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子之歌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 语译 - 太康失去帝位,他的五个弟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回国,作《五子之歌》。

太康地位尊崇却又不理政务,由于纵情享乐而丧失了良好的德行,普天下的百姓都怀有二心。太康游玩起来没有丝毫节制,出发去洛水的南面打猎,盘桓一百余天还不返回。此时有穷国的君主羿趁着民众对太康极度不满的机会,领兵在黄河岸边阻拦住太康,使得他无法回国。太康有五个弟弟,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打猎,在洛水的转弯处等候他,五人都不断埋怨太康,追忆大禹的教诲而写下诗歌。

第一首说:“伟大的祖先大禹曾有教诲,对于人民应当亲近而不能够轻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够安宁。我看天下之人,即便是愚夫愚妇都能胜过我。一个人会有很多过错,民怨难道要等到极为强烈时才能想办法去解决吗?应当趁着民怨还没显露时就化解掉。我们治理亿万民众,就犹如用腐烂的缰绳驾驭着六匹马那样,让人恐惧,做君主的人怎么能如此不谨慎呢?”

其中第二首唱道:“禹王曾有这样的教诲,在内沉迷于女色,在外沉湎于游猎;对于饮酒与音乐过于热衷,居住在雄伟的宫殿当中,却还要进一步奢华装饰。这些情况只要出现一种,就没有不亡国的。”

其中第三首唱道:“当年的陶唐氏尧帝,曾占有冀州之地。如今太康废弃了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法纪,才使得自身灭亡!”

其中第四首唱道:“我们英明的祖先大禹,是天下之共主。颁布了典章、法度,传给子孙后代。征赋计量平均,民众感到平和,朝廷的府库也很充盈。现在太康丧失了祖宗的基业,宗庙覆灭,祭祀也随着断绝!”

其中第五首唱道:“唉!我们可以回到哪里?我们思念故乡,悲伤不已。天下百姓都仇视我们,我们能依靠谁?我们极为郁闷,惭愧无地,内疚不已。平时不能谨慎修德,尽管后悔,难道可以挽回吗?”

◎ 和解

1. 《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2. 唐代同谷子据典改编《五子之歌》: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3. 亚里士多德:“某种政体如果想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都能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4.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在国家或王国之中,最高的原则是全民的利益,不是统治者的利益……”

5. 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中考证说:“然则夏后一代的三段大事开头的益启之争便是夏夷之争,中间的羿少康之争又是夷夏之争,末后的汤桀之争还是夷夏之争。夏代东西的斗争如此厉害,而春秋战国的大一统主义哲学家都把这些显然的史迹抹杀了,或曲解了!”

6. 钱穆《国史大纲》:“此事(即太康失国而后少康复国的故事)见夏代国家规模已颇扩大。有共主、属邑、分国、敌国等关系,不得仅以游牧民族看待。而其间自太康失国迄于少康复国,绵延数十年,战争蔓延及于大河南北两岸,诚古代一大事也。夏之放武观、灭寒浞、逐东夷,皆见其势力之逐步东伸。”

7. 郁陶。高适《送别》:“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斯宾诺莎(1632—1677)

在国家或王国之中,最高的原则是全民的利益,不是统治者的利益…… 5g/rmwrgBaVBV6nkZnH0Tx2y2uLFa+Yln1vprQakOcU7i2x1O3f2dbLPRtaOYr9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