥形,末端钝,顶生1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大小为(12.6~25.2)μm×(11.2~16.8)μm,孢子囊萌发产生6~8个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发病重,棚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葡萄细胞液中钙钾比例是决定抗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钙钾比例大于1时(老叶)表现抗病,小于1时(幼叶)则比较感病。含钙量取决于不同的葡萄品种的吸收能力以及土壤和肥料的含钙量。
葡萄霜霉病预测预报根据多年试验和经验积累,主要有以下几项指标:一是病菌卵孢子在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3℃时即可萌发。二是日均温在13℃以上,同时有孢子囊形成;寄主表面有2~2.5小时以上水滴存在,病菌即能完成侵染。三是病菌潜育期长短因温度而异,与品种抗病性也有一定关系,抗病品种潜育期长。在适宜条件(23~24℃,感病品种)潜育期短时仅有4天,而在12℃时则延长至13天。四是病害潜育期终结时,还须有高湿条件(有雨或重露)才可长出孢子囊进行再侵染。五是降雨多少、持续时间长短是霜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连续两旬降水量之和超过100mm,必将大流行。具体测报时要参考当地气象预报资料和历年发病规律进行。
防治方法 (1)选用着色香高抗霜霉病品种。2008年郑州引进的54个葡萄品种中,较抗霜霉病的品种有:摩尔多瓦、矢富罗莎、金星无核、香悦、蜜汁、维多利亚、贵妃玫瑰、高妻、信农乐、红香蕉、泽香等。(2)加强葡萄园的管理,做到“三光、四无、六个字”。春、夏、秋季修剪病枝、病蔓、病叶为三光;树无病枝、枝无病叶、穗无病粒、地无病残,早期架下喷石灰水杀死病残体中病原物为四无;六个字则为提:提高结果部位及棚架高度2.5m;摘:摘心;绑:主蔓斜绑,锄:锄掉园中杂草;排:排水要好;施:适当增施磷钾肥。(3)根据测报喷药保护。抓住病菌初侵染的关键时期喷药,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喷一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效94.94%,或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效90.67%,或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效87.8%,或75%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85%波尔·霜脲氰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乙膦铝·锰锌5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900倍液、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700倍液。(4)提倡用3×108CFU/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交替使用。(5)棚室保护地发病时,关闭门窗施用15%霜疫清烟剂,667m 2 用量250g,于傍晚点燃熏1夜,也可喷撒防治霜霉病的粉尘剂。上述杀菌剂或复配剂应交替轮换使用,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5次。(6)对果穗及时套袋,采收前20天摘掉,促果穗增糖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